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媒體曝光:年銷量百億的保肝葯,只有中國人吃

導 讀:

日前,一篇名為《中國患者一年吃掉百億元保肝葯,然而國外根本沒這葯》的文章在醫藥圈廣為流傳。

文章指出,患者林雲在接受肺結核治療時,由於大量服藥出現了胃疼、關節痛、精神消沉、腹瀉等一系列副作用。而在他長期服用的治療方案中,用於保肝的水飛薊賓膠囊與護腎的中成藥至靈膠囊並不是世界衛生組織(WHO)所推薦的四種一線抗結合葯聯合治療方案。

肺結核在國內是一種可以稱之為「常見」的疾病,據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中國每年新發病的肺結核患者近90萬人,其中有3萬多人死亡,結核病年發病人數在全世界高居第二位。

除了肺結核病人,中國還是全世界人數最多的肝癌病人,4億左右的各類肝病患者。而他們,都是保肝葯的主力消費人群,有數據統計,中國人一年能吃掉上百億的保肝葯。

據《中國新聞周刊》調查發現,從水飛薊賓、雙環醇、谷胱甘肽等化學葯,到益肝靈、保肝丸、葵花護肝片等中成藥,這一大批被統稱為具有保肝作用的藥物,已在臨床中被大量使用。

在國內外醫學界,治療肺結核一般都會採用世衛組織(WHO)推薦的抗結核葯聯合治療方案,多種抗結核藥物配合服用,而並未指出針對藥物性肝損傷需要額外服藥。

此前鄭州大學一附院感染科主任孫長宇曾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濫用保肝葯不僅會增加肝臟的負擔,同時一些保肝葯長期在體內蓄積,還會對肝臟造成損害。另外,會增加患者對藥物的依賴心理,進而干擾肝病的治療和用藥。

事實上,有多位業內人士向健識局表示,迄今為止並沒有真正一款保肝葯通過了臨床試驗,證明自身對於患者治療具有明確的療效。

「臨床上治療病毒性肝炎還是以抗病毒藥物為主,以保肝葯為輔。有些情況下,只需要用抗病毒藥物即可。」孫長宇表示。

以臨床常用的護肝片為例,護肝片是目前根據歐內治療慢性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以及化療藥物肝損傷的常用中成藥,自1995年收載於《中國人民共和國藥典》,由柴胡、茵陳、板藍根、五味子、豬膽粉和綠豆組成。

這和其他很多中藥保肝葯一樣,在缺乏大量樣本臨床研究前,護肝片就已被廣泛用於酒精肝、脂肪肝、藥物性肝損傷、肝細胞纖維化、慢性肝炎等疾病的治療。

目前護肝片的有效性機制顯見確切的報導,文獻多來自臨床應用體會。另外,受本身實驗條件限制影響,護肝片多數臨床前毒理性研究的研究時間過短,不良反應以肝腎不良反應為主,其他方面少見提及。

截至目前,在肝病藥物治療領域的普遍說法是,服用保肝藥物,一是預防肝損害,二是在肝損傷真正發生時,用保肝葯來治療。

這一思路也讓保肝葯在中國已經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市場,並快速增長。據米內網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肝病用藥總體消費超過600億元規模。同時預測,2020年中國護肝降酶葯市場高達120億元規模。

中華醫學會肝病分會前任主委、北京友誼醫院肝病中心教授賈繼東於2017年接受媒體採訪時指出,很多藥物可以暫時降低轉氨酶,或者改善化驗指標,但對病毒學指標沒有真正的效果,不會對肝臟帶來真正的好處。「要慎用、少用、合理應用。盲目、大量地用,會造成對衛生資源的極大浪費,也不會達到真正的效果。

儘管在國家監管部門已下決心大力清除輔助用藥在臨床上的使用,但應在法律層面形成準入與退出機制。

2019年7月1日,《第一批國家重點監控合理用藥藥品目錄》公布,收錄了神經節苷脂、奧拉西坦等20個品種,對其使用情況進行重點監控,而保肝葯並未位列其中,未來目錄調整「有進有出」應是常態,接下來肯定還要發布第二批、第三批目錄。

事實上,業內普遍認為,保肝葯作為處方葯被納入我國醫保並被普遍「濫用」,這不僅對患者自身無益,昂貴的保肝葯還進一步增加了患者們的用藥負擔。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