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一本好書》:它才是中國人最需要看的國產綜藝

“說‘《見字如面》是中國第一綜藝’的我錯了,原來《一本好書》才是中國人最需要看的國產綜藝。”

作者:南都記者 黃曉雅

實習生:賴琳琳 張文詩

編輯:湯顥

由《見字如面》團隊打造的場景式讀書節目《一本好書》開播以來,僅僅播出兩期,就在豆瓣拿下了9.3的高分。

首波嘗鮮的觀眾自發為節目拍手叫好:

“好演員的春天來了,

讀書人的時光到了。”

“預定年度最佳。”

“真給國產綜藝長臉。”

《一本好書》每期選取一本經典名著,邀請趙立新、王勁松等戲骨,用特定的、夾敘夾議的方式,呈現出一本書的魅力。

有一期選題為《查令十字街84號》,裡面有句台詞說:

“我討厭新書。”

為什麽討厭新書?

因為買新書,就像讓你買一件沒有試穿過的衣服。

所以,在總導演關正文看來,《一本好書》就是大眾閱讀的“試衣間”。

日前,《一本好書》總導演關正文、首期表演嘉賓趙立新,分別接受了南方都市報採訪,分享了這檔高分綜藝製作背後的故事。

什麽是“中間”?

一個不是話劇、不是影視劇、但有分鏡也有觀眾的形式

《一本好書》節目形式特殊:每期隻演半本書,像話劇,但又大量採用了影視劇的拍攝和調度方式,所以播出兩期來,讓觀眾對嘉賓們的表演產生了完全兩極的評價。

比如首期節目播出後,大批觀眾被趙立新的演技所折服,但也有不少觀眾嫌棄他的表演“太油膩”。

對於彈幕裡和演技相關的種種爭議,導演關正文透露:

“幾乎每位演員都會問我同一個問題:我是按照話劇、還是按照影視劇來演?我就特別不講理,說‘在中間’。這樣一個不是話劇、不是影視劇、但有分鏡也有觀眾的形式,最為難的就是參加節目的表演藝術家們。”

對於潘虹、黃維德,呈現的是纖毫畢現的表演,動作小、細膩,聲音自然化、生活化。但現場話劇不同,需要讓遠處的觀眾也看見演員的表演,要求動作就比較大。

而趙立新、徐帆,本身就是影視、舞台雙棲演員,對他們來說,什麽是“中間”?這是個問題。

關正文透露:“所以我們就一起嘗試,特別好玩。王勁松老師說,我給你兩種吧,一快一慢。他足夠仙風道骨吧?我一開始跟他說演萬歷,他說沒問題;後來跟他說演老年萬歷,也沒問題。拿到腳本,發現是個已經在地宮裡的萬歷……他就說,這怎麽演?要穿越嗎?從地宮裡坐起來的萬歷,誰也沒見過。我說,你就正常起床,跟幾百年後的年輕人講講自己年輕時的故事。他對造型要求很嚴。我一開始還想誇張一點,說‘白一點兒吧,在地下呆了好幾百年’。他說:不,咱就正常,裝神弄鬼的容易讓觀眾分心。”

“好書”的標準

選擇適合大規模閱聽人閱讀的好書

“好書”選擇的標準,也令觀眾好奇,除了已經播出的《月亮與六便士》《萬歷十五年》,之後還將有《三體》《人類簡史》《未來簡史》《塵埃落定》《霍亂時期的愛情》、《查令十字街84號》等,其中不乏一些一聽就讓人感興趣但影視化難度極大的作品。

實際上,節目組選書的標準非常明晰:選擇適合大規模閱聽人閱讀的好書

首先,它應該是公認的“好書”,這令節目組壓力山大。

“我們搜索各個推薦榜,一般以全球各大圖書館、高校的推薦書目為主,偏重最近四五十年對人類文明進程起到積極效果的圖書,再在裡面選擇適合大眾的。”

對於之後將在節目中出現的書目,關導也做了劇透:

“節目形態並不都是大家現在看到的戲劇方式,也有論述體的(演繹),比如《人類簡史》。我們希望為每一本好書都找到特定的視聽推廣方式。我們不想表現自己,只是想推好書。”

“現在我聽到的最好的反饋,就是:看了《一本好書》,我真的想去讀這本書了。而且有趣的是,節目播出後,跨行業反應最熱烈的就是出版機構了,他們好像發現了新大陸!”

關正文:每一期,藝術家們,用兩天時間“熬”完一本好書

南都:錄製過程中,表演藝術家們和好書“碰撞”起來,有沒有發生好玩的事?

關正文:每期節目只能錄兩天,因為實在是預算有限,但又希望盡量追求高品質,所以只有不睡覺。從早上6點拍到第二天早上4點。好多工種的同學,拍攝間隙在現場睡倒一片,有的演員在台上就睡著了。

一般話劇要排練20天,一集電視劇如果分A、B兩組,也要4天,而我們必須兩天拍下來,還要給觀眾演,每次我都不敢想……其實播出節目沒必要帶著觀眾,拿到轉場鏡頭就夠用了。但到目前為止,藝術家和全體演員都熱情高漲地完成了所有連貫的現場演出。每次現場錄製結束,大家都會感歎:簡直是奇跡。

