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人民日報:中國金融業對外開放將給世界經濟更多驚喜

  金融業開放,滿滿的期待

  人民日報 王 觀

  “在過去的5年裡,我們有‘滬港通’,後來又有‘深港通’‘債券通’,這些都是金融市場上的對外開放。這些開放,也意味著中國在貨幣可兌換方面逐漸邁出堅實穩定的步伐。預計這種開放的趨勢還會繼續加大。”兩會期間,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回答關於金融業開放的問題時這樣說。

  近些年,我國金融業對外開放的積極姿態贏得了世界點讚。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開放”依然是高頻詞匯,成為代表委員的熱議話題。報告提出,有序開放銀行卡清算等市場,放開外資保險經紀公司經營範圍限制,放寬或取消銀行、證券、基金管理、期貨、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等外資股比限制,統一中外資銀行市場準入標準。這傳遞出一個清晰的信號:中國金融業的對外開放將堅定不移、有序穩步地向前邁進。

  事實上,關於金融業對外開放的好消息一直不斷。去年末,財政部負責人介紹,我國決定將單個或多個外國投資者直接或間接投資證券、基金管理、期貨公司的比例限制放寬至51%,且實施3年後投資比例不受限。中央財經長官小組第十六次會議和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均提出,要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金融業開放的決心沒有動搖,腳步從未停歇。

  伴隨開放的鏗鏘鼓點,我國開放型經濟水準顯著提升,對外貿易、對外投資、外匯儲備穩居世界前列。資本管制逐漸減少,雙向開放程度越來越深,資本項目可兌換改革經歷了持續加速、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一系列改革促進了資本自由流動,激發了市場活力。銀行間債券市場的境外發行主體和投資主體不斷擴大,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制度和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制度持續完善,中國市場對境外投資者吸引力越來越大,人民幣的魅力明顯增強。

  “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我國金融業已深入參與全球化進程,未來發展應有更寬廣的全球視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成效顯著,自貿區快速發展等,都為我國金融業的開放和國際合作提供了新機遇。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在新起點上,我國將會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進一步拓展開放範圍和層次,完善開放結構布局和體制機制,以高水準開放助推高品質發展。這其中,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金融業對外開放的節拍不會放慢,也必將給世界經濟帶來更多驚喜,對此我們充滿期待。

責任編輯:李彥麗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