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為什麽有些人,越活越擰巴?

01

當時光的腳步踏進貞觀十七年,六十四歲的魏征因病溘然長逝,唐太宗聞訊悲痛萬分,並由此說出了一段千古名句:“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鏡,用防己過。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鏡矣。”

然而,讓人大跌眼鏡的是,魏征去世後沒多久,太宗就做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親自砸了魏征的墓碑。說好做彼此的天使呢?

六年後,貞觀名臣中書令馬周去世,李世民為他舉行了國葬,還把他的遺體陪葬在自己的昭陵,極盡殊榮。

這跟魏征死後砸墓碑相比,可以說是天壤之別!

是什麽原因,讓太宗對兩位生前忠心耿耿輔佐自己的大臣,如此不同的待遇?

且來看一看二位大臣臨終之前的所作所為:

魏征,臨死前托付家人,把自己嘔心瀝血整理出來的諫言鞭策,條理清晰地一一呈現給太宗,以警醒他別玩物喪志。

馬周,臨死前再三叮囑家人,讓他們把自己十幾年來給皇帝的奏折統統燒光。家人問他為什麽要這樣做?他說:春秋時的管仲、晏嬰經常數落國君的不是,顯得自己很牛X,讓自己千古留名,而讓帝王將相被後人恥笑議論,這樣的事情我不能做。

唐太宗李世民說到底也不是聖人,人類骨子裡的男兒秉性都一樣:我砸你大爺的,還罵?沒完了!

唉……真是可惜了那魏大人,有點太擰巴。

什麽是擰巴?所謂的擰巴,簡單說就是別扭。和自己過不去,和別人過不去,在一些點上死擰,過不去。所以說白了,魏大人自己可能都沒意識到,他早已經跟李世民杠上了,就是太過於擰巴所謂的直言,臨了臨了還整這麽一出,不砸你砸誰。

02

帶著擰巴生活,也相當於帶著糾結和自我矛盾生活,會一路上障礙不斷,有時候不但自己難受別人也難受。

曾經有個長期被肥胖困擾的朋友說:

在減肥的路上已經走了很久,可還是沒有看到下一個路口。這麽多年都一直徘徊在吃與不吃的邊緣,要不就是吃之前內心開始瘋狂擰巴,搞得一塊吃飯的人都崩潰,要不就是吃完飯後悔,搞得自己快精神抑鬱。

其實減肥的真諦誰不懂,無非就是少吃多動,可是他的擰巴把自己搞成了一個吃了東西也不怎麽快樂的擰巴胖子。

與此類似的問題,在我們澄見群裡其實也屢見不鮮。

比如群裡有這樣一個母親,孩子大學畢業幾個月了,一直沒有工作整天在家玩遊戲,她既想讓孩子去上班,但孩子的抗拒又讓她不敢跟孩子多交流。

再比如有個群友說跟他的老婆結婚不到一年,就感覺走不下去了,婚前的時候也沒覺得相處有什麽不妥,結果現在才發現到處都是問題。當把自己的煩惱告訴別人的時候也是眾說紛紜,自己猶豫不決又不敢面對,又怕都是自己的問題。

還有網上那些自稱“佛系”,不約不撩又處處透露著寂寞的人……

真的,都太擰巴。

03

那麽,人為什麽會有這麽多擰巴的時候?

淺一點說,那是因為人們往往固執於自己的認知,又帶有完美主義傾向,在自己的思維圈子裡原地打轉,囿於短見,以為自己堅持的道理就該是世界的樣子。換句話來說,就是對凡事都苛求完美,卻又不知道何謂真正的完美

不論是親子問題還是親密關係,不論糾結什麽擰巴什麽, 都是因為自己內心對於未知選擇的擔憂,總是想要一個完美的結果,而這種完美,往往都是憑借自己的主觀意念、價值體系臆想出來的完美,這種狹窄的臆想有時候是非常可怕的,它會讓人掉進擰巴的死循環,因為不論你選擇什麽,一旦你沒有符合自己臆想出的完美,那麽就將進入另一個擰巴的深淵。

深一點說,其實是沒有認清自己,沒有回歸自己,因為當你真正回歸自己,也就脫離了自我狹小的認知,知道了什麽是真正的完美,也就真正脫離了擰巴。

奇葩說的辯手花希曾說:

我常看到很荒謬的場面,比如有的人會在談話中貶低一個群體,而實際上他自身就具備那個群體的種種特點。用這種方式試圖與其劃清界限,其目的我認為是為了“掩蓋”自己也不喜歡的,卻又無法克服的那些“缺點”。既然無法擁抱,就去詆毀。人類可太有趣了。

所以我越來越欣賞,越來越樂於結交的朋友,都是非常自洽的人,他們都能夠做到自我接納。無所謂是不是有才華,只要能夠分辨出什麽是自己“想要成為”,什麽又是“自己真正是”,就已經是很聰明的人了。那些擰巴的人,在自己營造的假象裡獲得快樂,在真實的自己面前萬分挫敗,太累了。

擰巴有時候就像人類戒不掉的一種本性,而自我認知則成為了打破這種本性的能力。

未曾擁有這種能力的人,繼續受困。而那些擁有這種能力的,便能清楚的知道什麽才是自己靈魂深處最真的追求,這樣在面對任何人生選擇的時候,都能用本心去面對,從而達到了一種人與人、人與事和諧統一的狀態,而到那個時候,何謂之好何又謂之不好呢?完美的概念也就不存在了。

莊子說:“獨有之人,是謂至貴 。”這裡的“獨有”就指的是獨立自在,從自我認知達到自我和諧。一個人要“獨有”,成為“至貴”之人。其實這也是每個人這一生要必修的課題。

04

那麽,如何才能做到“獨有”呢?

1.知道自己要什麽

一方面要知道自己人生中什麽才是重要的、寶貴的、真正值得爭取的。另一方面是知道自己的興趣和能力在什麽地方,做什麽事最適合於自己的性情和稟賦。有了這兩條,內心就會寧靜,行動就會從容。

雖然人生路漫漫,但是從中能真正知道自己要什麽的人其實並不多,這是一個逐漸清晰的過程,那麽,我們還可以做到的,就是至少知道自己不要什麽。

人世間充滿誘惑,它們都在干擾你走向自己的目標,你必須懂得抵禦和排除。一個人,只有越是知道自己不要什麽,他就越有把握找到自己真正要的東西。

2.學會懺悔

懺悔,意思是字面的意思,但是能做到的太少。

就像很多人擰巴來擰巴去,找各種人解脫、說法,最終遇到類似的問題還是照做不誤,這不是懺悔,這叫玩情緒,說到底,還是迷失在自我的執著裡。

所以什麽才是真正的懺?什麽才是真正的悔呢?

七非先生說:

破除人我、法我的執著這是懺。悔是對於之前的行為有了認知以後,不再發生,那如何才能不再發生?我向東走是走,向西走還是走。而且只要你向東走就會有一個西的對立面來參照;那同樣的你向西走,就會有一個向東的參照,它是相對而生的。只要有相對,這個事就沒有終結。因為沒有回到中道,因為你還有執著。

所以什麽是悔?一個心思碰到一個每天的每一個當下心念的清靜無染、不著相而覺照清明這是就悔。最好的懺悔都是事上的懺悔、理上的懺悔,最後落實到你心性的回歸

也只有做到如此這般,所有的教導才會有意義。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