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88歲高齡查出兩個中期腫瘤 一個「小孔」手術就解決了?

癌症,是個沉重的話題,特別是對於年事已高的老年人來說,由於身體各方面機能的退化和面對手術時較低的承受力,治療難度比起年輕人更高。為了解決這一難題,醫學上一直在不斷地探索更優的治療方案。近日,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胃腸肛腸外科就運用獨有的手術治療方式——無氣腹單孔腹腔鏡手術成功救助了一名88歲高齡,並且同時患有升結腸癌和直腸癌的老年人劉婆婆,手術之後她的恢復狀況良好。那麼,這一技術究竟有何優勢呢?

腹痛一月有餘 竟查出兩個中期腫瘤

周一上午,記者在重醫附二院渝中院區的肛腸胃腸外科病房見到了手術後兩周多準備出院的劉婆婆,坐臥在病床上的劉婆婆看上去精神頭很好,聽明記者來意滿臉笑呵呵的神情:「手術後身體恢復得很快,現在大小便都通暢,今天胃口也很好,聽醫生說我馬上就能出院了。」

記者從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胃腸肛腸外科主任、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王繼見處了解到,劉婆婆大約是在半個多月前來附二院胃腸肛腸外科就診的,她之前由於腹痛在其他醫院查出了升結腸腫瘤,焦急的兒子便帶著她趕到附二院胃腸肛腸外科複查,做完CT之後結果提示直腸也存在可疑病變。王繼見主任遂安排了腸鏡檢查,結果發現直腸也存在腫瘤。

胃腸肛腸外科的專家考慮到劉婆婆高齡的現實狀況,決定為她施行無氣腹單孔腹腔鏡手術(同時行了直腸癌及生直腸癌根治術),王主任表示,這一技術在手術過程中避免了氣腹和腹壁穿刺相關併發症,對病人循環影響小,尤其適用於心肺功能欠佳的老年病人。確定手術方案之後,王繼見主任和張劍波醫生很快為劉婆婆排期進行手術,結果非常順利,劉婆婆恢復良好。

無氣腹單孔腹腔鏡手術需要兩項技術結合

術後傷口

恢復傷口

王繼見主任告訴記者,無氣腹單孔腹腔鏡手術實際上是無氣腹腹腔鏡手術和單孔腹腔鏡手術兩項技術的結合,這一種手術方案目前只有附二院胃腸肛腸外科開展,從去年末開始,已成功完成30餘台手術,救助了高齡老年患者,提高了他們的生活品質。

具體來說,無氣腹腹腔鏡技術無需建立人工氣腹,僅需利用體外懸吊裝置顯露手術視野,對患者循環及免疫功能影響小,無氣腹相關併發症。單孔腹腔鏡手術是通過腹壁單一小切口(通常3~4厘米)實施手術,達到微笑疤痕手術的目的,同時又可減輕術後疼痛,促進術後恢復。

王繼見主任談道,目前在國內外,這一技術僅僅在闌尾手術和婦科手術中開始了嘗試,相關經驗較少,而在胃腸道腫瘤的手術治療中有報導。附二院胃腸肛腸外科將這一技術應用於直腸癌的根治性手術,以傳統腹腔鏡手術作為對照,研究兩種手術方式在直腸癌患者手術時間,術中術後心肺功能,術後疼痛,術後免疫功能狀態,術後肛門排氣時間等方案的差異,以評估無氣腹單孔腹腔鏡手術在直腸癌根治術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為直腸癌的手術治療探索更合理的手術方式。

該技術具有4大優勢

播放GIF

據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胃腸肛腸外科主治醫師、博士、講師 張劍波介紹,無氣腹單孔腹腔鏡手術主要有以下優勢:

首先,傳統的開腹手術或常規的微創手術可能對患者心肺功能產生一定的影響,而無氣腹單孔腹腔鏡手術避免了氣腹和腹壁穿刺相關併發症,對病人循環影響小,尤其適用於心肺功能欠佳的老年病人。並且,儘管手術需要兩項技術同時進行,但手術時間並未延長,僅需兩個小時左右。

其次,這項技術免疫抑製減輕,術後胃腸道功能恢復快,多數病人術後24小時內恢復肛門排氣,並且患者疼痛小,術後很快就能下床活動,對於患者而言也較為輕鬆。

第三,常規的一些微創手術可能需要在患者腹部打開多個切口,但該技術可以保證腹壁美觀,減少了穿刺孔瘢痕,外觀類似開腹闌尾切除。

「同樣人性化的一點是,這項技術減少了戳卡等耗材的使用,降低了手術費用,因此對於高齡患者而言,這項技術是較為理想的手術方式。」張劍波博士說。

戳原文,訂健康!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