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贏在子宮裡」,香港父母有多拚?

簡簡周 / 文

最近,TVB一部紀錄片「沒有起跑線?」上了熱搜。這部片子記錄的香港學前教育現狀,堪稱現實版「天空之城」,隔著螢幕你都能真切地聞到香港家長們濃烈的焦慮。

這其實不是一部新片了,幾年前,這部紀錄片就曾經被熱議過,這回再度被翻出來討論,只能說明這個話題任何時候都能戳中父母的痛點。

估計在看了這部片子後,香港之外的很多父母也會想要朝著香港父母們高喊一句:你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贏在子宮裡」

香港二胎媽媽Irene,從懷上老二就開始在謀劃「培養大計」,在她看來,如今孩子們競爭的起跑線早都已經提前到子宮了。

但其實在生老大的時候,她並不是這麼想的。

她家老大是個男孩,現在剛1歲半,因為不想成為傳說中的「怪獸家長」,她之前對老大奉行的都是順其自然策略。

不久前,Irene帶老大去考託兒所(Pre-Nursery,就是2歲孩子就讀的幼兒班),才發現自家孩子已經落後別的孩子一大截了。

當時,她看到一個小女孩特別有表現欲,也很會爭取,很順利地就拿到了學位,於是,她向那個女孩的媽媽請教,那位媽媽說,她家孩子6個月就開始上遊戲班了。

Irene想到自己兒子6個月時,還只會趴在家裡的地板上玩,就懊惱不已,因為自己一時「失算」,她覺得自己兒子已經不是輸在起跑線的問題了,而是直接被起跑線給拋棄了。

所以,當她懷上二胎時,就毫不猶豫地選擇要「跟隨趨勢」,儘早讓孩子們操練起來。

簡單科普一下,香港的學前教育體系主要由三個階段組成:遊戲班(Playgroup)、幼兒園(Pre-Nursery)和幼稚園(Kindergarten)。

很多香港孩子從出生開始就要報名遊戲班,半歲開始入班,上到2歲銜接幼兒園,2歲8個月再上幼稚園。

因為知名幼稚園更傾向於招收知名幼兒園和知名遊戲班的孩子,而且一般面試都需要至少提前一年,所以,競爭的確是從孩子未出生就已經開始了。

剛開始,Irene的老公還有些遲疑,說孩子這麼小就上學是不是太可憐了,可她覺得沒有學位上學才更可憐,一句話就成功說服了老公。

心急如焚的Irene只是眾多香港家長的縮影。

一位幼稚園的校監說,她曾經遇到有爸爸為了讓孩子上心儀的學校,放棄自己的工作,直接去學校面試當校工。

幼稚園的報名日前一天,家長們就已經排起了長隊,甚至還阻礙了交通。

要想上名大學,就要上名中學,要想進名中學,就得先上名小學,但想讓孩子上名校的家長遠遠比名校所能提供的學位要多得多。

於是,在進入小學前,家長就要推著孩子從名遊戲班、名幼兒園到名幼稚園一路「升級打怪」。

為了搶到一個知名遊戲班的名額,媽媽們從孩子還沒出生就要開始行動了。

更極端的情況,因為一些頂級幼稚園隻招收1月份出生的寶寶,想進這樣的學校,就連懷孕的日期都得事先掐指算好,有香港媽媽甚至雞血地說,「要贏在射精前」。


家長之間的戰爭?

有媽媽說,這樣的選擇也是被逼無奈,如果社會不是這樣的,其他父母不是這樣的,自己第一個舉手贊同讓孩子過得輕鬆一些。

也有爸爸提出了不同意見,但立刻就被媽媽駁斥:你從來都不管孩子的事,只知道下班回來跟孩子玩一下,根本不知道現在社會競爭有多激烈。

一位爸爸說,他也建議過不要給孩子報那麼多補習班,結果孩子媽媽問他,如果孩子輸了,誰來負這個責?這位爸爸立馬熄火。

這是一場不見硝煙的戰爭,可誰說得清這究竟是家長的戰場還是孩子的?在家長們普遍焦慮的情緒中,又有多少是來自自己的攀比心?

「說得不好聽一點,這其實就是媽媽們的面子問題。」

有媽媽明明把孩子送進了知名補習機構,還假意告訴別人,我們沒去學,只是跟隔壁鄰居姐姐隨便說幾句而已。

就連上興趣班也是有鄙視鏈的,學豎琴、高爾夫、騎馬之類的才比較高級,周圍有孩子在學,那家長哪怕自己節衣縮食也一定要送自己的孩子去學。

在很多家長心裡甚至還有這樣一個「共識」:學彈琴、游泳這類普通興趣班的都不要做朋友。

孩子的生日會也要比比比,有些家長給孩子慶祝生日,陣仗搞得像婚禮,比酒店、比場面、比禮物……既費錢又費精力。

有人說,不辦不就行了,可爸媽們擔心,如果孩子的同學、朋友都是這麼過生日的,要是不給他辦,孩子會自卑,會沒朋友。


「怪獸家長」

香港媒體人、三個孩子的媽媽屈穎妍曾寫過一本書叫《怪獸家長》,批判了香港父母的「怪獸」行為,當時曾掀起了一輪全社會的討論熱潮。

她曾放棄雜誌社副主編的職務,全職在家照顧三個女兒,而且一直覺得這樣全身心地為孩子付出是一件天經地義的事。

後來,她看了一部日劇《怪獸父母》,然後就像是被什麼擊中了一樣地開始反思,自己是不是也已經變成了「怪獸家長」。

「在金鐘罩下,我們圈養出一個個沒痂沒疤的完璧小孩,也孕育出了一群群張牙舞爪的怪獸家長。」屈穎妍在書中寫道。

一邊是從孩子出生開始,就像抽打陀螺一樣,不停地逼著他拚命往前趕,一邊是對孩子的過度保護,很多長期焦慮、神經緊繃的家長,就這樣慢慢變成了「怪獸」。

孩子整日奔波在不同機構的各種補習班之間,很少有機會觸摸真實的世界,親子關係也越來越緊張,而家長們也為此付出了高昂的經濟成本,以及自己生命中絕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也徹底失去了自我。

在他們的字典裡,早就沒有幸福兩個字了,剩下的唯有贏、贏、贏。

就像一位香港媽媽說的,在香港要想過得瀟灑,有兩件事不能做,一個是不能買房,一個是不能生娃。

有人不理解:家長完全可以不把自己和孩子搞那麼累啊,路都是自己選的,可是真的置身在一個大家都瘋狂比拚的大環境時,做到不盲從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現代競爭確實很激烈,社會淘汰也確實很殘酷,很多父母自己就置身於這樣的壓力中。

從表面上看,父母雞血完全都是在為孩子的未來籌謀,但其中有多少是真正為了孩子,又有多少包裹的全是父母自己的恐懼?

以前上學時聽老師講「拔苗助長」的故事,心裡很疑惑:世上怎麼可能有這麼蠢的人,他難道不知道幼苗的根離開了土就活不成了嗎?

現在才知道,不是道理難懂,而是被情緒淹沒的人,早就已經失去了最基本的判斷力。

人生是場馬拉松,從出生開始就一直都在衝刺的人,又有多少能以同樣的速度堅持到下半程呢?


- 作 者 -

簡簡周

壹父母聯合創始人

美國科恩博士親授遊戲力講師、兒童遊戲治療師

親子關係顧問、專欄作者

文章版權歸壹父母所有,歡迎轉發到朋友圈,轉載請聯繫壹父母助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