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說文解字》第107課:葡萄是怎麽傳入中國的?

老辦法,先放答案:(1)《詩經.大雅.生民》裡有:“誕降嘉種,維秬維秠,維穈維芑。”其中的“芑”指的是白莖杆的良種谷子。(2)葡萄是西漢時通過張騫出使西域傳入中國的。詳情請見內文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107課,仍然是講“艸”部漢字中的六個漢字,具體如圖:

(今天所要講的六個漢字)

1、艿。這個字有兩個讀音。(一)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隻標注了一個讀音réng。給的解釋是:“艸也。”許慎仍然是沒有給更多線索,不知道是什麽草,倒是《玉篇.艸部》說:“艿,《說文》曰:‘舊草不芟新草又生曰艿。’”《廣韻.蒸韻》也載:“艿,草名,謂陳根草不芟新草又生,相因艿也。”顯然,古本的《說文》應當是給了詳細表達的,艿的本義應當是舊草未割新草又生。後人改《說文》時,改掉了許慎的原文。《漢語大字典》把今本的《說文》所說的“艸名”也列為一個意思,即艿是一種草的名字(沒說是什麽草)。

(二)這個字的第二個讀音讀作nǎi。這是現代漢語常用的讀音。一般用於專指“芋艿”。就是芋頭,也寫作“芋奶”。清代愈樾《茶香室續鈔》記載:“閩人稱芋大者曰芋母,小者為芋子……吾鄉(他是浙江人)稱為芋艿,當是‘芋奶’之誤。俗稱母為奶,‘芋奶’亦猶母子之義,因芋字從艸,並改奶作艿,仍讀為乃。”芋頭也叫芋、天南星科植物的地下球莖,形狀、肉質因品種而異,通常食用的為小芋頭。多年生塊莖植物,常作一年生作物栽培。芋頭植株的樣子如圖:

(種植的芋頭)

芋頭的地下球莖如圖:

(芋頭)

艿的小篆寫法如圖:

(艿的小篆寫法)

2、?。讀xuè。《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艸也。”不知為何草。《玉篇.艸部》也隻說是“草名。”《集韻.屑韻》載:“?,地?,蒨也。”結合三個典籍,隻出來一個線索:“蒨”。我們可以【猜想】一下:?的本義是?草,很可能就是蒨草,也就是茜草。因為茜草入藥後的功能主治跟血多有關係。茜草的根和根莖均可入藥。春、秋季采挖,除去泥沙,曬乾。它的功能主治為:涼血活血,祛瘀,通經。主要用於吐血、衄血、崩漏下血、外傷出血、經閉瘀阻、關節痹痛、跌撲腫痛。同時,茜草還可以用來做紅色染料(具體見61課茜字)。茜草的樣子如圖:

(茜草)

本義之外,?還指草的樣子。《廣韻.屑韻》有:“?,草貌”。?的小篆寫法如圖:

(?的小篆寫法)

3、萄。讀táo。現代漢語常用字,《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艸也。”還是老問題,萄的本義還是草名,具體是何草,不可考,只能存疑。

本義之外,萄還是葡萄的簡稱。比如萄酒指葡萄酒,萄糖指葡萄糖。《玉篇.艸部》:“萄,蒲萄也。”葡萄是外來品種,所謂的葡萄也是音譯。所以中國古籍中也有叫“蒲萄”,中國最早關於“葡萄”的文字記載是《詩經.豳風.七月》,但《七朋》裡面的“六月食鬱及薁”,這裡的“薁”是野葡萄。顯然,殷商時代的人們已經知道采集並食用各種野葡萄了。可是,今天我們說的葡萄,指的卻是歐洲葡萄,是在漢武帝時期才來到中國的。

西漢時期,張騫出使西域,苜蓿隨天馬,葡萄出漢臣,葡萄和苜蓿隨著天馬和張騫傳入中國。李頎在《古從軍行》中寫的“年年戰骨埋荒外,空見蒲桃入漢家”,詩裡的“蒲桃”指的就是葡萄,也是因為音譯,萄字寫作“桃”,現在我們所說的葡萄,樣子如圖:

(葡萄)

