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毒品成癮?病隱於心

毒品成癮?病隱於心

5月1日起,芬太尼及其類似物被我國政府作為「毒品」正式列入《非藥用類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管制品種目錄》。藥品濫用、毒品成癮問題,再次引發社會關注。記者採訪了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黨委副書記、中國藥物濫用防治協會副會長趙敏教授。作為全國成癮醫學專家,她也是我國參與世界衛生組織ICD(國際疾病分類)-11精神與行為障礙診斷指南修訂的唯一專家。讓趙敏教授給我們解析造成物質成癮的心理社會因素。

毒品成癮?病隱於心

青年人群的新「毒情」

「精神活性物質或成癮物質,能影響人類心境、情緒、行為,改變意識狀態,是具有依賴潛力的化學物質。合法的,如煙、酒、咖啡;非法的,即是毒品。」趙敏教授明確了毒品的定義。傳統毒品,指阿片、海洛因、大麻和可卡因等源於天然植物的毒品,而化學合成毒品又被稱為新型毒品,主要為苯丙胺類興奮劑,又稱「俱樂部濫用藥」和「娛樂毒品」。

根據聯合國統計,全球170多個國家(地區)涉及毒品販運問題,130多個國家(地區)存在毒品消費問題。每年約有2.75億人至少使用過一次毒品,佔15歲~64歲人口的5.6%。其中近3000萬人為吸毒成癮者。2010年~2015年,全球直接由吸毒造成的死亡人數增長了60%,50萬人因吸毒導致死亡。同時,毒品交叉濫用情況突出,包括常規型植物類毒品、合成興奮劑、類阿片、處方葯以及新型精神活性物質。

最新數據顯示,全世界吸毒總人數達3億,已發現濫用毒品種類1000多種。受國際毒情影響,中國毒品問題的複雜程度和治理難度進一步加大。2018年底,中國現有吸毒人數為240萬,仍將處於毒品問題蔓延期、毒品犯罪高發期、毒品治理攻堅期。

「從毒品濫用種類看,居前三位的是冰毒、海洛因、氯胺酮。一方面,冰毒等合成毒品濫用群體範圍持續擴大,新發現吸毒人員中80%濫用合成毒品;另一方面,傳統毒品中,海洛因濫用人數增勢放緩。雖然吸毒人數的增速減緩,但我國吸毒人群的基數仍然較為龐大。」趙敏教授介紹,「同時,35歲以下人群是主要毒品濫用群體,存在毒品濫用的人群年齡分布範圍更廣了。」

值得關注的是,新精神活性物質濫用問題發展迅速。「這類物質與其他毒品的混合銷售、濫用主要在歐美國家。中國已列管170種新精神活性物質(含25種芬太尼),今年5月1日起我國對芬太尼類藥物實施整類列管措施。」趙敏教授表示,「如果說,第一代毒品是海洛因、可卡因,第二代毒品冰毒、氯胺酮,那麼第三代毒品就是新精神活性物質。」

更為可怕的是,新類型毒品的變異不斷加快,一些不法分子通過改變包裝形態,生產銷售「哢哇潮飲」「笑氣」「彩虹煙」「咖啡包」「小樹枝」「跳跳糖」「藍精靈」「觀音茶」等新類型毒品,花樣不斷翻新,具有極強的偽裝性、迷惑性。此類毒品以青少年在娛樂場所濫用為主,給監管執法帶來新考驗。

身邊「毒藥」知多少

今年,因芬太尼整類被納入「毒品」範圍,藥品濫用再次引發公眾熱議。

趙敏教授介紹,臨床上,芬太尼屬於強效性的麻醉和鎮痛葯,作用效果與嗎啡類似,常用於患者手術和鎮痛。它具有極高的成癮性和潛在社會危害,一般使用一個月,就可達到成癮和依賴狀態,出現強烈的藥物渴求以及心理和軀體依賴。一旦停葯,將會產生嚴重的戒斷反應。由於「飄飄欲仙」的虛假感覺需要持續不斷用大量藥物維持,患者極易因為藥物吸食過量而中毒,出現明顯的軀體、意識和行為障礙,嚴重者還會出現昏迷、呼吸抑製、肺水腫、呼吸衰竭等惡性癥狀,並最終導致死亡。

