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上火部位不同,用藥有講究

入伏以後,很多地區的氣溫普遍較高,乾燥氣候及連綿濕熱氣象時最容易出現上火現象。「上火」為民間俗語,又稱「熱氣」,可以從中醫理論解釋,屬於中醫熱證範疇。中醫認為人體陰陽失衡,內火旺盛,即會上火。

不同臟腑的上火癥狀:

(1)心火:分為虛火和實火。虛火:低熱、盜汗、心煩、口乾等。實火:反覆口腔潰瘍、牙齦腫痛、口乾、小便短赤、心煩易怒等。

(2)肺火:乾咳少痰、痰中帶血、咽疼音啞、潮熱盜汗等。

(3)胃火:分為虛火和實火,虛火:輕微咳嗽、飲食量少、便秘、腹脹、舌紅等。實火:上腹不適、口乾口苦、大便乾硬、舌苔黃膩等。

(4)肝火:口乾舌燥、口苦、口臭、頭痛、頭暈、眼乾、睡眠不穩定、身體悶熱、舌苔增厚等。

(5)腎火:頭暈目眩、耳鳴耳聾、發脫齒搖、睡眠不安、五心煩熱、形體消瘦、腰腿酸痛等。

對症下藥才能降火:

出現輕微上火,可在飲食上進行調理,銀耳、梨、百合、山藥、烏梅等都是潤燥的幫手。中藥材裡石斛、麥冬、五味子等也是去燥的較好選擇。

口乾、口舌生瘡、牙齦腫痛、唇裂等癥狀,常用藥物有上清丸、牛黃上清丸(片)、黃連上清丸(片)、牛黃解毒丸(片)、三黃片等。還有中草藥降火,用菊花、金銀花、薄荷、板藍根、桔梗各10克,甘草、胖大海各6克,一日一劑,用沸水泡茶喝。

胃火亢盛,食不知飽,時而呃氣上逆,脘腹脹滿等癥狀,常用藥物有梔子金花丸、牛黃清胃丸、清胃黃連丸、清胃散等,還可用三黃東加白芍煎湯服,小孩子宜服七珍丹等。

大便乾結、小便短少、尿色黃赤、小便不利等癥狀,常用藥物有八正散、三金片、復方石葦片等,中藥可以選三黃片、當歸龍薈丸、梔子金花丸、龍膽瀉肝軟膠囊之類。

(文章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