萄的小篆寫法如圖:

(萄的小篆寫法)

4、芑。讀qǐ《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白苗,嘉谷。”《爾雅.釋草》:“芑,白苗。”郭璞注稱:“今之白粱粟,皆好谷。”因此,所謂芑,本義就是一種良種谷子,白色莖。大致樣子如圖:

(白莖谷子)

《詩經.大雅.生民》裡有:“誕降嘉種,維秬維秠,維穈維芑。”《毛傳》解釋說:“穈,赤苗也;芑,白苗也。”這句詩的大意是說後稷推廣良種,秬子秠子是良黍,糜子高粱有紅莖白莖兩種。陳奐《毛詩傳疏》說:“赤苗、白苗,謂禾有赤白二種。”可見,大雅裡記載的芑是一種穀物。有意思的是,《詩經.小雅》裡還有另外的意思。

本義之外,芑還有如下幾個意思:(1)菜名。《詩經.小雅.采芑》:薄言采芑,於彼新田。“《毛傳》解釋說:“芑,菜也。”孔穎達疏引陸璣說:“芑菜,似苦菜也,莖青白色,摘其葉白汁出,肥,可生食,亦可蒸為茹,青州謂之芑,西河雁門芑尤美。”這是城的芑又是一種菜,應當就是指現在所說的苦苣菜,樣子如圖:

(苦苣菜)

(2)草名。也出自《詩經》。《詩經.大雅.文王有聲》:“豐水有芑,武王豈不仕。”《毛傳》給的解釋是:“芑,草也。”(3)又指地黃的別名。陶弘景《名醫別錄》:“乾地黃,……一名芐,一名芑。”乾地黃是玄參科植物地黃的塊根,樣子如圖:

(乾地黃)

此外,芑又通“杞”。木名。《山海經.東山經》裡載:“(東始之山)有木焉,其狀如楊而赤理,其汁如血,不實,其名曰芑,可以服馬。”

芑的小篆寫法如圖:

(芑的小篆寫法)

5、藚。這個字GBK字庫沒有,有些設備可能無法正常顯示。讀xù。《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水舄也。從艸賣聲。《詩》曰:“言采其藚。”《爾雅.釋草》稱:“藚,牛唇。”言采其藚出自《詩經.魏風.汾沮洳》:“彼汾一曲,言采其藚。”《毛傳》解釋說:“藚,水瀉也。”孔穎達疏引陸璣曰:“今澤瀉也,其葉如車前草大,其味亦相似,徐州、廣陵人食之。”可見,藚的本義是指澤瀉。澤瀉是多年生水生或沼生草本,全株有毒,地下塊莖毒性較大。生於湖泊水塘的淺水帶或沼澤、溝渠。澤瀉花較大,花期較長,可用於花卉觀賞。也可以入藥,入藥後主治腎炎水腫、腎盂腎炎、腸炎泄瀉等。澤瀉的樣子如圖:

(澤瀉)

藚的小篆寫法如圖:

(藚的小篆寫法)

6、苳。讀dōng。《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艸也。”又是線索少的艸。王筠的《說文句讀》說:“《類篇》引陸詞曰:‘苣苳,冬生。’”《玉篇.艸部》:“苳,草也。”苳的本義就是一種草。具體是何草,不可考,只能暫時存疑。

還有一點要說,解放後搞簡化字,“董”字曾被不規範地簡化為“苳”字,不過現在也比較少用了,如果在手寫作品中見到作姓用的苳,一般應是董,因為作草講的苳是不用作姓的。

苳的小篆寫法如圖:

(苳的小篆寫法)

《說文解字》包含了厚重的人文理念和大量的文史知識,學習《說文》,當然會獲得許多文史知識。但卻要注意《說文》中的生僻字與常用字的區別。漢字在造字之初,先人們創造出了大批的文字以供選用,以表達更精準的字意。但在漫長的歲月長河淘洗之下,9000多個漢字中有一部分字被人們反覆使用,成為常用字,另一些字,雖然造字是窮盡先人智慧而來,但卻不被經常使用,這些字慢慢就被人們遺忘掉成為生僻字了。

(【說文解字】之107,部分圖片引自網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