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這種病隱匿性強,2-6歲高發!get這些方法,避免影響智力發育!

現在,越來越多的孩子,只能穿成人size的「大碼」衣褲,再結實的運動鞋也承載不住他們越來越沉的體重。細想一下,現在控制(jian)體重(fei)有多難,可想而知孩子們未來將要面臨怎樣的一切!

在美育教育的範疇中,合理控制體重增長,培養孩子的健美體態,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維度。

身為孩子最親密的人,我們還會輕看身高體重這兩個最基本的數值嗎?——這是留給家長們的思考題!

如果你不想孩子,

從小胖到大,身體不好還自卑,

請從現在開始,

把握好最為重要的「兒童期」,

科學減掉兒童肥!

今天,我們邀請到營養專家劉遂謙老師

幫大家找到最有效的應對方案。

在中國北方某些地區,3-6歲的幼兒肥胖和超重率已經達到30%,而綜合全國的情況看,我國3-6歲的幼兒肥胖率以及超重率,已經是全球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 中國兒童、青少年超重及肥胖發展趨勢(1981-2010)

根據一篇來自我國學者的Meta分析結果,中國兒童的超重/肥胖發生率,從1981~1985年的1.8%和0.4%,分別上升到了2006~2010年的 13.1% 和7.5%,年增長率分別鋼彈 8.3% 和 12.4%。並且:

? 男孩比女孩更容易出現超重和肥胖。

? 城市兒童和青少年比農村的同齡人更容易超重和肥胖。

? 幼兒群體中超重和肥胖的發生率和增長速度,要遠遠高於其它年齡群體。

雖然這些調查研究的方法本身,對結果會有一定程度的影響,但是,總體而言:幼兒及城市兒童是發生超重和肥胖最高危的群體。

孩子肥胖的危害

? 肥胖,與孩子智力發育緩慢呈正相關關係

美國一家醫學機構曾做過一個對照試驗,經過數年的跟蹤調查研究,發現肥胖組兒童的學習成績、考試通過率等各方面指標,完全而顯著地低於正常組孩子。因為肥胖,有氧能力降低,心肺功能發育不完全,導致大腦供氧不足,發育遲緩,於是智力發育遲緩。也就是說,肥胖與孩子智力發育緩慢,呈正相關關係。

? 中國孩子得糖尿病的人數,全球第4

中國糖尿病患者一直在年輕化,只要肥胖和超重,孩子有非常大的可能性得糖尿病。相關數據表明,中國有3萬多名兒童糖尿病患者,高居全球第4,而且這個數量,還在成倍增加。

? 成年後突發的心血管疾病

肥胖的危害周期非常長,從兒童期到成年後,持續損傷健康。嚴重時甚至可導致突發心腦血管疾病致死。一部分年紀輕輕就猝死的中青年人,童年期有可能就是個小胖子。換句話說,孩子小時候肥胖,就等於給未來的自己埋下定時炸彈,你根本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引爆生命!

那麼,到底怎樣界定孩子的

肥胖和超重?

判斷標準:目前世界範圍內評斷肥胖和超重的標準最普遍的就是,採用身體品質指數,也就是BMI,它的計算方式為:體質指數(BMI)=體重(kg)÷身高的平方(m2)

在衡量肥胖和超重的標準裡,可以參考下面表格。

導致孩子肥胖的 3大禍首

小胖墩是一口一口吃出來的!

美國兒科學會也曾發布:中國兒童的肥胖率從2002年開始呈迅速上升趨勢,到了2015年已經成為了繼美國之後的第二兒童肥胖大國。吃零食、喝飲料、不運動,則是導致兒童肥胖的3大禍首。

不少家長都覺得孩子胖是壯實

長大了就瘦了,是這樣嗎?

這可真是大大的誤區!

這樣美好的期盼當然可以,也的確有小胖墩長大變6塊腹肌的案例。但是,一入胖門深似海,超過90%的肥胖兒童在成年以後依舊屬於肥胖人群。胖起來容易,再瘦下去可就難了!如果BMI曲線進入了超重或肥胖區域,對孩子的健康就有長期的負面影響了。

頂級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雜誌》

給了我們這樣的答案

頂級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雜誌》,給了我們這樣的答案,很多家長哭訴:已經嚴格控制孩子的飲食了,飯菜裡連點兒油水都沒有,可是體重根本不見少,這是為什麼啊?該怎麼辦?

? 體重不見少,這是為什麼呢?

2018年10月4日,頂級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雜誌》上發表的一篇研究,給了我們這樣的答案:幼兒期BMI的加速增加,與兒童青少年期持續肥胖的風險,密不可分!

