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既是二孩媽媽也是職場白領的她總感覺很累很累…然後突然昏迷、「爆肝」了!

熬夜的行為被網友戲稱為爆肝,

職場人士常自嘲「爆肝加班」,

然而這並非段子,

而是確有其事。

廣州一位女士在勞累狀態下堅持工作,

結果突發急性肝衰竭,

被送入醫院後,

人昏迷不醒,口鼻出血,性命危在旦夕。

二孩媽媽發病一個月 以為只是「工作累」

廣州34歲的二孩媽媽陳女士(化名)一個月前感到疲憊不堪,但她依舊堅持工作,直到撐不住了才被家人送往醫院。4月17日,當她轉入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時,轉氨酶已經是正常值的10倍高,膽紅素則達到正常值的20倍,凝血功能極差,口鼻出血。醫生診斷她患有急性肝衰竭。

醫生了解到,陳女士B肝表面抗原(HBsAg)陽性已十多年,此前並無異常,誰都沒想到她年紀輕輕,突然病情暴發。入院後,陳女士很快陷入重度昏迷,並出現呼吸衰竭,用上了呼吸機。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危在旦夕之際,好消息傳來:有志願者捐獻的肝臟與陳女士匹配。在患者昏迷、出血風險大、手術風險極高的情況下,家屬選擇了信任醫生,共同放手一搏。

4月24日,僅用6個小時,醫生就為陳女士完成了換肝手術。在醫護人員的精心照料下,術後第3天她便逐漸恢復意識,狀態一天比一天好。術後第5天,轉出ICU,現在進行進一步康復鍛煉,不久可出院。

5月10日,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從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肝臟移植中心獲悉,

最近一周內,

該中心連續救治四位重症急性肝衰竭患者,

他們有剛生完孩子不到一周的新手媽媽,

正當壯年的職場人士,

皆突然發病,經歷了九死一生,

幸而最終通過肝移植手術獲救。

深圳30歲的張先生也受B肝困擾多年。今年4月13日,他開始出現乏力、納差及皮膚鞏膜黃染,4月25日當地醫院檢查時轉氨酶升至正常值的70倍,病情惡化一日千里。

家屬聯繫轉來醫院時張先生已經陷入昏迷,病情危急。4月28日,醫生緊急為他進行肝移植術。術後第4天,他由ICU轉入普通病房。目前張先生已出院。

梅州59歲的謝先生患慢性B肝20多年,4月17日因嚴重黃疸、腹痛等癥狀入院,被診斷為「肝衰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原發性腹膜炎」。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由於腹膜炎控制不好,醫生為他改用「美羅培南+萬古黴素」抗感染治療,效果依舊不好,隨後出現急性肝衰竭、急性胰腺炎、肝性腦病進行性加重,膽紅素最高達到850 umol/L。2019年4月26日,謝先生幸運地等到肝源,進行肝移植後,術後第二天拔除氣管插管,生命體征平穩,術後4天轉回普通病房,即將出院。

今年41歲的梁女士的病情就顯得更為兇險,孕31周時出現乏力、食欲不振。產婦原來有肝炎疾病病史,妊娠期間,感染病毒開始活動。當地醫院診斷為「急性暴髮型病毒性肝炎、妊娠合併肝炎、急性肝衰竭」,2019年4月19日急診剖宮產,產下一女嬰。

然而,還沒有看清新生的女兒長什麼樣子,梁女士便陷入重度昏迷,並出現全身水腫,少尿等腎功能不全表現,急需肝臟移植治療。「受分娩的影響,產婦心肺腎處於高度負荷狀態,加上肝功能衰竭,送到廣州時,情況已經非常危急。」易述紅教授說,能救她一命的唯有肝移植。

中山三院易述紅教授團隊在手術中。

4月27日深夜11時,醫生為梁女士進行了急診肝移植手術,手術一直持續到次日凌晨5點才順利結束。

望著滿臉疲憊的醫護人員,梁女士的家屬哽咽著不停道謝。由於她剖宮產後緊急肝移植手術,術後需要同時面對產後子宮恢復、產褥感染和肝移植後多器官恢復的多重難題,中山三院器官移植中心醫護合作,運用多種治療手段。最終,梁女士在術後第3天漸有意識,術後4天尿量漸正常,在術後第6天就轉到了普通病房,目前恢復順利,不久就可以出院見到她小女兒的第一面。

「這四個病人一發病就非常嚴重,他們都受B肝困擾多年,發病原因和過度勞累、藥物、懷孕等因素有關。」中山三院肝移植病區主任易述紅教授提醒公眾警惕肝炎和急性肝衰竭的危害。他提醒,沒有肝炎,也可能造成暴發性肝衰竭。相對來說,B肝病毒攜帶者或B肝病人更要重點防範該病,平時切忌過度勞累,尤其是年輕人,不要強忍不適加班。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易述紅建議,有B肝等肝病病史的患者應當定期體檢,保證作息規律,平時不要亂吃感冒藥尤其是含有對乙醯氨基酚的感冒藥,女性懷孕後要關注肝功能的變化,以免肝病突然暴發。

如何「小心肝」? 搞清楚這5點!

