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茶飲職業差評成團夥 每個月月入八萬

近日,在杭州互聯網法院,一起差評師團夥案落槌。在這起案件中,7名90後組成的差評師團夥被判決賠償阿里經濟損失8萬餘元、合理支出4萬餘元。

由職業差評引發的案例,近年來有多發趨勢,餐飲行業也成為重災區,職業差評師再次走入公眾視野。

一開口就索賠8888元

無論是網購網站,還是外賣平台,客觀、真實的用戶評價,直接影響到商品和服務的口碑導向,也讓一些不法分子起了歪心思,把「差評」當成了商機,乾起了職業差評的勾當。

淘寶店主童某就遇到了這樣的問題。2017年3月,童某看到,他店鋪內鮮有差評的一個「爆款」電腦主機,收到了一條差評。這條差評非說他的產品有質量問題,「這條差評寫了400多字,看上去可是沒少費功夫。」

童某提出可以退款退貨,但是買家不同意。他又提出買家可憑票報銷維修費用,買家依然不接受。他意識到,自己可能是遇到職業差評師了。果不其然,在一番溝通後,對方提出索要8888元「補償」,還不退還電腦。

無奈之下,童某選擇息事寧人。誰知,後面「套路」重重,他的網店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收到一條類似差評,並以此為要挾讓童某補償。

漸漸地,童某發現,有幾次給出差評的買家使用的居然是同一手機號,甚至買家昵稱也高度相似。不堪忍受騷擾的童某選擇了報警。

在平台協助下,深圳龍華警方展開偵查,最終抓獲了曾某等7名利用差評敲詐勒索商家的犯罪嫌疑人,並查明該差評師團夥自2017年3月開始,利用同樣的方法敲詐勒索了多名經營電腦配件的商家,童某只是受害人之一。

據警方介紹,與傳統的案件相比,不法分子利用惡意差評來敲詐,手法趨於職業化,也更加隱蔽。據阿里方面透露,自2017年阿里開展打擊惡意行為專項行動以來,阿里已經配合多地警察機關破獲20餘起利用惡意差評對商家進行敲詐的案件。

餐飲也成為重災區

最近,有加盟主在快報交流群裡吐糟:一個月內,在美團外賣上,自己竟然有了16個差評,平均兩天就有一個。

評論的內容都很集中,大多就是反應飲品有問題,口感不好,服務不周到,送達時間過長等等,但大多不具體,含含糊糊的。偶爾還有圖片出來,說飲品裡發現了異物。

張老闆說,自己加盟的品牌屬國內比較頭部的,在出品、門市和後台管理上都有比較嚴格的制度,在實際運營中也有很好的執行,「督導隔三岔五就會神秘出現,差評中出現的問題根本就不會存在。」

張老闆說,他已經向平台提出了投訴。如果處理沒達到預期,不排除會報案。

以上個案並不是孤例,我們經過比較全面的了解,茶飲門市中遇到這樣的情況還有很多,而且團夥和職業化的痕跡越來越明顯。

他們的矛頭大多指向大型連鎖品牌門市,一次多杯,差評的飲品大都為爆款,而且售價相對較高。差評的內容與食安緊密相連,集中於原物料的保質、保期;門市的衛生狀況,例如:飲品有雜物、異味,飲後出現異常等等。

在索賠的話術上,基本上沿用這樣的套路,每杯按售價10倍索賠,而且有了一次就還會以下的N次。

月入八萬,職業差評已成產業

每個月月入八萬,還算混得差的。

有媒體曾暗訪職業差評師QQ群,加群前有專人把關,需要交60元拍單金,加群後會有老司機帶團。

他們一般以30-40人的qq群為團隊,分工明確,專門以差評為手段向平台和網店索要數額不等的賠償。

把關人:向進群的人收取門檻費,交了錢才能進駐差評師團隊;

獵人:專門尋找下手店鋪的人;

工兵:一般是新手,幾名到十名不等,一哄而上對店鋪「圍剿」;

談判手:找店主開口要錢,要錢相當隱晦,隻說討點茶水錢、煙錢。

據媒體調查:能帶兵、能單乾,一個月六千元沒問題,多的上萬元,最狠的每天可以進帳300-400元。

與此有關的還有「刪除差評」環節。刪差評並不隱蔽,反而在各個美團群、外賣群中極為活躍,不停地刷著同樣的廣告。

刪除差評後,店家的評分確實有變化:「4.7直升5.0」,「一星評價扣多少分就恢復多少分」。據了解,刪差評的服務價從130元到260元不等,都是「7日內可以刪差評」。

正是在這樣的「暴利」下,互聯網生態病變化的差評師們形成了產業。

遇到職業差評怎麼辦?

業內人士認為,有時候幾條惡意差評會對門市的獲客、客服帶來極大壓力和額外負擔,特別是對初創的中小品牌打擊巨大。儘管現有技術手段能夠對買家行為做出一定的甄別,但職業評價師往往能夠巧妙規避相關規定。

所以,與普通差評不同,判定職業差評大都存在取證難。但如果多次給出差評的買家使用的是同一手機號,而且昵稱高度相似。商戶可以向平台投訴或報案。

按照網店評分體系,一個差評帶來的「降分」,需要15-20個好評才能恢復。而對於消費者來說,當商品下的好評差評都不可信任,無疑大大地增加了交易成本。

怎麼杜絕職業差評現象?近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就《網路交易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向社會徵求意見,其中涉及職業差評。

徵求意見稿提出,網路交易經營者不得刪除用戶不利評價。負面評價不得刪除本來有助於打造公開透明的評價體系,但也成了職業差評師們的威脅利器。如何塑造網路營商環境?立法規製同時如何避免一刀切?

有關法律專家認為,國家有關部門在加強打擊職業差評師的同時,可以考慮對「不得刪除評價」這樣一刀切的規定進行完善,設置更合理的標準,既能保護電商領域的信用評價制度,又能剔除惡意差評等不良內容,從而為創設更加良善的營商環境提供制度保障。

首先,差評原則上不能刪除。不過,對於惡意的、侵權違法的評價,可以通過網路實名製和溯源機制追究評價者法律責任。

微信改版,

這樣做更快找到中國飲品快報

-蘋果IOS系統-

-安卓Android系統-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