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真的有聰明藥嗎?先來了解一下聰明藥是如何讓人興奮的

世界上真的有「聰明藥」麽?吃了就能當學霸的那種。小時候看《黑客帝國》,特羨慕電影中的學習方式,想學什麽躺著就行,等著知識自己跑入腦中。

2011年的科幻電影《永無止境》更是刻畫了一種能夠全方位提高大腦功能的神奇藥片「NZT-48」,主角服用後不僅寫文章時筆下有神、一夜成書,而且還利用藥片提升的才智輕鬆賺錢走向人生巔峰。當然,它所帶來的副作用同樣令人印象深刻,如毒品一般上癮、斷藥就像被上了虛弱,活不下去。

然而正在狂丸覺得這些都是科幻暢想未來時,卻發現所謂的未來早就到了:世界上不僅真有「聰明藥」,而且副作用也真實存在

近期新京報就報導了一個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故事。因女兒學習成績下降,一位母親將聽說很有用、但自己並不是很了解的「聰明藥」給女兒服用。雖然在堅持服用後女兒成績暫時有所提升,但問題也隨之而來,沒錯,就是副作用。

在長期持續服用聰明藥後,女兒開始脫發、失眠,想要停藥卻發現自己上癮。強行停藥後甚至頭疼、惡心,渾身上下說不出的難受。學習方面更是徹底翻車,原本成績提高的進步成了過眼雲煙。最終別說聽課、考試,甚至直接吃進了醫院。

聽著有點可怕,所以到底什麽是聰明藥?目前網絡中流傳較廣的聰明藥一般是一些處方藥的籠統稱呼。這些藥最初的開發目的是為了治療某些疾病,當然並不是為了提升智力,而是通常與大腦神經相關。

其中一類最常見的聰明藥,是通常用於治療注意缺陷多動障礙,也就是多動症的興奮劑類藥物,如Adderall、利他林;另一類是通常用於慢性疲勞綜合症和睡眠障礙患者的催醒劑類藥物,如莫達非尼。

但現在,身體健康的人、尤其是學生群體也會服用這些藥物,以此來增強自己的認知能力,也就是所謂的變聰明、很多人指望吃了能開掛,讓學渣變學霸,在測試中提高自己的分數。

但要注意的是,無論是利他林還是莫達非尼,在我國都屬於第一類精神藥品名單,是必須憑執業醫師或執業助理醫師處方才可調配、購買和使用的藥品,私人是不能購買和售賣的。同時,在國外同樣屬於管制類藥品。

而且該類藥物在無醫生指導建議下服用有比較強的副作用隱患,考試時使用藥物是否影響道德也有待討論。種種問題讓很多高校都在呼籲學生停止濫用聰明藥,例如昆士蘭大學官網的一篇文章發出疑問:聰明藥真有效嗎

牛津官網的這篇文章更直接:為什麽聰明藥越吃越傻

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在面對日益增長用藥問題時,為學生列出了一系列可能出現的健康隱患包括:

當然,最大的問題是依賴性,也就是大量服用後會有上癮的可能。因為持續使用會導致對藥物的耐受性增強,換言之,最終需要更大劑量的服用才能達到相同效果,另外停藥又有可能會激發抑鬱症等心理疾病。

然而這就像是學校曾告訴你不要考試作弊一樣,並不能阻止聰明藥的使用者逐漸增多,聰明藥在國外的流行程度可能會超過你的想象。楊百翰大學通過研究學生的200000條推特,發現Adderall在學期末的出現頻率達到了高峰,是平時的3倍。

雖然是處方藥,但國外學生購買途徑多樣,同學、患病的朋友、小販、網購、中間商,甚至處方都可以偽造。根據High Times在2013年的一篇報導指出,一些售藥者通過利用保險折扣,可以以低於1美元1片的價格購買Adderall,然後以原價三到五倍的價格出售。

