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上海5歲神童刷爆朋友圈:接受孩子平凡,到底有多難?

來源 :桌子的生活觀 (ID:zzdshg)

01

最近,一個5歲的上海孩子火遍了整個互聯網。

這個孩子堪稱神童:2歲開始學詩,5歲能吟古詩100首。四歲學鋼琴,現在已經開始備考英皇二級鋼琴考試,圍棋也已經取得11級證書。

他每年要看500本英文書,每周要寫三篇英語日記,喜歡各種邏輯思維遊戲,會數獨、七巧板,幾何認知。還會做實驗,已經掌握浮力、密度、磁力、重力、熱脹冷縮的原理和多米諾骨牌效益。

小小年紀,就已經隨父母跑遍了東京、大阪、香港、澳門、河內、胡志明市、下龍灣、巴厘島、長灘島,這都還不包括大陸內地。

這是他在幼稚園小班到大班看的書:

這是他2018年英語閱讀書的目錄:

很牛是不是?

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豈止是八輩子啊?

微博點讚最高的留言是:

我可能這輩子都比不上這個孩子了。

我們許多人,看完的第一感受就是巨大差距,不僅是金錢的差距,還有教育的差距,而且永遠也趕不上。

而大部分的家長,看完最大的感受就是:完了、完了,我家的孩子這輩子都不指望能夠追上他了。

繼而陷入極度的焦慮和恐慌之中:“別人家的孩子都這麽優秀,我家的孩子落後肯定是要吃虧、挨打了。”

於是,也給孩子報各種補習班、特長班,在孩子的身上,繼續加大教育資金的投入。

中國的家長,大部分陷入一個集體的焦慮和恐慌之中,即使你信誓旦旦告訴他,自己的孩子什麽班都沒有報,他依然覺得你在騙他。

在他的臆想中,你家的孩子正在他看不見的地方狠狠地學習英語、鋼琴、繪畫、口才、舞蹈、奧數……

而他的孩子在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輸得徹徹底底。

一句話“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就足夠刺痛無數家長的心。

於是,各種教育補習班興起,甚至“月薪三萬撐不起孩子一個暑假”的新聞頻頻刷屏。

02

到了這裡,我們不禁要反思一下,孩子之間的差距,真的是投在他們身上的金錢決定的?真的是通過刻意去培訓,人與人之間就能拉開巨大的分野?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說一個小實驗。

美國心理學家曾經做過一個著名的雙生子爬梯實驗:

被實驗的是一對雙胞胎孩子,出生只有幾分鐘差距的A和B。先讓A進行每天十分鐘的爬樓梯訓練,而B則不進行任何訓練。6個星期後,A爬樓梯只需要26秒,而B卻需要45秒。從第7周開始,開始對B進行兩周爬梯訓練。後來開始比賽的時候,A練了8周,B隻練了2周。

可是比賽的結果卻是B反超過了A,只要10秒就爬上了樓梯。

這個研究說明了,對孩子的培訓,不是越多越好,不是越早越好,而是要在恰當的時機,做恰當的事情。

大部分家長,看到自己的孩子被落下就無比焦慮,在孩子身上投入了太高的期望:

爸媽當年沒有條件學鋼琴,所以你一定要學好。

爸媽當年學舞蹈不捨得吃苦,所以你一定要學會吃苦。

爸媽當年沒有考上名牌大學,所以你一定要考上。

於是,他們砸起金錢,把孩子逼進各種補習班,讓他們去完成“自己做不到但相信孩子能夠做到”的夢想。

父母對孩子的焦慮和恐慌,其實是自己對這個社會內心的一個投射。

自己混的不好,就要求孩子一定要混得好,自己不如別人家的父母,就拚命要求自己的孩子一定要搞贏別人家的孩子。

父母把自己對這個社會的所有不如意都傾注在孩子身上,把自己改變不了的命運全部寄托在孩子身上,他們瘦小的身軀,其實承擔不了這麽多。

說一句最戳心的話,有多少家長能夠接受自己的孩子比不上別人家的孩子?

