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脂肪的形成與每天不同的時間段有關嗎?

人體脂肪,也就是通俗意義上講的肥肉。當然,人體脂肪並不僅僅指外在我們看得到的肥肉,還有很多是我們看不到的。脂肪在身體有重要地位:脂肪的主要功能是供給熱量,人體每天所需總能量的10%-35%是由脂肪提供的,其供給的熱量是相同重量的蛋白質或糖類的2.25倍。

一般情況下,脂肪都會聚積在腰部、大腿、上臂、臀部、背部和內臟表面。

人體脂肪是如何形成的?

吃是人體脂肪的主要來源之一。看得見脂肪的有豬油、黃油、人造黃油、酥油、沙拉油、花生油、豆油等烹飪調和油。也有看不見的,尚未從食物中分離出來的脂肪,如肉類、雞蛋、牛奶、堅果和穀物中的脂肪;蛋黃、瘦肉、腦、肝、腎等內臟中含豐富的磷脂,也含有較高的膽固醇。

人體內也會自動合成脂肪。我們每天所吃進去的食物,所含的能量並不是都立即被消耗完了的。除了滿足機體當天活動所需能量外,剩餘的能量(主要是糖類、脂肪、蛋白質)都會被胰島素轉變成脂肪酸,再與甘油合成甘油三酯,進入脂肪組織,貯存於脂肪細胞內。

脂肪大多數靠小腸消化吸收的,胃裡的環境呈酸性,不利於脂肪的消化,所以脂肪在胃裡幾乎不消化。

在小腸的鹼性環境下,再加上一些消化酶的作用和腸道本身的蠕動,脂肪先是被分解成細小的乳膠體,然後又再次被分解成脂肪酸和甘油,沿著腸壁通過淋巴系統進入血液循環,供身體消耗使用。

人體脂肪是如何消耗的?

處於飢餓或能量長時間大量消耗時,脂肪組織中的脂肪就會被動員出來,在酶的作用下先分解成脂肪酸和甘油。

發生一系列氧化反應,產生能量,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能量供給機體活動使用,二氧化碳和水則主要通過呼吸、汗液以及尿液排出體外。

正常情況下,脂肪細胞中的脂肪合成與分解代謝是保持著動態平衡的,每天會不斷有新的脂肪被合成儲存到脂肪細胞內,也不斷有脂肪被分解代謝,通過補充機體能量而被消耗掉。

因此,想要快速消耗身體內多餘的脂肪,就必須打破這種平衡。方法很簡單,老生常談:即控制飲食和運動消耗。

播放GIF

吃得越少,瘦得越快?

很多人都有這樣一個誤區:認為吃得越少,減得就會越多、越快。

然而實際上呢?吃得過少(節食),身體會認為我們面臨著饑荒,食物缺乏,所以會盡量減少能量的消耗。這時身體的代謝率相應地也會降低20-30%,意思就是吃得少、消耗的也少。節食代謝率不僅會降低,還會喪失大量水分,所以一般節食後體重下降大多是因為脫水,一旦食量恢復,身體便加快吸收貯存,體重就快速反彈了。

什麼時間進食,脂肪形成最少?

對於正在減肥的人來說,身邊的同事大快朵頤地吃著美食,自己卻要痛苦地視若無睹,是不是感到痛苦又抓狂?為了瘦身,難道真的只能一忍再忍嗎?

根據一項日本的研究發現,在適當的時間進食,可以減少因吃零食而變胖的可能。

對於減肥人士來說,零食是導致肥胖的一大元兇。為了身型而忍耐的你,可以參看以下的研究,它用科學方法告訴你,其實可以不用忍得那麼辛苦。

日本大學藥學系講師榛葉繁紀發現,生物體內的蛋白質BMAL1能促進脂肪堆積,負責把食物當中的能量轉化為脂肪,這種蛋白質會在白天減少,在晚上增多。因此研究人員得出了結論:如果按照BML1在體內出現的規律調節飲食,便可以做到有效地減少因吃零食而變胖的可能。

日本人體營養學醫學博士香川靖雄,在特別是針對生理時鐘與進食攝取營養量的關係方面有著著名的研究成果。其研究團隊發現,BMAL1分泌最低的時間是上午10點至下午2點,之後便會漸漸回升,直到晚上10點達到頂峰,其後慢慢回落。因此,若是上午10點-下午2點進食,脂肪形成的比率遠遠低於凌晨2點進食,兩者比率相差60倍;而早晚10點的比較,兩者比率甚至高達90多倍。

另一項日本營養學食糧學會的研究,研究對象為33位女生,讓她們在指定時間內吃相同熱量的食物。結果發現:當中的攝食產熱效應(即因進食而消耗能量的比率),在晚上進食的消耗量為高。由此可見,在適當的時間吃對零食減肥的效果也會更好。

【陪你跑運動處方上線了!】

「陪你跑」助你提升耐力

如果你恰好用了蘋果手機和手錶,建議安裝「陪你跑」APP,選擇適合你的計劃吧!

安裝APP

詳情點擊「閱讀原文」,官網報名了解

閱讀原文可直接購買處方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