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泡好一杯茶,掌握茶量很重要,怎麼投茶,投多少茶都是有講究的!

泡好一杯茶,是每一個和茶有關聯的人的必備技能,一杯「泡得好」的茶,是一種創造,也是一種藝術。

所謂茶的藝術,都應該基於將一杯茶演繹到極致,達到將茶呈現的最好的狀態。泡好茶之道:無它,唯手熟爾。但是科學有效的泡茶訓練,能縮短學習的時間,讓每個人更快速地進入到泡好茶的世界。

一、按比例投茶

1:50,1克的茶葉,加50毫升的水【一般適合於泡綠茶類】

1:30,1克茶葉計劃泡的水量,適合於大數茶葉。【比較蓋碗泡,不是以蓋碗量為主,比如蓋碗110,茶葉不是4克】

二、按體積投茶

●綠茶和黃茶:

普遍來說,綠茶和黃茶是公認為所有茶類中最為鮮嫩的茶類,且經過揉撚,浸出物出來得塊,蓋碗沖泡的時候,放差不多剛好覆蓋滿蓋碗底部的量就可以了。

不過要記住兩點,一是不要蓋上蓋子,會把茶湯悶壞;而是太燙的水會傷害到綠茶和黃茶的茶葉,讓茶湯變苦變澀,但又不能太低,使茶葉的香氣激發不出來,一般常用的是90——95℃的水,可能會根據實際的情況作出微調。

●紅茶:

小葉種紅茶:祁門紅茶

大葉種紅茶:雲南紅茶

紅茶的投茶量與綠茶相似,差不多也是覆蓋滿蓋碗底部的量,不過可以比綠茶稍稍多一些。

紅茶分為大葉種茶和小葉種,像祁門紅茶、四川紅茶是小葉種紅茶,而雲南紅茶則是大葉種,大葉種的葉片較大,佔的體積大,所以泡茶時的投茶量要比小葉種紅茶更多。常喝國外紅茶的朋友,很多時候喝到的是紅碎茶,由於紅碎茶的浸出速度很快且並不太在意它的耐泡度,所以投茶量要減近一半,。

●烏龍茶:

烏龍茶的種類、類別非常多,但還是可以按照外形大致分為條形烏龍和球形烏龍,條形烏龍的投茶量差不多佔蓋碗容量的1/5到1/3,球形烏龍則蓋過蓋碗底部就可以了。

球形烏龍由於形狀特殊,茶葉展開比較慢,所以通常有一泡溫潤泡把茶葉舒展開來。這種半發酵的茶,用熱水沖泡會強烈激發它的香氣和滋味,特別是高山烏龍,一定要用沸水沖泡,用溫吞的熱水沖泡簡直可以稱作「浪費」,可一定要記得哦。

●緊壓茶:

緊壓茶的投茶量,差不多佔蓋碗容量的1/5。有些緊壓茶比較緊,「密度較大」,所以可以適當減少投茶量進行微調。

為了舒張茶葉,緊壓茶的沖泡過程中也常常會有溫潤泡。這裡還有一點需要注意的——緊壓茶有「三年以下開蓋泡,三年以上扣蓋泡」的說法,原因是「年紀較輕」的緊壓茶發酵度不高,蓋上蓋子會像綠茶一樣把茶湯悶壞,而三年以上的緊壓茶因為後期自我發酵則不存在這個問題。

●白茶:

由於白茶沒有經過揉撚,僅僅是鮮葉採摘後經過萎凋、乾燥製作而成的茶類,所以乾茶普遍較輕且蓬鬆,投茶量會比較大,散茶約佔蓋碗容量的3/4或1/2;白茶餅的話,差不多佔蓋碗容量的1/5就可以了。

白茶應該是最好「控制」的茶葉,不會輕易把它泡壞,實在沒有信心且需要露一手的場合,果斷泡白茶吧!

三、其他泡茶法的投茶量

除了常見的泡茶以外,一些「不走尋常路」的泡茶方法也有一些投茶量的講究。

比如說碗泡法——由於碗泡法是用茶杓取茶湯,添湯的動作會比較慢,且茶葉一直浸在水中,所以即便茶碗較大,也不要投放太多的茶量,不然茶湯很容易變濃;

比如調飲茶——最常見的奶茶,茶水比例差不多1:30。因為製作過程中會加奶,所以可以把茶湯泡製得濃一點,這樣也方便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多奶還是多茶;

比如冷泡茶——冷泡茶的特點是冷水浸泡,且浸泡時間很長,夏天的時候甚至會過夜,所以投茶量不用太大。按體積來投茶的話,緊壓茶以外的所有茶類差不多投鋪滿容器(玻璃瓶為例)底部的量就可以了,而緊壓茶適當減少,以免茶湯過濃。

泡茶好茶的關鍵只有:投茶量、水溫、浸泡時間但是為了熟練掌握這三點,茶才會泡的好喝。如果要將自己的泡茶技藝提升到一個高度,就需要高強度的對比訓練。只看書是泡不好茶的,隻泡茶不對比總結,也是不可能提高的。會泡茶是一種能力,願你早日擁有這種能力。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