孩子1歲多跟著音樂打節拍的時候,你覺得他將來一定是一個歌星;

孩子2歲多能暢通地騎著腳踏車的時候,你覺得他將來肯定是運動員的料。

孩子3歲多在牆壁上畫出一些形狀的時候,你覺得他對畫畫有極高的藝術天賦。

可是,隨著孩子的長大,你發現:

當你覺得自己家的孩子能數1到10還自我感覺良好的時候,別人家的孩子已經能夠數1到100了。

當你覺得自己的孩子能夠開口說話非常了不起的時候,同齡的孩子已經開始背誦古詩。

當你驚訝於孩子能夠畫出一條魚的時候,別人家孩子的畫已經開始參加畫展。

不僅如此,你一打聽後發現更令你驚奇的現象——

瑤瑤才3歲,把《三字經》背的滾瓜爛熟;妞妞才4歲,可以流利說英語;果果才5歲,剛剛拿到舞蹈比賽的冠軍…….

你無比難受,因為你發現自己的孩子和他們相比下來,差距實在太遠了。

接受自己的孩子只是一個普通人,比接受自己只是一個普通人更難。

03

知乎上有一個媽媽曾經講過她和孩子的故事。

她高考在全省排名前十,她的丈夫大學是直接保送的,可是他們的女兒卻資質平平,在班上只是一個中等生。

她的母親直接告訴她,你女兒完全比不上你小時候的智商。

他們無法接受,媽媽在教孩子作業的時候,天天吼,爸爸吐槽說:給女兒做道題死的腦細胞比發篇論文還要多。

開始的時候,他們覺得女兒只是慢一點,只要認真努力,還是可以趕上別人家的孩子。

可是後來他們發現完全不是這樣,他們要接受的是:自己的女兒和別人家的孩子完全不在一個軌道上面,即使她把女兒拽到這個軌道上面來,可是女兒連入口都找不到,連方向都不知道在哪裡。

於是,他們完全放棄了用自己的標準去要求女兒的想法,開始接受了孩子的普通,用孩子的角度,為她找了一條適合她的路。

再後來驚奇的事情發生了:女兒有了一套自己的學習方式,成績也穩定了,最讓她欣喜的是,她找到了學習的樂趣。

因材施教四個字,我從小學就認識,

但真正的含義,還得女兒教會我。

中國父母90%的痛苦,都是來源於無法接受自己的孩子比不上別人家的孩子,而過高的期望會把一個“本不一定平庸””的孩子壓製成一個廢材。

龍應台曾經說過一段話:

我很多台北、香港的朋友,他們的子女都在哈佛、劍橋讀書,頂尖的優秀,而我的兒子卻還在尋找人生的意義和方向,已經差了很大一截。

其實,我也誠實地在問自己,後來我覺得如果我的孩子能夠平安而且快樂,不管傑不傑出,我都已經很感謝了。

我從小在農村長大,我慶幸的是,父親教會了我讀書,可是並沒有在我身上灌輸太多焦慮的東西。

當別人家的孩子上補習班的時候,父親帶著我在秋天的稻田裡面挖泥鰍;

當別人家的孩子在各種大賽上面獲獎的時候,父親帶著我看了一個下午的螞蟻搬家;

當別人家的孩子能唱能跳,會各種才藝的時候,父親教會了我在冬天的白雪裡面尋找野兔的痕跡……

我很慶幸有這麽有趣和精彩的童年,每當回首往事的時候,我的內心是快樂的,童年的經歷也對我的文字影響很大,多了一份淡定和從容,這將是我人生中寶貴的財富。

土耳其有句諺語:“上帝為每隻笨鳥都準備了一根矮樹枝。”

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時區,我們在各自的時區裡行走,聰明的鳥有高的樹枝,而笨鳥也一定有矮的樹枝在那裡等他。

戴三百塊錢的表和三百萬的表,時間是一樣的;

喝三十塊錢的酒和三萬塊錢的酒,同樣都會嘔吐。

一個天才般的孩子和一個普通、平凡的孩子,都是生命對我們的饋贈。

每一個孩子,都是初初降臨到這個世界的天使,不應該承擔大人世界太多的欲望和攀比。

接受自己的孩子可能會平凡和普通,是父母一生的課題。

來源 | 桌子的生活觀

作者 | 桌子先生

編輯 | 中國網教育頻道

本公眾號轉載的文章,僅作分享之用,不代表本公眾號觀點,文章版權及插圖屬於原作者。如果分享內容在版權上存在爭議,請與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處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