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權威醫學期刊發文稱中國已成「葯肝大國」,中藥及保健品是主因

我國肝病患病率居世界首位,近日,消化疾病頂級期刊《胃腸病學》刊發論文,得出中國已成「葯肝大國」的結論。

文/記者 趙天宇 編輯/劉昭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數據表明,全世界肝病每年造成100多萬人死亡,而我國的肝病患病率居世界首位,各類肝病人群數量龐大。

近日,一篇發布在消化疾病領域頂級期刊《胃腸病學》上的學術論文《中國大陸藥物性肝損傷發生率及病因學》引發關注,這是中國學者首次在世界權威醫學期刊上,發表反應中國大陸藥物性肝損傷流行病學、病因學以及臨床特徵等整體現狀的論。論文得出的觀點認為,中國人藥物性肝損傷發病率較高於歐美,已經成為「葯肝大國」。

【建立規模最大的資料庫】

論文的作者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茅益民,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第85醫院教授陳成偉,多年來一直致力於肝損傷特別是藥物性肝損傷研究。其中,茅益民早在2014年開始,就牽頭創建了國內首個專門關注藥物性肝損傷的網路平台,希望喚起公眾和專業人士對藥物性肝損傷的重視。

從2015年開始,基於網路平台的數據,茅益民和陳成偉一起,共同牽頭開展了「藥物性肝損傷全國性回顧性和前瞻性研究」,並建立了國際上最大規模的資料庫和樣本庫,這些資料庫搜集的資料和數據,為論文提供了良好的內容支撐。

▲論文截圖

具體到藥物性肝損傷研究,他們分析了從2012年到2014年這2年,中國大陸地區308家醫院的25927例藥物性肝損傷患者病例資料,並得出了一系列的數據和結論。

研究結果顯示,我國普通人群中每年藥物性肝損傷的發生率至少為23.80/10萬人,這個比例在西方國家僅為1/10—20/10萬人,甚至更低。中國已經成為不折不扣的「葯肝大國」,由此引發的社會和醫學問題不容忽視。

【引發肝損傷主因是中藥和保健品】

致病因素當中,引起肝損傷的最主要藥物為各類保健品和傳統中藥(佔26.81%,包括中成藥、藏葯、蒙葯、草藥、膳食補充劑等),其次是抗結核葯(佔21.99%)、抗腫瘤葯或免疫調整劑(佔8.34%)。

▲論文中圖表,顯示了從2012年到2014年中國大陸葯肝患者數據

一個耐人尋味的現象是,在患病人數當中,中國南方地區高於北方,尤其是兩廣地區和西南地區,在圖示當中顯示的顏色為紅色甚至深紅。有觀點認為,這與西南地區、嶺南地區偏愛服用傳統中藥和保健品有關係。

但是,也有不少中醫從業者對這樣的研究結果提出了質疑,將中藥與膳食補充劑和保健品等同一類,缺乏對中藥是治病藥物屬性的基本理解。中華中醫藥學會肝膽病分會副主任委員、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肝病科主任高月求認為:「中藥是在中醫理論指導下,防病治病的動植物,是先人在相當長時期防病治病實踐的經驗結晶。雖然部分中藥是葯食同源,但與食物和保健品不能等同。」

【「藥物性肝損傷」不容忽視】

今年33歲的尹先生是一名公司的銷售人員,他平時應酬出差較多,工作壓力也很大,睡眠不好成了他的心頭病。經過朋友的推薦,楊先生嘗試服用了一款號稱可以"安神靜心 治療失眠"的保健品,這款保健品宣稱"含有傳統中藥成分,多年秘方見效快無副作用。"

服藥幾天以後,尹先生的睡眠情況還真有所改善,於是尹先生加大了服用的劑量,希望能徹底改善睡眠問題,這一吃就是四個月。結果,尹先生的睡眠有了些許好轉,但身體其他部位卻出現了異樣,眼睛、皮膚、就連小便也開始發黃,並且有持續加重的跡象。尹先生趕忙到醫院檢查,被診斷為藥物性肝損傷。

這樣的例子在生活中並不少見,俗話說「是葯三分毒」,因為吃藥不當而導致肝臟損傷的疾病,被稱作「藥物性肝損傷」,本是為了治病才服用的藥物,到頭來卻引起了身體其他疾病,這種病得的「有些冤」。

【肝臟比較容易受到「攻擊」】

眾所周知,肝臟是身體內以代謝功能為主的一個器官,並在身體裡面起著去氧化、儲存肝糖、分泌性蛋白質的合成等作用,人服用的任何藥物都會在肝臟轉運站化,但肝細胞本身對化學物質比較敏感,因此肝臟比較容易受到藥物本身或者其代謝物的「攻擊」,這就誘發了藥物性肝損傷。

藥物性肝損傷按照程度不同,可以分為1級到5級。解放軍總醫院肝膽胰外科主任醫師聶凌峰告訴記者,葯肝患者輕則表現為身體不適,噁心乏力,重則表現為黃膽、發熱,更嚴重的患者可能會導致急性肝衰竭甚至死亡。在治療上,由於肝損傷以後肝臟功能是不可逆的,對於藥物性肝損傷並沒有特別奏效的方法,程度較輕的會開服保肝葯,程度較重的,只能通過激素治療,或者血漿置換的方式進行。

數據顯示,全球有1100多種上市藥物具有潛在的肝毒性,美國藥物性肝損傷網站(LiverTox)列有900種引起肝損傷的藥物,在我國藥物性肝損傷專業網站HepaTox上,記者則發現了400多種能夠引起肝損傷的藥物,其中絕大部分是中草藥和中成藥。

