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來自真菌的豬苓,可以調理腎炎、風心病、尿瀦留、病毒性肝炎!

說到茯苓,可能大家會比較熟悉。作為健脾祛濕的藥物,除了臨床用藥,我們也會把茯苓用來煲湯做食療。但其實有另外一味葯,祛濕的力量比茯苓還要強,但它卻不被大家所熟知,且在實際運用中它的使用頻率也遠不如茯苓,它就是豬苓。

和茯苓一樣,豬苓的藥材來源不是植物,也不是動物,而是來自於多孔菌科的真菌豬苓。真菌作為食物出現在我們生活中的幾率比較高,但其實也有部分中藥是來自於真菌,如馬勃、靈芝等等。

豬苓的功效,從中醫的角度來理解就只有一個,那就是利水滲濕。豬苓性平味甘淡,擅長於滲泄水濕,且歸腎和膀胱經,將水濕通過小便而解。

因此豬苓運用的範圍也就是各種水濕導致的病症。身體各部分的水腫,婦人帶下過多,小便不利難解,濕氣困阻脾胃導致的泄瀉都可以使用豬苓,只要是由於水濕泛濫導致的疾患,無論全身上下,豬苓都有良好的滲濕作用。

而根據藥理研究,豬苓有明顯的利尿效果,這也證明了中醫認為的利水滲濕功效。豬苓還能明顯抑製膀胱化學致癌,且它的主要成分豬苓多糖能抗誘變,對多種腫瘤細胞都有抑製的作用。除此以外,豬苓還有保肝、抗菌、增強免疫功能的作用,所以在現代運用中,豬苓還能用於腎炎水腫、風心病水腫、急性尿瀦留、病毒性肝炎、免疫力低下等疾病。

雖然豬苓利水滲濕療效顯著,且還有比較多的現代藥理作用,但在中醫使用中它的頻率卻遠遠低於茯苓,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豬苓的原料獲取相對於茯苓更稀缺,因此藥材的價格就會比較昂貴,所以在使用的時候考慮到病人的經濟成本,往往會優先選擇茯苓。二是因為豬苓相比於茯苓,只能利水,而沒有直接的健脾作用,所以醫者更喜歡使用茯苓來健脾。

由於滲濕力量較強,所以沒有水濕的患者應禁用豬苓,否則有出現亡津液的風險,且也不推薦將豬苓作為日常食療來食用。

【本文由「金蘭中醫學社」新媒體獨家出品,圖片來源於網路。作者無常,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