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Vlog帶你走進章太炎《篆書千字文》的世界

章太炎《篆書千字文》

導言

說起中國古代的蒙童讀物,許多人都會想起“三百千”——《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這三份幾乎是歷史上某一個階段每個幼童童年時期識字的必備課本。在上個世紀,國學大師章太炎先生在晚年把《千字文》工工整整地抄寫在了四冊毛邊本上,那麽太炎先生為什麽要抄寫這份蒙童課本呢?

今天,讓我們走進“世人眼中的章太炎”——紀念章太炎先生誕辰150周年展,去實地看一看太炎先生的這份作品。

乃服衣裳

推位讓國

知過必改

千字文

千字文,是由南北朝時期南朝梁的散騎侍郎、給事中周興嗣編纂、一千個漢字組成的韻文,全文為四字句,對仗工整,條理清晰。

章太炎先生篆書《千字文》寫於晚年,分書在四冊毛邊紙本上,每頁長二十五厘米、寬二十三厘米,共寫四個字,每字八厘米見方。

原稿扉頁有章夫人湯國黎女士題詞:“此篆書千字文為太炎先生手寫,當時擬令兒輩識字藏之。”後由沙孟海作序出版。篆書《千字文》是章太炎為兒孫寫的識字本,因此字體自《說文解字》而來,力求有依據,筆法端正,結構嚴謹。我們可以看到在對比表中,每個字都符合《說文解字》的篆字結構。

千字文書寫時期,中國正面臨日本侵略的威脅,章太炎尤其重視語言文字的作用,他說“夫國於天地,必有與立,所不與他國同者,歷史也,語言文字也,二者國之特性,不可失墜者也”。所以他認為在民族危機關頭,尤其要重視傳承發揚國家的語言文字,他認為,學習古代的文字、歷史,可以增加中華民族的自豪感,進而“激勵種性”,圖存救亡。

所以,章太炎先生此時書寫千字文,在於“厘正文字”,讓子孫後代銘記傳統,堅守民族氣節,這也是和他一貫的革命主張一脈相承的。

太炎先生在書法上自成一家,並非偶然,除了他具有深厚的小學根底和具有書法家的藝術修養外,他在書法基本功上也確曾花過一番苦功。他留下的眾多手稿,都是蠅頭細楷,許多文稿還用篆體書寫,用筆功夫純熟,書寫一絲不苟。太炎先生平時每日起身,總要先練一番字。家園內有一塊四尺見方的大青磚,聽說他當年在這磚上用清水練過字。他在致友人信中也說:“時亦作字,每日輒寫三四十篆。”有時他一口氣連書數十張,往往磨墨都來不及。後來置了一台磨墨機,可將四錠墨同磨,供他習字專用,這使他頗為高興。

《篆書千字文》後來影印出版,由著名書法家沙孟海先生作序。沙孟海先生在序言中稱讚章太炎的篆書書法在篆學書苑中可稱為“一朵鬥大的鮮花,是值得我們推崇與學習的”。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