另外科學家對於濫用聰明藥的討論也從未中斷。最早關於學生濫用聰明藥的研究論文於1937年發表在《時代雜誌》上,那時候人們沉迷的聰明藥叫做安非他明。

這種藥先後被用於幫助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計程車兵提神、治療抑鬱症、幫助節食等等。20世紀60年代,安非他明每年產量多達80億片,而它的化學結構其實非常接近冰毒。

2008年,Nature對來自60個國家的1400人進行了小範圍調查,其中20%的受訪者表示,他們都曾出於非醫學原因,通過藥物來刺激注意力或者記憶力。其中62%服用了利他林,44%服用的是莫達非尼,也就是上文狂丸提到過的幾種「聰明藥」。

一篇去年發表於Nature的文章也指出,聰明藥的使用依然呈現上升趨勢。這項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藥物政策雜誌》上,其依據是一份2017年關於全球藥物的匿名在線調查問卷,參與者多達近3萬人。其中調查結果顯示,美國人對聰明藥的使用率最高,將近30%的人表示他們在過去的一年中使用過至少一次聰明藥,而在2015年相似的調查結果比例為20%。

所以,藥不對症,有副作用,購買渠道不合法,明明有這麽多問題,為什麽人們對聰明藥的渴望有增無減。除了大部分學生對於藥是真的不了解外,更多的原因自然是它們的功能被描述的太過迷人了

許多人聲稱這些藥物能讓他們產生自信、幸福、注意力集中的感覺。《紐約時報》中一位名叫Casey Schwartz的作者在文章中表示,在戒除藥物前,聰明藥Adderall曾幫他抹去了意志力的問題,他可以在通宵學習後,有精力完成高強度的體育運動。

在 Netflix的紀錄片《藥癮》中,不同的採訪對象給出了相對領域的不同感受,有些人覺得這種相對柔和的「興奮劑」能讓你感到幸福,幾片就能上天;金融精英靠嗑藥可以兩天半不睡覺;運動員則覺得自己的大腦更活躍,身體也更有活力;而對於學生黨來說,可以集中精神,書寫都變得工整了,更重要的是可以抽時間去玩,大不了晚上嗑藥熬夜肝書、寫作業。

聽起來這種魔力就像沒什麽是一片藥不能解決的,如果有,就加大劑量。而狂丸看完就一個感覺,這不是聰明藥,而是神仙藥,比小悟空上加林塔求的超神水還厲害。

所以這些效果都是真的麽?先來了解一下聰明藥是如何讓人興奮的。以最知名的Adderall為例,美國化學學會系列節目《反應》曾做過一期科普,講解了Adderall是如何作用於大腦的。節目中神經學家Ryan Davison醫生解釋,多動症患者的多巴胺水準往往較低,這是一種大腦獎勵中心的關鍵化學物質。而缺乏多巴胺意味著患有該類疾病的人,需要不斷的尋求刺激,也就是所謂無法集中精神。

聰明藥會刺激多巴胺的釋放,幫助多巴胺與受體細胞合作,從而輕微的分心不會導致你失去焦點。換言之,藥效和智力、聰明沒什麽聯繫。

要知道,有精力突擊學習,和最終真的能夠考個好成績,並不完全是一個概念。正如史丹佛大學生物醫學倫理中心主任Hank Greely所說,所謂的聰明藥只能會讓你更加警覺專注,但並不會補償你10個星期不看書的損失。也就是說,聰明藥並不會讓你真的變聰明,只是讓你強行亢奮,提高注意力與耐力,完成填鴨式學習

不過話說回來,被診斷患有注意力缺陷障礙症或多動症的學生來說,服用這類藥物確實對提升成績有所幫助;但對於那些健康的學生來說,結果並不明確。直到現在,我們還缺乏關於使用Adderall對人類長期影響的研究結果。

而近年來,關於Adderall的藥效實驗也在逐漸增加。目前有一類說法表明,服用Adderall可能確實會提升你的考試成績,但主要是安慰劑效應

伯明翰阿拉巴馬大學的精神病學家 Rachel Fargason就對此展開了一次實驗調查,並在2017年發表了相關實驗論文。實驗內容是對比服用Adderall和安慰劑的效果,也就是真藥和長的像Adderall一樣的假藥。

