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宋畫第一,被戰火“銷毀”的李公麟《五馬圖》重現江湖

2018年,簡直是美術史學科的錦鯉年!遼寧博物館書畫大展、上海博物館董其昌特展、台北故宮博物院國寶展……已經讓眾多藝術愛好者激動無比,奔赴現場,排隊看展。

然而,讓我們更驚喜的是,在這一年,有兩張隱匿消失了近100年的重要宋畫,相繼出現。蘇軾《枯木怪石圖》前不久出現在香港佳士得秋拍夜場,拍得4.6億港元。近日,東京國立博物館公布了將在1-2月舉辦的顏真卿特展清單,其中悄悄地夾雜了一條重磅新聞:傳被戰火“銷毀”的李公麟《五馬圖》要展出。

《五馬圖》在民國時期流入日本,一直被秘藏,二戰後被宣稱已毀於戰火。幾十年來,大家只能通過故宮博物院藏的珂羅版來了解其貌。

《五馬圖》是北宋著名文人畫家李公麟關於人物鞍馬畫的最重要傳世畫作,歷代以來被人追捧。李公麟(1049-1106),字伯時,號龍眠居士。他擅長山水花鳥題材之外,更擅長人物、鞍馬。他發展了“白描”畫法,把過去僅作為粉本的白描畫法確立為一種畫種,使之獨立成科,也成為文人畫的典範,後世白描人馬畫無不源於李公麟,

根據《五馬圖》上的題跋及印章,可知該在畫南宋時歸內府收藏,入元、明,經柯九思、張霆發諸家遞藏,康熙年間藏河南商丘宋犖家,乾隆時入清宮乾隆皇帝兩次在《五馬圖》圖上題文,著錄於《石渠寶笈重編》,到清末,由於時局動蕩,《五馬圖》悄然離開故土,流散日本至今。

畫面上另有北宋“宋四家”之一的黃庭堅的題跋及簽題,透露出了馬名、產地、年歲、尺寸。依序是“風頭驄”、“錦膊驄”、“好頭赤”、“照夜白”,第五匹佚名,經考證可能為“滿川花”。

萬眾期待的顏真卿特展中,《五馬圖》的出現無疑是更大的驚喜。《五馬圖》及李公麟為什麽能在中國繪畫史上有著這麽高的地位?顯然,這離不開他們與文人畫的關係。而卜壽珊《心畫:中國文人畫五百年》就是我們了解這一原因及文人畫的必讀書。

《心畫:中國文人畫五百年》(典藏版)

卜壽珊

北京大學出版社

《心畫:中國文人畫五百年》是研究中國文人畫的經典之作,先後在哈佛大學出版社、香港大學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典藏版則是在北大社第一版基礎上,全新重裝上市,布面精裝、高清四色,更能使讀者在圖文對照中深切體會中國文人畫。

本書最重要的貢獻是還原了文人畫的真實含義及其產生的社會環境。文人畫在北宋產生之時,主要指的並非是一種鮮明的繪畫風格,而是士大夫階層對自身創作活動的一種認同和期許,並以此和那些職業畫家劃清界限。

之後,經過南宋、元代、明代,文人畫的概念不斷變化發展,文人畫與院畫、畫師作品之間的關係變得愈加複雜微妙。蘇軾對於士人階層的推崇,在董其昌的南宗北宗論中得到一種新的回響。

本書以縱橫開合、明暗相照的敘述結構展開,切入中國畫的生成原境,以廣闊而巨集大的歷史視角、對思想體系的社會歷史背景的細膩分析、飽含思辨力和理論穿透力的筆觸,清晰呈現了中國文人畫理論的生發、演變與成熟的發展全貌。

本書一經出版,在海外學界引起廣泛關注,美國著名藝術史家高居翰、方聞、謝柏軻都曾引用其觀點。本書成為海外美術史學生了解中國文人畫理論的必讀書。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