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和您談談抗甲狀腺藥物

甲亢,是因為甲狀腺腺體本身合成、分泌過多的甲狀腺激素到血液循環中,引起神經、循環、消化等系統興奮性增高和代謝亢進。

表現為易激動、煩躁失眠、心悸、乏力、怕熱、多汗、消瘦、食慾亢進、大便次數增多、腹瀉等。

但有些老年患者的癥狀不典型,表現為厭食、抑鬱、嗜睡、乏力、體重減輕等,稱為「淡漠型甲亢」。

我們來了解下甲狀腺功能

我們的下丘腦可以釋放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TRH),TRH作用於垂體,促進垂體釋放促甲狀腺激素(TSH),TSH作用於甲狀腺釋放甲狀腺激素(TH)。

TH有T3和T4兩種主要形式,血液中主要以T4形式存在,T3含量少,但T3的活性比T4大3-5倍。

碘是甲狀腺激素的重要原料,被甲狀腺細胞攝取後活化,在甲狀腺過氧化物酶(TPO)的作用下,生成一碘酪氨酸(MIT)和二碘酪氨酸(DIT)。

同樣在TPO的作用下,MIT和DIT分別雙雙耦聯成T3或T4,並且,在外周組織中T4也可被脫碘酶去掉一個碘原子而成為T3。

抗甲狀腺藥物有哪些?如何吃?

抗甲狀腺藥物有兩種:甲巰咪唑(MMI)、丙硫氧嘧啶(PTU)

甲巰咪唑和丙硫氧嘧啶均可抑製TPO,阻止甲狀腺內酪氨酸的碘化及碘化酪氨酸的縮合,從而抑製T3和T4的合成。大劑量的丙硫氧嘧啶還能減少外周組織T4轉化為T3。

服用方法:

多數情況下,甲巰咪唑可以每日1次口服,但鑒於甲巰咪唑的藥效持續時間可能並不足24小時,對於嚴重甲亢病人,分次服藥可能比每日1次服用更有效。丙硫氧嘧啶半衰期短(2小時),建議應分次口服。

用藥期間需監測哪些指標?

在服用抗甲狀腺藥物治療期間,您需要監測以下內容:

⑴監測血常規

有的患者在用藥期間可能發生白細胞減少(<4.0×109/L),但中性粒細胞>1.5×109/L,不必擔心,通常不需要停葯,及時就診,顧問醫生減少藥物劑量,加用一般升白細胞藥物如維生素B4、鯊肝醇等即可。

應該注意的是,甲亢在病情未控制時也可引起白細胞減少,所以建議您用藥前檢查血常規作為對照,這樣可以幫助醫生判斷白細胞減少是病情所致還是藥物原因。

如果您在治療期間出現發熱、咽痛等不適,或者監測血常規時發生中性粒細胞計數<1.5×109/L時,請立即就診,顧問醫生是否繼續用藥及升高白細胞治療。

⑵監測肝功能

個別甲亢患者應用抗甲狀腺藥物會出現轉氨酶升高或膽汁淤積,多在用藥後3周發生。

因甲亢本身也可能有肝功能損傷,建議您在用藥前檢查肝功能,以便於判斷是否為藥物的副作用。但請您不必緊張,及時發現、及時就診、及時停葯,一般肝功能損傷可以恢復。

另外,您在用藥期間還應注意觀察有無皮疹、瘙癢等癥狀,如果發生,及時就醫,在醫務人員的指導下,停葯、減量或換用其他製劑均可消退不適癥狀。

圖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