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科學家發現新的抑鬱症類型

「抑鬱症單胺假說」改善了數百萬抑鬱症患者的狀況,但與此同時,它也對許多患者毫無作用。這項假說可追溯到20世紀50年代,它是幾乎所有抗抑鬱葯的前身。科學家觀察到,缺少單胺類神經遞質(包括血清素)會引發抑鬱症。基於這項發現,他們研發出了種種抗抑鬱葯,如SSRI類抗抑鬱葯。但問題在於:這些葯不是對所有患者都管用,30%的人服藥後沒有療效。因此,針對抑鬱症的病因,我們需要其它的解釋。

如今,日本廣島大學的神經學家Yumiko Saito和Yuki Kobayashi或許找到了答案。

先前,Saito通過研究發現:一種在大腦裡表達的蛋白質RGS8參與調控激素受體MCHR1,後者和睡眠、食慾、情緒反應存在密切聯繫。研究表明,RGS8會使MCHR1失活——從理論上講,這能夠緩解抑鬱癥狀。不過,它對活體動物的抑鬱症究竟有怎樣的作用?沒人知道。

為探究此問題,他們進行了一系列小鼠實驗。他們採用兩組小鼠,其中一組是普通小鼠,另一組小鼠經過基因工程的改造,擁有更高的RGS8表達水準。他們進行了「強迫游泳實驗」——將小鼠置於暖水槽裡,它們無法逃脫,在撲騰一陣子後會靜止不動,即「放棄」。游泳時間越長、靜止時間越短,則抑鬱程度越低。

結果發現:基因改造組(RGS8高水準組)的靜止時間較短,即抑鬱程度較低。服用抗抑鬱葯(地昔帕明)後,它們的靜止時間甚至進一步縮短。正常組服用抑製MCHR1的藥物「SNAP94847」後,靜止時間有所縮短;但這種藥物對基因改造組不起作用。研究人員表示,這些小鼠表現出了一種新的抑鬱症類型,它與單胺無關、與MCHR1有關。

研究人員對小鼠處以安樂死,將它們的大腦放到顯微鏡下檢驗,結果發現:相較於普通小鼠,基因改造組的海馬體CA1區域的神經纖毛(MCHR1集中位置)更長。纖毛長度的變化和抑鬱症有何聯繫?我們尚不清楚,但研究人員認為,這不是個巧合——CA1區域的RGS8蛋白質水準升高可能是纖毛變長的原因。他們推測,纖毛長度的變化和行為變化存在聯繫。

我們仍需進一步研究,才能知道實驗結果是否同樣適用於人類。但研究人員認為,這種蛋白質有望成為新一代抗抑鬱葯的成分,從而幫助那些吃單胺類藥物不管用的患者。

本文譯自 sciencealert,由譯者 蛋花 基於創作共用協定(BY-NC)發布。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