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沒有秋褲的古代人,取暖難道靠抖嗎?

八一八古人如何過冬

隨著全國大範圍的降溫,冷空氣全國發貨中,又到了全家人逼你穿秋褲的季節!

不過南北方的也是有溫度差異的,你在南方的豔陽裡大雪紛飛,我在北方的寒夜裡四季如春。

不得不說,秋褲是個禦寒神器,穿上它再也感覺不到那一股股隨著小腿肚子往上爬的冷空氣了,記得穿秋褲的正確方式是:褲腳塞在襪口裡!在現代化的今天,取暖已經不是什麽問題。

那想想落後的古代、沒有暖氣,冷氣機,獨生子,秋褲,科學技術不發達的情況下,我們的先人們,該是如何一把鼻涕一把淚地度過寒冷的漫漫冬季?

器具取暖驅寒

手爐

禦寒指數:★★★

手爐,也叫“捧爐”“袖爐”,也就是我們現在的暖寶寶。不過大部分手爐有提梁(提柄)。古人寬袍大袖,可將手爐放在袖裡暖手,隨身攜帶,溫暖方便。

點評:你是我的手爐,這樣就可以把你捧在手心了~

打開QQ瀏覽器 長按圖片 智能識別

廣東省博物館藏清銅胎掐絲琺琅手爐

嬛嬛還捧著一個手爐,帝後小主們專用哦!

足爐

禦寒指數:★★★

足爐的稱呼最有趣,有腳婆、暖足瓶、湯媼、湯婆子等,是一種銅或錫製成的扁瓶,裡面灌上熱水,可放在被子內暖腳,與現代的熱水袋類似。

點評:會不會把腳燙起泡?好怕怕~

打開QQ瀏覽器 長按圖片 智能識別

清中期銅鎏金掐絲琺琅花卉獸耳三足熏爐,故宮博物院藏

火盆

禦寒指數:★★★★

火盆,電暖爐的初階版,火盆主要有掐絲琺琅和銅鎏金兩種。清宮檔案中經常可以見到為掐絲琺琅火盆配座的記載。古人還會玩兒二合一:在火盆裡燒松枝,可為居室添香,香薰暖氣二合一;也會在火盆上放水,加濕器版火盆。

點評:再也不會凍手凍腳了,感覺棒棒噠!

月曼清遊圖 圍爐博古

熱水瓶

禦寒指數:★★★

沒想到古代就有熱水瓶了吧?千萬別小看咱先民的智慧啊!雙層杯和熱水瓶早在元代就已經面世了!

點評:如果來包泡麵和榨菜,我就是冬天最快樂的肥宅~

除了用器具取暖驅寒,古人在住所上也費勁了心思

【火牆】

禦寒指數:★★★★★

古代的宮廷建築師們,想到比較科學的方法為皇宮供暖。其中一種就是將宮殿的牆壁砌成空心的“夾牆”,俗稱“火牆”。火牆與今天北方人家的炕類似。牆下挖有火道,添火的炭口設於殿外的廊簷底下。炭口裡燒上木炭火,熱力就可順著夾牆溫暖到整個大殿。為使熱力循環通暢,火道的盡頭設有氣孔,煙氣由台基下出氣口排出。

點評:你在南方的豔陽裡大雪紛飛,我在北方的寒夜裡四季如春~

【椒房】

禦寒指數:★★★

椒房裡的“椒”指花椒,花椒在古代被視為一種保溫材料,和泥之後,覆抹在牆壁的表面,達到保溫的作用,跟現在的建築內外牆保溫原理相似。只是,這椒牆真的能保暖嗎?怎麽想都覺得只是是心理作用啊……不過,皇上您開心就好!

點評:放點剁椒,再放點鹽、牛油炒一下,火鍋走起!

棉被不夠,紙來湊唐宋時期,人們會用楮皮紙做衣服,稱為“紙裘”。它不但禦寒、耐穿,而且價格便宜,簡直是貧民士子出門首選之物。除了紙衣,還有“紙被”、“紙帳”。表示漲知識了,這樣也可以?

自動加熱辦公桌

禦寒指數:★★★★★

自動加熱辦公桌,在桌椅下面設計一個抽屜,抽屜裡放入炭爐,相當於一個移動火炕。坐在上面看書、寫字,再也不用擔心雙手凍僵了。是不是很高級?這樣的神器,程式員和碼農們,確定不想來一打?

點評:忽然想吃鐵板魷魚……

縱觀歷史,還是不得不欽佩人們的智慧。時至今日,很多當初的取暖物品仍然還在使用中,另外一些也是基於前人的設計再進行改良。冬天也不再是一個難捱的季節。古人有這麽多取暖神器,虧我還為他們操心,我還是晚上回去再加床被子吧…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