【很多中藥副作用「尚不清楚」】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副主任藥師、「葯事網」創始人趙寧告訴記者:「無論我們的醫學科普怎樣提示公眾要注意中藥的副作用,不要濫用中藥,但在公眾眼中,中藥依然是相對安全的。」趙寧認為,傳統觀念也是影響藥品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藥真的如宣傳中所說"綠色安全無副作用"嗎?答案一直充滿爭議。僅就肝臟損傷而言,一方面,中草藥肝損傷早已不是什麼秘密,例如馬兜鈴酸藥物,因為毒性過大,甚至引起了世衛組織和美國FDA的重視。

▲不少中藥中成藥的不良反應及副作用用「尚不明確」一筆帶過,給患者用藥增加了很多風險性

另一方面,包括中成藥在內的諸多中藥,對於藥物本身不良反應知之甚少,成分極為複雜的中藥,本應條分縷析、進行多重臨床前實驗及臨床試驗,然而現實情況是,這種實驗並未開展,很多中藥的副作用用「尚不清楚」四個字一筆帶過。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關於印發中藥、天然藥物處方葯說明書格式內容書寫要求及撰寫指導原則的通知》中,對於中藥,如果沒有進行嚴格的臨床試驗,只要有關部門批準,原則上同樣可以上市銷售。

傳統中醫基於用藥經驗,已經初步總結了一些中草藥的毒性及配伍禁忌,比如在《本草綱目》等本草著作中就標明了「小毒」、「大毒」及「十八反、十九畏」等。但不少觀點認為,目前中藥對於藥理的認識,依然停留在本草綱目階段

相比較而言,西藥在這方面就規範的多,西藥成分確定,各種副作用、不適宜人群標註明確,對於肝臟等人體器官損傷的數據也十分齊全,無論是肝病發現、診斷和停止治療的過程都清晰明了,例如治療結核病的異煙肼。醫生使用起來也更容易權衡利弊,風險自然小得多。

至於保健品市場,其真實成分更是參差不齊,很多所謂的保健品和營養品,打著養生健身的旗號,其實添加了很多中藥材,但在分類上卻又不屬於藥品,這都極大地增加了藥物性肝損傷事件發生的可能性。許多產品連基本的藥理性都不具備,完全屬於民間「DIY」的作品。聶凌峰告訴記者,在臨床上,很多人患病毒性肝損傷,都是飲用了某款著名的藥酒產品以後造成的。

【藥物性肝損傷比想像中多】

藥物性肝損傷患者真的有研究中的那麼多嗎?聶凌峰告訴記者,藥物性肝損傷已經成為臨床上最常見的不良反應之一,也是當前急性肝損傷最常見的病因,從這些年的實際情況來看,患病人數比例是在增加的「比想像中的人數要多,雖然患病者以中老年人為主,但很多不該得肝損傷的人,也患病了。」

儘管肝病患者當中藥物性肝損傷比例在不斷增加,但與脂肪肝、肝炎等癥狀相比,藥物性肝損傷缺乏特異性臨床表現和診斷標記物,尤其是慢性肝損傷,發病過程比較緩慢,這就造成了患者不夠重視,或者臨床上無法及時確診,也給治療帶來了一定困擾。

就在去年6月,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組織制定的《中藥葯源性肝損傷臨床評價技術指導原則》正式公布,首次從國家層面對中藥導致的葯源性肝損傷進行了解釋說明;通告中特別指出「中藥因其本身複雜性、研究基礎薄弱、聯合用藥較普遍等因素,其肝損傷往往較為隱匿,肝損傷與中藥的因果關係難以釐清。」

「不能簡單的下結論,西藥更健康或者中藥就一定傷身體」趙寧表示,從藥理學的角度,無論是中藥還是西藥,在使用上還是要基於循證醫學的證據,也就是大規模的臨床試驗,這個很重要「不是說你覺得這個葯有用,或者我覺得這個葯沒用,都是不科學的。」

▲北京某醫院,藥師正在進行問診,藥師門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緩肝損傷風險

【如何規避藥物性肝損傷?】

普通人在服藥過程中如何規避藥物性肝損傷?聶凌峰建議,治療和服藥都應該以西醫為主,遵循醫囑服藥。如果確實有必要,應該選擇正規的中醫醫院和專業程度較高的醫生治療,切不可去一些私人診所聽信所謂「偏方秘籍」。

趙寧給出了三點建議:首先,媒體和醫療工作者要加強引導,讓公眾認識真正了解中醫的利弊,改變傳統觀念,選擇正規的中醫;其次,要選擇道地的中藥藥材;第三,要諮詢真正的臨床中藥師。

現實生活中,也有不少慢性病患者同時服用多種藥物,同樣增加了肝損傷風險;對此趙寧表示,目前越來越多的三甲醫院開設了藥劑科,試點「藥師門診」治幾類病的幾類葯能不能一起吃?不同藥物的服用順序是怎樣的?在藥師門診中,這樣的問題能夠得到藥師的專業解答和指導。

「一方面這對於患者的健康有保障,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出現葯源性肝臟損傷,另一方面,這也被認為是探索專業臨床藥師向葯事服務轉型的最佳途徑,是醫改新改的『意外收穫』。」趙寧說。

出品:科普中央廚房

監製:北京科技報 | 科學加客戶端

圖片來自於網路,公眾號、報刊等轉載

I 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隨時與我們聯繫。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