由德國「肥胖機制」臨床研究中心研究委員會(German Research Council for the Clinical Research Center 「ObesityMechanisms)等組織資助的這項研究中,對51505名兒童的BMI隨時間推移的變化情況進行了前瞻性和回顧性分析。

? 結果發現:

? 除此之外:

簡單總結起來就是:

1、在肥胖青少年群體中,體重增長最快的時期是2~6歲;

2、在2~6期間肥胖的兒童,大部分在青春期也會肥胖;

3、大於胎齡兒在青少年期的超重/肥胖風險上升1.55倍。

如果孩子已經有了肥胖問題

該怎麼辦?

? 帶孩子看營養門診

在採訪的過程中,劉遂謙老師也提到了,在門診中,通常是:孩子不吃飯、瘦,家長特別著急,吃胖了卻重視不夠!其實,肥胖同消瘦一樣,都是需要家長加倍重視的問題!一旦發現孩子肥胖,建議家長儘快帶孩子到專業的營養科就診。醫生會提供針對孩子的個性化分析、指導和乾預治療,真的比聽一萬條坊間傳言都靠譜有效!

乾預孩子肥胖,並不是什麼都不能吃了,醫生會從孩子願意吃的食物當中,幫你挑選出來適合吃的食物,並對食物進行分級,給到家長可以執行下去的方法,這一點是非常可貴的!

? 改善飲食結構:限定攝入熱量

?早餐:高品質、按時吃早餐

把早餐食物分為5類:穀類、蔬菜、水果、肉類和奶類。如果食用了2類或者少於2類就算早餐品質差,食用了其中3類則為早餐品質較好,如果能食用夠4類則為早餐營養充足。建議選擇一些蛋白質含量高但熱量相對略低的粗糧食品,例如玉米、粗加工米面、燕麥包等都是不錯的選擇。(大家要了解,一個牛角麵包可比燕麥包熱量高太多了)

? 午餐:普通飯菜、適當減量

不能為了減肥而單一地隻吃水果或青菜、或其它單一品種的食物,孩子控制體重需要遵循一個基礎標準,那就是:營養全面、均衡,適當合理減量。盡量不吃高糖、油炸食物,多用蒸、煮、燉、涼拌的烹飪方式。

? 晚餐:低能量的蔬菜為主

孩子之所以胖,大多是食慾旺盛造成的,這樣的孩子一下減的量太大,孩子的慾望是無法控制的。所以,晚餐減餐還是要有點策略性的。

晚上讓孩子喝稀粥,一定是稀的粥,米少水多、且放一部分粗雜糧的那種,能量並不多,雖然沒有吃肉吃飯的那種滿足感,但也能勉強接受。同時,多搭配一些非澱粉類蔬菜,這樣才能保證蔬菜提供的能量儘可能的低,纖維素儘可能的高,如大白菜、竹筍、芹菜、菠菜、綠花椰菜等。至於那些澱粉含量較高的菜類,如土豆、山藥、芋頭等,能迴避盡量迴避吧。

?選擇加工類食品要看配料表

並非所有加工食品都不健康,比如牛奶、低糖優酪乳、原味堅果、原味水果乾就很好。選擇加工食品時,應學會看配料表,如含有大量油脂、氫化植物油、糖、鹽,就要格外注意,應少選或不選。

? 加工肉製品:是指經過醃漬、煙熏、發酵及其他用於增強口味或防腐處理方式製成的肉製品,如火腿、培根、香腸、熏肉、牛肉干、醬牛肉等。

精加工穀物:蛋糕、餅乾、麵包、點心等經過精加工的穀物,除去了大部分的膳食纖維、維生素與礦物質,營養價值大大降低,再加上為了追求口感,大量添加糖,導致精加工穀物能量較高、營養素密度較低,應避免食用,尤其是蛋黃派、沙琪瑪、薯條等。

?調味堅果:這類堅果經過烤製、油炸和調味處理後,不但維生素含量明顯下降,蛋白質利用率也會下降,維生素E和必需脂肪酸也會有氧化損失。同時,鹽和糖的含量大大增加。建議大家盡量買沒經過處理的原味堅果。

? 果蔬乾:大部分果蔬乾為了追求美味會添加大量的油、糖,過量攝入增加肥胖風險,需謹慎選擇。

?飲料真的不要再喝了

所有的甜味飲料,所有外包裝上有「飲料」兩個字的,都不要喝了。包括:乳飲料、碳酸飲料、核桃乳飲料等。另外,鮮榨果汁雖然含有更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但也不能改變它「高糖飲料」的身份。而且,相比水果,果汁幾乎沒有飽腹感,一杯下肚的熱量可能會讓你嚇一跳,不如讓孩子直接吃水果,更飽腹更健康。

