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酸鹼體質論」謊言被揭穿 食物不能改變身體酸鹼性

11月2日,美國聖地亞哥法庭判一個叫做羅伯特歐陽的人,賠償一名癌症患者 1,0500,0000 美元。

而這個人就是大名鼎鼎的「酸鹼體質理論」創始人。

該理論認為,人的體質有酸鹼性之分,偏酸性的體質會導致包括癌症在內的各種疾病。想要健康,必須保證身體的鹼性環境。

聽起來好像有些道理,很多人也對此深信不疑,更有一些絕症患者彷彿看到了希望,不少人求助於他的「神奇療法」希望能夠治癒癌症。

於是,他基於這套理論寫書、製藥,甚至開辦了診所治病,賺了不少錢。

但是,謊言終究還是要被揭穿的。

早在2年前的一次非法行醫指控中,他就已經當庭承認自己並不是什麼微生物學家、血液病專家、醫學專家及自然療法師,也沒有受過任何科學訓練。沒有行醫資質,連文憑也是買來的假貨。後來,他又讓另一位癌症患者放棄化療,採用自己獨創的鹼性療法治療,最終導致癌症病情發展到 4 期——而這種療法,竟是在靜脈注射的藥物中添加鹼性的小蘇打!

他因此被判決繳納一億零五百萬美元的巨額罰款,「酸鹼體質」的偽理論也被推翻。

而在國內,依然有不少人相信「食物酸鹼平衡論」,此類文章也在各養生類自媒體公號上大行其道,市場上類似的書籍和藥品也應有盡有。

早在2011年,科技日報就已經批駁過其說法了……

但為什麼該說法能站這麼久?聲稱「酸性體質」是諸病之源的說法到底有無科學依據?人體和食物的酸鹼性到底是怎麼回事?

別急,小編在這裡告訴你真相。

「酸性體質」不靠譜!

美國普渡大學農業與生物系食品工程專業博士、科學松鼠會成員雲無心表示:「酸性體質」這一概念本身就是站不住腳的。「酸性體質」重要理論之一:體液中的pH值最好是偏鹼性,那樣才是最健康的狀態。一旦偏酸,便會導致各種疾病,小到身疲力乏,大至癌症。

也就是說,但凡疾病,在酸性體質論者看來,皆因體液偏酸。「實際上,人體在正常生理狀態下,血液的pH值應精確保持在7.35—7.45之間。一旦低於7.35,就會引起酸中毒,出現頭暈、瞌睡、焦慮,甚至精神錯亂。而如果高於7.45,亦會引起鹼中毒,不僅會肌肉痙攣,還會引起心臟問題。但不管是酸中毒還是鹼中毒,如不能及時診治,都有生命危險」。

在醫學臨床中,很多酸中毒情況表明,不是酸中毒致病,而是因為生病或服用了某些藥物,才出現酸中毒的現象。

就曾有醫學報導稱有淋巴瘤患者發生嚴重的乳酸中毒併發症。因此,「酸性體質」並不是誘發腫瘤的「惡因」,而是因為腫瘤的生長致使微環境變酸,或者引發了罕見的酸中毒併發症。

食物不能改變我們自身的酸鹼性

中國農業大學范志紅教授指出,食物在化學上也有酸鹼之分。我們平時吃的肉類、蛋類、海鮮等富含蛋白質的葷食,還有大米、土豆、酒、甜食等含有澱粉和糖的食物,這些食物在體內消化分解後都產生酸性代謝物,因此被列為酸性食物。

蔬菜和水果這些植物性食物則在體內分解後生成鹼性物質,所以屬於鹼性食物。

「雖然營養學有研究表明,如日常攝入大量酸性食物,酸性代謝物增多,會影響到人體的酸鹼平衡。但實際上,我們的身體是不會因為某天多吃了一斤肉就輕易變酸的,它有著很強大的調節系統,從消化到排泄,再到呼吸系統都會層層把關、配合,精密地控制著酸鹼平衡,使體液處於一個很精確的弱鹼性範圍。因而,通過食物來改變它的酸鹼性,是很一廂情願的想法。」雲無心介紹道。

至於網路上類似下面這種,煞有介事整理出的酸鹼食物表,真的是……

謹防商家忽悠鹼性保健品

如今,「食物酸鹼平衡」一說被炒得火熱。到網上搜索,連頭疼腦熱、臉上長痘等小病痛都被「捆綁」到了「酸性體質」的癥狀之列。

甚至還會看到「據統計,國內70%的人都是酸性體質」等的驚人數據。於是,鋪天蓋地的「鹼性保健品」(包括鹼片、鹼粉、鹼性水等)就闖入了人們的視線。

在商家的忽悠下,人們紛紛購買,恨不得立即中和體內的酸,將自己打造成健康的「鹼性體質」。而殊不知,自己已經誤入了商家布置的圈套。

這些「新型保健食品」的外包裝上很難找到「國食健字」號,也就是說,它們並不屬於保健食品。北京市中醫疑難病研究協會副秘書長張濤表示:「人們應正確認識這些非保健品,在面對行銷輿論的時候,應擦亮雙眼,批判地看待,切忌盲目購買食用。」

張濤建議消費者在飲食養生上可參考中國營養學會頒布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指南》強調「食物多樣,穀類為主,粗細搭配」,建議「每天吃奶類、大豆或其製品」,還提出「常吃適量的魚、禽、蛋和瘦肉」。

上述食物都是人體能量、蛋白質、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的主要來源,缺少了這些食物,勢必造成居民營養攝入不足或缺乏,因此,須合理搭配,均衡飲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