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成語“犖犖大者”中,“犖”究竟是何義?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131課,依照《說文解字》的漢字順序,今天我們講六個漢字,這六個漢字均是“牛”部漢字,分別如圖:

(今天所要講的六個漢字)

1、牻。讀máng。《說文解字》給的解釋很清楚:“牻,白黑雜毛牛。從牛,尨聲。”因此牻的本義就是白黑相間的雜毛牛。許慎認為這個字是形聲字,其實,右邊的尨(讀音之一也讀máng)指的就是多毛的狗,引申為雜毛、雜色的意思。結合起來看,牻實際上是一個形聲兼會意字。

(清代郎世寧筆下的尨)

牻本義是指牛身上有白毛,也有黑毛的牛,後泛指雜色不純。段玉裁《說文解字注》稱“凡謂集色不純亦可以用牻字。”這種牛身上有白,有黑,不知道跟現在的奶牛有無關係,但看古人的意思,它至少是需要特別造字用來表示的一種牛。

(黑白相間的小奶牛)

本義之外,由顏色黑白不純,又引申用來表示“亂”。比如《玉篇.牛部》:“牻,亂也。”牻的小篆寫法如圖:

(牻的小篆寫法)

2、 ?。讀liáng。《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牻牛也。從牛、京聲。《春秋傳》曰:‘牻?’”所謂的?,跟上面的牻,兩字同義。本義是指白黑雜毛牛。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閔二年《傳》作尨涼,蓋許慎引之以證二字所以從尨從京也。京者,涼之省也。牻?同義,如尨涼一理相似。“《春秋傳》閔公二年裡記的是“尨涼”,許慎引用《春秋傳》是用來證明這兩個字從尨、從京的字形。它的字義與牻相同,就不再上圖了。

?的小篆寫法如圖:

(?的小篆寫法)

3、犡。讀lì。《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犡,牛白脊也。從牛,厲聲”本義也很清楚,就是白脊牛。這是個形聲字,未找到資料證明為什麽為有白脊牛的專用字。暫時存疑。

另外,犡,又指牛病。《正字通.牛部》有:“犡,牛病也。”犡的小篆寫法如圖:

(犡的小篆寫法)

4、(左牛右余,GBK字庫無此字,有些設備不能正常顯示)。讀tú。《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黃牛虎文。從牛、余聲”又是一個形聲字。本義是指有虎紋的黃牛。現在在中國基本上已看不到這類黃牛了,只在網上找到非洲黃牛照片,其中母牛身上有老虎一樣的條紋。相信在古時的中國,這種物種也是存在的。具體如圖:

(非洲黃牛)

另外,這個字也有會意的成份,塗也指塗抹,指這種黃牛身上像是被塗了條紋一樣。的小篆寫法如圖:

(的小篆寫法)

5、犖。讀luò。《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犖,駁牛也。從牛,勞省聲”,就是牛中駁者,什麽是“駁”呢?駁的本義是“馬色不純”,那麽,犖的本義就是毛色不純的牛。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稱:“馬色不純曰駁,駁犖同部疊韻。”徐灝的《說文解字注箋》又補充:“《一切經音義》十七引《通俗文》雲:‘黃白雜謂之駁犖。’”身上有黃白兩種顏色的牛稱為“犖”,樣子如圖:

(犖牛)

後來,犖也用來指斑駁之色。如司馬相如的《上林賦》:“瑉玉旁唐,玢豳文鱗,赤瑕駮犖,雜插其間。”郭璞注說:“駮犖,采點也”。《上林賦》主要是誇讚天子上林苑中的水產、草木、走獸、台觀、樹木、猿類之勝,寫天子獵余慶功場面,最後又寫天子悔過反思,這一句的大意是:琘玉眾多,紋理有序。赤瑕色彩斑駁,夾雜崖石之間。

(上林苑圖)

本義之外,犖還用來指明顯,分明。多疊用。《字匯.牛部》“犖,事之明也。”《史記.天官書》中有:“此其犖犖大者。若至委曲小變,不可勝道。”司馬貞《史記索隱》稱:“犖犖,大事分明也。”這一句的意思是:這是它(天象變化)明白重大的地方,至於那些瑣屑的小事,就難以細說分明了後來了。後來,犖犖大者演化為成語,指明顯的、重大的方面。比如茅盾在《幻滅》裡有:“這還是犖犖大者的矛盾,若毛舉細致,更不知有多少。”這跟史記裡的用法一致。

此外,犖還是古地名,具體在現在的河南淮陽縣西北。犖的小篆寫法如圖:

(犖的小篆寫法)

注意這個字跟煢煢孑立的“煢”的區別。

6、?。讀liè。《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牛白脊也。從牛、寽聲。”也是形聲字,跟上面的“犡”同義。本義就是指白脊牛。不再過多解釋。它的小篆寫法如圖:

(?的小篆寫法)

今天這一課是迄今為止內容最為簡單的一課,這些字現在大多已不常用,多指不同樣子、狀態的牛。結合牛部漢字,我們看:不同年齡,不同樣子的牛,都有專名,在農耕時代,牛是重要的生產資料,那時的人們對牛異常重視,對它們的分類也極認真,因此也就有了這些字。

(【說文解字】之131,部分圖片源自網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