藝術家的故事有很多。比如黃維德老師,特別好玩。如果你只看他過去出演劇目的劇照,你絕不會想到他是節目中的樣子,所以我一直沒敢定下他,直到我們倆相見。

我說,你可以不像以前那樣帥吧?他說,當然可以!他特別喜歡這個角色。

我們約定試鏡。先做定妝,每次他從化妝間出來,我都說“不夠髒”,化妝師實在不忍心讓他不帥。最後終於對了,我看到了那個人物。

黃維德老師扮演的這個角色很重要。如果他只是渣,沒有足夠的魅力,這個人物和故事就不成立了。現在回想,太萬幸了。如果不是他,不敢想。

王洛勇老師也有故事。他造型已完成,就已經特別貼近人物了:《霍亂時期的愛情》裡的老年阿里薩。

50多歲的人,陪著我連熬兩天,隻睡了4個小時。我又心疼又擔心,問他:你平時心髒沒事吧?王老師紅著眼睛說,沒事。幾乎所有藝術家,連拍攝過肩鏡頭時都沒有用替身。我說,你可以休息,我們可以替,但藝術家們都不肯。他們說:年輕演員陪著我們錄,為什麽我不該陪著他們。

南都:節目要滿足電視和舞台兩種需求,舞美方面是如何考量的?

關正文:說到舞美,有朋友說《一本好書》跟賴聲川老師的《如夢之夢》撞臉了。法律上是這麽界定的:著作權法保護的是獨創性而不是使用性。環形舞台,觀眾在中間,演員圍繞觀眾表演的設計,是一種實用原理,不是作品和思想。這種使用方式在演出、戲劇舞台上經常出現。《一本好書》選擇的是更具題材包容性、更高轉場效率的實用結構方案。

賴聲川老師《如夢之夢》的舞美,是為特定戲劇場景和人物身份設計的。《一本好書》每期都要面對一本完全不同的經典名著,需要塑造差異極大的戲劇場景。《月亮與六便士》是歐洲的,《萬歷十五年》是中國宮廷的,《三體》是未來太空的,《人類簡史》則是演講的。即便我們真心要學習,也不可能讓毛姆、黃仁宇和賴聲川老師筆下的人物活在同一個如夢如幻的世界裡,難度太大了。

我特別喜歡賴聲川老師的戲,看過《暗戀桃花源》《今晚我們說相聲》《如夢之夢》等等,學到很多。《如夢之夢》對我最大的啟發,就是堅信了夾敘夾議的形式可以在戲劇化的場景中實現,堅信時空跳躍的片段戲劇可以在一個太空流暢銜接。作為戲劇導演,他是大師,我連學生都算不上,影片節目和舞台戲劇之間隔著千山萬水,偶爾涉足,只有致敬。

我們的舞美投入很高。這次負擔最重的就是舞美、道具和服裝造型。現場這幾個工種就有上百人的團隊,兩天拆搭一次,現場瞬間由中國宮廷變成巴黎酒館。

南都:舞美投入很高的話,那留給邀請嘉賓的預算呢?

關正文:大家都知道現在有限薪令,從單人多少到佔比多少(都有規定)。我們的藝術家不但完全符合這個標準,而且還有相當大的差距,大家都是以公益心來看待好書推廣這件事的。

南都:編劇壓力挺大吧?

關正文:編劇壓力很大,因為都是名著,不敢造次。而且節目的撰稿並不同於影視改編,不追求自己的作品價值,而是忠實原著。等於是用不同方式讀原著。節目時長有限,這就必須找到節目自己的改編規律。如果你一心想推薦好書、沒想自己成前台重量級人物,雜念會少些。改編的過程特別像是在做讀書筆記,非常愉快。

趙立新:我將會和觀眾一起,

在同一時間,體驗全新的《三體》

南都:演一本書,和平常舞台表演,有什麽不同?

趙立新:演繹一本書和通常的舞台表演有相同也有區別,這個形式是關正文導演的獨創,和我一拍即合。但我基本上沒有跟對手演員的排練時間,所以更多是即興表演,對演員是極大的挑戰。在我看來,《一本好書》的舞台就像一個大游泳池,我一個人在裡面隨便遊,各種泳姿都可以展示,相對而言,影視更像一個小水坑,我只能在那兒很有限地擺一擺Pose。

南都:你演的是《月亮和六個便士》。網友驚歎你大段大段的台詞功力。你的表演是像真正的舞台劇那樣一氣呵成的嗎?

趙立新:《一本好書》的演繹形式,跟舞台劇特別相似。中間即使有停,也只是要挪機位、挪燈,和話劇舞台上幕和場之間的間隔、重新擺道具是一個道理。原則上是一氣呵成的,演出量很大。

南都:你如何評價《一本好書》這種全新的節目形式?

趙立新:韓國前不久在媒體上頤指氣使地批評我們盜竊了他們很多節目,實在是令人汗顏呀!我們這個時代的獨創性太差了,所以光在這一點上,《一本好書》就已經贏了,這是我們獨創的節目模式,真的要給它一個大大的讚!

我們要鼓勵它,讓它多些機會能夠把更多新形式的節目帶給觀眾,讓觀眾覺得中國人的獨創力還是很強的。

南都:你能提前劇透一下後面你演繹《三體》的精彩之處嗎?

趙立新:拿到演出的本子後,我沒有看。我給自己定了一個準則,我希望它留給我一個巨大的、神秘的揭底或是驚喜,我希望在現場才知道它接下來發生什麽,這樣才能更符合一個科幻作品的氣質。

所以在現場我演繹的過程中,是和現場觀眾一樣一點一滴進入的,我不知道接下來要發生什麽。有些詞是背了,但它是段落性、碎片化的,並不是串聯起來的、完整的故事情節,特別刺激,因為我不知道接下來還會發生什麽,所以這就是《三體》最精彩的吧!我將會和觀眾一樣,平等地在同一時間經歷一次巨大的體驗,是全新的體驗!

新 青 年 劇 樂 部

讓我們一起追好看的劇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