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碩貝德靠出售子公司股權紓困 諸多財務疑點待解

紅刊財經 劉傑

編輯 王宗耀

碩貝德正面臨著主業萎靡不振和債務壓身的雙重困境,在账面資金不足的情況之下,不得不“斷臂”求生,其不但大幅出售業績優良的子公司股權,還“拋售”了大量的固定資產。除此之外,其披露的財務數據也存在不少疑點。

近期,碩貝德似乎很忙,其不但出售了重要子公司科陽光電的大量股權,大幅剝離公司三大核心業務中的封裝業務,同時還“拋售”了大量固定資產,如今又要發行不超過2.37億元的可轉換公司債券,從這一系列的動作來看,該公司似乎相當缺錢。

更令人擔憂的是,該公司不但增長緩慢的營業收入存在虛增的嫌疑,而且其採購數據也存在巨額勾稽差異,需要公司給出合理解釋。

出售重要子公司股權紓困

2019年中報顯示,碩貝德實現營業收入8.5億元,同比增長2.33%,實現淨利潤9360.54萬元,同比激增135.71%。可見,在營收增長近乎停滯的情況下,碩貝德淨利潤卻實現了“逆襲”。那麽,其又是如何做到的呢?

《紅周刊》記者查看其中報後發現,2019年上半年其投資收益為7017.53萬元,佔本期淨利潤的比重高達74.97%,而其去年同期的投資收益為零。由此不難看出,碩貝德正是依靠著這部分投資收益才得以交出一份不錯的“成績單”。

進一步來看,碩貝德本期新增的巨額投資收益,其實是出售子公司——蘇州科陽光電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科陽光電”)部分股權的所得。據科陽光電股權轉讓框架協議披露的信息顯示,2018年度科陽光電實現營業收入2.99億元,同比增長20.25%,實現的淨利潤也有1126.15萬元,可見,其盈利能力良好。

令人疑惑的是,科陽光電作為碩貝德三大主營業務之一的支柱子公司,以往的業績尚佳,算得上是優質資產了,而碩貝德本次選擇將其剝離,這著實讓人摸不著頭腦。

年報顯示,碩貝德有三大主營業務,分別為天線、指紋模組及芯片封裝業務,其中科陽光電是負責其封裝業務的主要子公司,但隨著本次股權的轉讓,封裝業務遭到極大程度的剝離,這恐怕會對其日後的營收規模及淨利潤造成不小的影響。其本次出售科陽光電,短期內提振了公司的業績,但這樣的業績增長只是“曇花一現”,其未來業績如何增長才是真正應該考慮的問題。

更令人不解的是,碩貝德其實在2018年剛剛完成了對科陽光電部分股份的收購。

資料顯示,2018年3月,碩貝德作價1479.92萬元受讓了漕湖資本投資有限公司持有的科陽光電5.05%股權,交易完成後,其持有科陽光電股份由66.10%提升至71.15%。按此股權受讓時的作價,科陽光電整體估值為2.93億元;本次出售科陽光電54.52%的股權,作價1.49億元,整體估值為2.73億元,相較其上次股權收購時,整體估值降低了約2000萬元。要知道科陽光電在2018年營收大幅增長20.25%,距上次股權收購僅過去一年,其竟然就將該公司大部分股權出售了出去,而且此次出售時的估值比收購時還要低,這又是什麽原因呢?到底是當初碩貝德買貴了,還是如今賣便宜了呢?這其中的原因恐怕也需要公司給出合理解釋了。

資金短缺 負債高企

實際上,碩貝德之所以出售優質資產科陽光電,很可能與其缺乏資金的現狀也有關係。

2019年中報顯示,碩貝德账面的貨幣資金餘額為3.19億元,其中有7812.63萬元為受限資金,可動用的資金餘額為2.41億元。可是,同期其账面僅短期借款金額就高達5.35億元,其账面可用資金僅為短期債務的一半。由於公司日常運營也需要大量的資金,而隨著其主業的增長乏力,公司的“造血”能力也在不斷減弱。2019年上半年,其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為8.44億元,同比下滑15.41%,其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7353.15萬元,較上年同期2億元的淨額下降了63.15%。可見,其較低現金儲備和較高短期負債形成鮮明對比,負債壓力較大。

從業務發展來看,隨著5G時代的快速來臨,各大廠商目前都在積極的布局當中,帶動了通訊行業的快速發展。國內外的通訊行業的廠商紛紛加大資金投入,研製新產品,擴大產能,提高市場佔有率。碩貝德也在著力發展5G基地台天線領域,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下,其也需順應“潮流”,加大研發投入,而這同樣需要巨大的資金投入。

面對資金短缺與資金需求加大的矛盾,其本期先是將科陽光電的大部分股權折價出售,又將部分固定資產“大拋售”。資料顯示,2019年6月28日,其發布了出售資產的公告,將公司部分閑置的生產設備進行處置,合計金額達3523.5萬元,該部分資產淨值為4369.72萬元,故此次資產出售其折價19.37%,造成損失846.22萬元。