「小心肝!」!

這也不是一句嬌嗔,

而是醫生們鄭重其事的提醒。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該如何護肝?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請教了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副院長、消化內科主任吳斌教授以及中山三院消化內科陶金副主任醫師。他們建議要了解以下五個問題。

吃動物肝臟能「以形補形」,有助補肝?

答:護肝不成反而傷肝!「吃動物肝臟並不能護肝,反而可能導致脂肪肝。」 中山三院副院長、消化內科主任吳斌教授表示,對於已經罹患脂肪肝、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等肝病的患者,更有可能加重病情。

肝炎能否臨床治癒?

答:看分型!藥物控制B肝可由「活火山」變「死火山」。

很多患者關心「得了肝炎,究竟能不能治好」。「能不能治好,要看是哪種肝炎。」 吳斌表示,從目前的治療狀況來看,C肝病毒是可以根除的,但如果到了肝硬化階段,即使根除了病毒,中晚期肝硬化仍然是不可逆轉的。

目前,還尚未發現哪種抗病毒藥物可以根除B肝病毒,治癒B肝。「藥物的控制可以把B肝由『活火山』變成『死火山』。」吳斌提醒,越早治療,越能延緩由肝炎到肝硬化、肝癌的演變進程。

「並不是所有的『B肝』患者都需要抗病毒治療,要由專業醫生綜合考量。」吳斌建議,可以通過肝功能活檢來綜合評估。如果肝功能、B肝病毒DNA正常,一般不需要治療;如果各項指標異常,則要結合患者年齡及肝功能異常的原因等具體情況,考慮保肝降酶或抗病毒治療。

有小三陽,平時需要注意什麼?

答:吳斌表示,最關鍵的是先到醫院做一個B肝病毒DNA的檢測。如果DNA水準高,而且病人肝功能又不是特別好,最好進行抗病毒治療。

平時保持好的心態,注意勞逸結合、忌酒、清淡飲食,定期複查。肝病患者飲食宜清淡有營養,多吃新鮮水果豆製品、蔬菜、瘦肉、淡水魚類,忌煙、酒、辛辣食品,不要盲目進補,忌油膩、油炸食物。防止過度勞累,可參加適量運動,但不宜過度勞累,不能經常熬夜。

凡是病毒攜帶者,即使目前肝功能正常,無論白酒、紅酒、藥酒,還是含有酒精的飲料都不建議喝,因為酒精最後是要通過肝臟來代謝的,並且會產生有毒物質損傷肝臟,不主張喝。

B肝病毒感染者要做好定期複查,勿勞累。

肝病患者要少運動?

肝病患者註定與運動無緣了嗎?恰恰相反!中山三院消化內科陶金副主任醫師表示,適當運動是改善脂肪肝的重要措施。但在運動項目的選擇上要和患者的年齡、病情及身體承受能力相適應,建議在醫師指導下進行。

陶金建議,飯後半小時至一小時再做運動較為合適;運動種類以有氧運動為宜,慢跑、每分鐘115~125步的中快速步行、騎自行車、打羽毛球、踢毽子、拍皮球、跳舞、廣播體操、跳繩和游泳等都是不錯的選擇。運動強度也要注意把握,用心率來衡量,運動時心率應大於100次/分,但不超過「170-年齡」次/分的上線。

運動量的控制方面則要注意,運動時脈搏加快,持續30分鐘以上,運動後疲勞感於10~20分鐘內消失,雖鍛煉後有輕度疲勞感,但精神狀態良好、體力充沛、睡眠好、食慾佳,這些都是運動量合適的狀況;每周至少運動4次,每次不少於30分鐘,可逐漸增加時間至每周不小於200分鐘。

脂肪肝是胖人的「專利」?

答:瘦人也有可能得!脂肪肝與胖瘦沒有絕對關係。

正常人肝總脂肪量約佔肝重的5%,如果脂肪量超過5%則為脂肪肝。脂肪肝是僅次於病毒性肝炎的第二位常見肝病,包括急性和慢性,我們通常所說的脂肪肝一般指慢性脂肪肝。

「我這麼瘦,怎麼也會得脂肪肝?」對於網友的困惑,吳斌解釋,脂肪肝跟胖瘦並不是絕對相關的,有些人很瘦,肝臟脂肪含量也可能超標,與基因有很大關係。

郭雲蔚提醒,藥物在脂肪肝的治療中只能起到輔助作用,管住嘴多動腿才是關鍵。但也不要進入誤區,視肉類為禁忌,碰也不敢碰,控制澱粉的攝入才是關鍵。

陶金特別提醒,減重速度不宜過快。每月減重如果大於5公斤,可能誘發或加劇脂肪性肝炎、肝纖維化等。體重減輕以每周0.5-1公斤為宜。

推薦閱讀

25歲小夥「五一」假期同學聚會後離奇失聯!監控最後30秒畫面令人痛心!

有票也上不去車,鐵總致歉!有人「買短乘長」,被拘10天!

更多資訊請關注羊城派APP

實習生 |何芷淘

責編 | 羅鈞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