其實對於大多數人而言,「毒品」似乎是讓人恐懼和退避三捨的洪水猛獸,但生活中,人們卻很可能在不知不覺中濫用各種「毒藥」。「以藥物來說,除了芬太尼,其實處方葯濫用,更需要我們引起重視和警惕。比如安眠藥,其在中老年人群和各種軀體精神障礙疾病人群中的使用相當普遍,長期依賴安定類睡眠也是一種物質濫用,同樣會對身心健康造成很大影響。」她說。

事實上,從物質成癮的角度來說,生活中更多人可能遭遇的「癮」是煙癮與酒癮。「尼古丁、酒精都是危害健康的『毒藥』。」她表示,「隨著控煙力度增強,現在我們都知道吸煙的危害,也有越來越多人嘗試戒煙。但是,長期飲酒的危害,卻仍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世界衛生組織已明確提出,酒精使用,並不存在所謂『健康的飲用量』,只要喝酒,就會對身體形成危害。」

為什麼總有戒不掉的癮

酒精與藥物成癮已成為當下越來越受關注的心理問題與社會問題。「無論哪一種成癮,說到底,上癮的人,只有一個目的——維持『快樂』的體驗,忘卻現實的憂愁。」趙敏教授說,「因此,物質成癮或者說物質依賴背後總有心理社會原因。」

「人格、情緒管理、壓力管理等,都與成癮關係密切。例如,追求新奇、反社會人格、衝動攻擊性人格;負性情緒如常感無聊、抑鬱、焦慮、社交恐懼;常有內心衝突、缺乏責任感、工作與家庭衝突,以及總為日常瑣事煩惱的人,就比較容易物質成癮。」她說,「因此,健康的人格、良好的情緒管理與壓力管理,對於物質成癮具有重要的預防和保護作用。」

明知對自己有害,卻往往欲罷不能——在趙敏教授看來,這也是人的一種本能:「人的本能是趨利避害,需要犒賞機制,總是在尋求解決方法,填補心理需求,使心理得到滿足。從人類進化角度來說,犒賞行為或成癮行為,是人類生存與進化的需要,只不過更高級的需求,卻是用最原始的方式來實現。」

以物質成癮的高危人群——青少年群體為例,趙敏教授指出,臨床發現,吸毒的青少年幾乎都有個人或家庭問題:缺乏明確的生活目標;情緒穩定性差、自卑;思維方式絕對、偏執;缺乏解決問題的能力;生活方式不健康、社交圈狹窄;生活無序、無計劃;家庭不和睦,家人經常吵架;父母或是過分溺愛,或是放任不管;人際關係差,在學校受歧視或排擠等。由於心智不成熟,容易受影響,也喜歡嘗試新事物,因此很容易在同伴或不良分子的誘導下,走上吸毒之路。

人體需要源源不斷的「獎賞」,既可以是外在的物質獲取,也可以是內在的精神激勵。那麼,我們能不能用其他的健康方式作為「必須上癮」的物質呢?「雖然是老生常談,但我們還是需要強調,親情、友情、愛情,同伴、朋友、家庭、社會的關愛,永遠都是最好的『犒賞』和最沒有副作用的『興奮劑』,也是人之所以為人的原動力。」趙敏教授說。

文:健康報特約記者 宋瓊芳 通訊員 喬穎

編輯:管仲瑤

審核:曹政

點擊下方圖標,您的贊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

↓↓↓

毒品成癮?病隱於心

本文經「原本」原創認證,作者健康報社有限公司,點擊「閱讀原文」或訪問yuanben.io查詢【3K4WWN0G】獲取授權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