但是,即使如此,似乎也無法滿足其巨大的資金缺口,2019年7月2日,碩貝德又發布可轉換公司債券預案,擬按面值發行六年期,票面金額100元的可轉換公司債券,募集資金不超過2.37億元,目前該預案尚在審核中。

截至2019年中期,碩貝德資產負債率高達62.02%,而其可比公司盛路通信、長盈精密、信維通信三家公司2019年一季度資產負債率分別為32.65%、54.1%、47.32%,均值為44.69%,可見,碩貝德資產負債率遠高於行業均值,而其成功發債後,資產負債率也將進一步攀升。

營收數據存疑

不僅資金短缺、負債壓力大,碩貝德的營收相關數據也存在巨額的勾稽差異。

財報顯示,2019年1-6月碩貝德實現營業收入8.50億元(如表1),其並未披露境外收入數據,按照境內收入考慮增值稅(2019年4月1日增值稅稅率由16%下調至13%),按月平均計算增值稅後,其含稅營業收入總額約為9.73億元。

一般情況下,營業收入的實現在相關財務數據上會體現為現金的流入和經營性債權的變動,理論上最終含稅營業收入的金額將與二者合計變動金額大致相同,那麽碩貝德的具體情況又如何呢?

具體來看,在合並現金流量表中, 2019年1-6月其“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為8.44億元,同期預收款項減少了33.7萬元,考慮這一因素影響後,同期與營收相關的現金流入達8.45億元,與含稅營收勾稽後差額為1.29億元,理論上,因為未收到現金,這部分差額則會體現為新增債權,計入資產負債表中。

翻看資產負債表,其2019年6月末應收票據及應收账款合計金額達5.1億元,上年同期金額4.64億元,扣除315.03萬元壞账準備變動影響後,較上期僅增加4957.49萬元,而這一結果相較於上述1.29億元的理論金額相差了7913.76萬元,這就意味著有7913.76萬元的營業收入沒有相關的現金流及經營性債權的支撐,存在虛增嫌疑。

2019年上半年碩貝德的營收沒有相關財務數據的支持,那麽其2018年的營業收入情況又是如何呢?

2018年碩貝德實現營業收入17.22億元,其中國內收入金額為10.59億元,該部分考慮增值稅因素影響(2018年5月增值稅稅率由17%變更為16%),按月平均計算,當年的含稅營收金額約為18.95億元。

2018年其“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金額為19.47億元,預收款項減少額為875.6萬元,考慮這一因素的影響後,當期與營收相關的現金流入金額達19.56億元,比含稅營收多出6079.08萬元,這意味著當期收到了以前年度的回款,則經營性債權要相應地減少6079.08萬元才對。

資產負債表中,2017年、2018年其應收票據及應收账款分別為6.58億元、4.64億元,扣除壞账準備影響後,2018年相較上年減少了1.98億元,這比理論應減少額多出了1.37億元,那麽這多出的1.37億經營性債權又是怎麽回事呢?

採購數據不合理

除了營業收入存在勾稽差異外,碩貝德的採購數據也存在諸多疑點,需要投資者警惕。

2018年碩貝德向前五大供應商採購的金額為4.23億元(如表2),佔採購總額的比例為40.43%,由此推算出採購總額為10.47億元。考慮增值稅變動並按月平均計算,大致估算出含稅採購金額為12.18億元。

合並現金流量表中,2018年其“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金額為11.26億元,預付账款減少額272.27萬元,考慮這一因素的影響後,當期與採購相關的現金流量金額為11.28億元,這與其採購總額相較,少了8926.80萬元,理論上該部分將體現為經營性債務的增加。

2018年碩貝德應付账款及應付票據合計達4.64億元,2017年相同項目金額為3.55億元,則與採購相關的經營性債務增加金額為1.09億元,而這一結果與理論應增加額8926.80萬元相較差異為1957.52萬元,也就代表著該公司當期有數千萬的採購金額沒有相關財務數據的支撐。

以同樣的方式核算其2017年的採購數據則發現差異進一步擴大。2017年其向前五大供應商採購的金額為5.51億元(如表2),佔採購總額的比例為37.78%,推算出採購總額為14.58億元,考慮17%的增值稅大致估算出含稅採購金額為17.05億元。

同期其“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為13.42億元,剔除預付账款增加額195.36萬元後,與含稅採購總額相較差異為3.65億元,理論上這將導致經營性債務相同金額的增加。但可疑的是,其經營性債務卻不增反減,2017年末其應付票據及應付账款金額為3.55億元,2016年同期金額為5.12億元,相較減少1.57億元,一增一減,這與理論應增加額差異了5.22億元。

可見,多年來該公司的採購數據均存在疑點,而其中出現差異的原因,就需要公司給出合理的解釋了。

(本文已刊發於8月10日的《紅周刊》)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