參與實驗的一共有32人,他們分別19到30歲不等,當然這些人都沒有多動症, 每個參與者都做了四次認知測試。

第一次給了Adderall並告知這就是Adderall;第二次給了假藥,並告知這就是Adderall;第三次給了Adderall並告知這是假藥;第四次給了假藥,並如實告訴他這是假藥。

而測試結果顯示,第一次和第二次的測試結果最好,6項測試的成績有所提升。顯然學生僅僅相信他們正在服用的藥物,不管是否真的服用了藥物,而嗑了藥卻被告之是假藥的表現結果最差。

Fargason表示在更複雜的認知能力測試中,吃了藥與被暗示吃藥都沒有提升,所以就學習價值而言,目前還不能確定聰明藥能夠為學生帶來多大的不同。

由於這些項研究的樣本數量很小,研究結果並不能成為定論,但實驗還是能夠給我們帶來一些啟發。例如Fargason建議,若是迷信聰明藥的效力,其實可以帶一個吉祥物,如果你足夠信任它,說不定效果差不多;另外如果非要吃點什麽,學生其實可以使用一些更安全的替代品,例如30分鐘的小睡,或者一杯咖啡。

而狂丸對聰明藥的感受就是,它們是一種軟性的興奮劑,然而藥效目前還沒有定論,但副作用倒是真的有;偶爾吃一粒未必有用,搞不好影響自己在考場的發散思維與創造力;長期吃不僅效果不一定會作用在自己身上,副作爆發的幾率更大,更有可能上癮。總結就是,太不值了,沒病的話,最好別吃

當然也有很多人抱著僥幸心理,覺得臨時吃一片沒什麽大不了的。而狂丸在前文提過的紀錄片中,有幾處獨白感覺恰好能夠迎合這類想法。

一位學生因為學業壓力過大,所以感覺自己不得不去服用聰明藥,她期望自己畢業從事工作後能夠合理的規劃好時間,然後不再使用這些藥物;然而上班族卻說,如果工作順利,以後就不再用這些藥物了,但在生活的壓力與競爭下,藥還不能停

你看,從學生到工作,人們都將自製力這種東西寄托於未來,而在當下卻在迫於壓力,往往選擇妥協。而這正是聰明藥所鑽的空子,正如心理治療師Liz Jorgensen所說,這些藥物都是先幫助人,然後再傷人。一旦開始,就防不勝防。

其實更讓狂丸擔心的是,很多時候,人們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吃什麽。健康的人想要吃聰明藥,大多數通過的都是非正常途徑,根本無法判斷到手的藥物是不是真藥,很多人誤買了效果類似的毒品,如搖頭丸,造成了更嚴重的損失。

另外別說是聰明藥,現在郵票裡都可能藏有毒品。去年年底,海口海關就公布過一起走私毒品案件,其中新型毒品LSD可以偽裝成郵票、貼紙、巧克力、軟糖等等物品,真假難辨。

去年萬聖節,美國佐治亞州發現了一種偽裝成卡通糖果的毒品,這些毒品被塑造成湯普森、HelloKitty、小黃人等標誌性卡通角色模樣,導致兒童因吸食毒品而患病的風險上升。

總之,成功千萬條,健康第一條,千萬別想著走捷徑。說實話,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狂丸也確實對那種可以提高效率的外力燃起了一絲渴望,但網友的一句話又把我拉回了現實:掉頭髮的藥,不能吃的

參考資料:

https://www.reddit.com/r/rickandmorty/comments/655pds/rick_and_morty_lsd_found_xpost_rdrugsarebeautiful/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18-05599-8

https://www.huffingtonpost.com/high-times/adderall-amphetamine_b_4174297.html

https://www.futurity.org/college-students-adderall-1107612-2/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43105179?from=search&seid=10695712009554448618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futqKQ6KQE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376871617302983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eJRBsghMt8&feature=youtu.be

https://www.addictioncenter.com/stimulants/adderall/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0025437

https://www.livescience.com/32556-do-neuroenhancing-drugs-really-work.html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