?在外吃飯有技巧

在外就餐時,我們很難估計吃了多少熱量,而且餐廳的菜往往逃不了高油高鹽的坑,不利於孩子控制體重。如果一定要下館子,注意以下這些點菜小技巧:葷素搭配,清淡一些,葷素比例建議1:2~1:3;少點或不點油炸、乾煸、紅燒的菜;主食建議粗細搭配,如玉米、山藥,盡量不要點奶油饅頭、肉餡餅等高熱量主食。西式快餐中的披薩、炸雞、薯條、漢堡等,熱量過高且營養素密度低,也要避免。

?保證每天至少活動60分鐘

增加戶外活動時間。做到運動強度、形式的多樣化,且盡量選擇中高強度身體活動,以有氧運動為主;每周至少進行3次高強度身體活動,如長跑、游泳、打籃球等,3次抗阻力運動,如伏地挺身、引體向上等;要讓孩子了解久坐不動和長時間看電子產品或視屏帶來的危害,每坐1小時就要進行身體活動,每天視屏時間不超過2小時,且越少越好。

?想要孩子瘦,睡眠一定要充足

研究中發現兒童睡眠缺乏時可能引起體內瘦素水準改變,而瘦素是一種通過中樞發揮控制食慾、增強能力消耗和減重作用的激素。對於12歲以下的孩子,每日睡眠時間應至少保持在9小時以上。

?不要給孩子製造精神負擔

有些家長也會因為孩子肥胖而過分憂慮,在求醫過程中,酌情考慮孩子的參與度。如果對孩子的體重、飲食、肥胖問題過多渲染,可能會讓孩子出現自我否定,引起孩子的精神緊張或對抗心理,不利於減重。家長應對情緒創傷或心理異常進行積極援助,去除他們的顧慮、增強孩子信心,改變過食少動的習慣。

Tips:家長要注意,限制食量時必須兼顧孩子的基本營養及生長髮育所需。最初,只要控制體重不增即可。以後,當身高增加,相比之下的體重分配會下降,當降至超過正常BMI範圍10%左右時,即不需要再限制飲食,只要繼續保障健康飲食及合理運動即可。

專家分享

家長要特別關注2點

? 食物量≠熱量

食物量≠熱量。也就是說,如果一個孩子吃的東西雖然不少,但膳食構成以低熱量食物為主,非澱粉類蔬菜的攝入量大,肉類吃得有節製,基本不吃、或者很少吃那些能量過於集中、簡單糖或/和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如:糕點、甜食、大量堅果,薯片、蜂蜜、含糖飲料等)。那麼,雖然吃了「一大堆」,但由於熱量攝入並不超標,自然也就不易長胖。

?腸道微生態環境狀態不同

這是現在營養學和醫學研究的前沿方向。我之前在科普文章中也提到了腸道菌群對於代謝的影響。而反過來,我們的飲食結構和生活方式也會影響腸道菌群的構成和數量:睡眠不足、動物性食物為主、加工食物攝入量大、運動少、日曬少……等等,這些都可以讓孩子腸道內幫助不長胖的有益菌的構成和數量被削減,從而反過來影響身體的激素水準、營養素代謝、免疫能力、脂肪堆積等。所以,健康的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真的非常重要!

說在最後

說來說去,重點是,

管住嘴邁開腿,要從娃娃抓起。

還有,如果有可能,定期帶孩子看營養門診,個性化的分析和指導,真的比聽一萬條坊間傳言都靠譜有效!而,一旦發現孩子有超重/肥胖的傾向、或者已經發展為超重/肥胖,更需要重視營養門診與內分泌門診——未來,你會感謝自己幫助孩子懸崖勒馬的明智之舉!

肥胖可怕,

比肥胖更可怕的是:

一直胖下去……

當然這個階段,

孩子還不懂什麼,

乾預就得靠各位家長費心了!

[email protected]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Parents育兒向未來#12月19日【育兒向未來-第9屆品牌之星暨影響力父母頒獎盛典】想看更多明星大咖?那就快來與Parents影響力父母、Parents影響力明星大使鄧莎、王媛可;一起共赴盛宴吧!碼上領取專屬密令邀請函~

Join us!Parents club

讓 / 孩 / 子 / 成 / 為 / 有 / 趣 / 的 / 人

Parents視野,海外獨家養育精選專家內容

高品質生活選品平台,讓你的生活變美

線下沙龍,新鮮有趣的親子陪伴秘籍

以上圖片來源網路,包括但不限於肖像權、名譽權、姓名權、知識產權等相關權益均歸權利人所有,我們尊重權利人的合法權益,如涉及包括但不限於肖像權、名譽權、姓名權、知識產權等相關權益之爭議,請權利人及時告知我方刪除,謝謝。

點擊一下下,生活更美好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