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為啥現在各種慢性病越來越多?原來一半的老人沒做這件事。

保健時報隨身的健康生活指南

《老齡藍皮書齡藍皮書:中國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調查報告(2018)》近日發布

我國約半數老年人從不鍛煉

缺乏鍛煉增加老年人死亡風險,擔心跌傷或加重慢病可能是主要原因

保健時報記者 楚超

「要想健康又長壽,抽煙喝酒吃肥肉。晚睡晚起不鍛煉,多與異性交朋友。」前兩年網上流傳著一段影片,裡邊一位白鬍子老者如此調侃道。沒成想,老者所說的「晚睡晚起不鍛煉」竟是不少老年人的真實生活寫照。

5月15日,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發布了《老齡藍皮書:中國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調查報告(2018)》。其中指出,幾乎一半的老年人從不鍛煉,睡眠品質也不高。

缺乏鍛煉是老人六大死亡風險之一

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中國近八成老年人的死亡歸因於六大風險,即飲食風險(營養過剩或不良)、高血壓、吸煙、空腹血糖升高、空氣汙染(室內及室外)和缺乏鍛煉。很顯然,缺乏鍛煉佔據著一席之地。

「老人不該蹦蹦跳跳」心理在作怪

為何有這麼多老人不鍛煉呢?此前荷蘭的一項研究或許能解釋。學者調查發現,荷蘭很多居民過了 55 歲以後,大多都願意坐在家裡,最多也只是出去散散步而已;對於有一定運動量的鍛煉,比如籃球、羽毛球、健身操之類的,則缺乏信心和熱情。

學者巡訪發現,這些老年人的體力和肌肉、骨骼、關節、心臟、肺等機能足以支持他們鍛煉,而且都知道鍛煉的重要性,也覺得自己仍有一定的體力,但問題的癥結在於:這些老年人在心理上總覺得自己年齡偏大,不應該像年輕人那樣蹦蹦跳跳,老年人就應該穩當一些、安靜一些,特別是在晚輩面前。

這項研究裡提到的老年人,在年輕的晚輩面前總是端著、放不下面子,就是這種心理在作怪,使得他們能鍛煉,也知道鍛煉的好處,但不願去鍛煉。據了解,中國老年人不鍛煉,也有這方面的因素。

家人支持和引導起關鍵作用

解鈴還須繫鈴人。既然老年人是因為要在晚輩面前不得不強撐面子而放棄鍛煉,那麼解決這個問題需要晚輩和老人一起努力。

研究者指出,晚輩把老人的鍛煉當成可有可無的事情,是造成老人不重視鍛煉的原因之一。並且,晚輩怕老人鍛煉時受傷,這種擔心也會影響老人鍛煉的慾望和興趣。

但是,如果晚輩能主動支持老人出去鍛煉,並為其提供一定的便利,那麼老年人鍛煉的意願和信心都會增強,堅持下去的恆心和興趣也會越來越大。

人上歲數會有節儉的生活習慣,晚輩不妨從這個邏輯角度來勸導老人:鍛煉的益處不僅是能讓身體更硬朗,而且減少生病機會,能給家庭減少支出,減輕經濟負擔,這是一種雙贏的結果。

還有一種有意思的現象:在一個家庭當中,如果晚輩不愛動,要麼長期伏案工作(比如工作忙需要在家加班),要麼做「沙發土豆」,那麼老人就更不愛活動了。如果晚輩是運動型的,那麼也會帶動老人動起來。所以,年輕人不妨先通過自身堅持鍛煉來給老人做一個表率,然後再根據他們的身體狀況,做出具體的運動規劃。

上歲數才開始鍛煉也並不晚

以往人們的認知包括一些研究認為,老年時再開始鍛煉,似乎為時已晚,毫無用處。在美國體育醫學協會第12屆年會上,美國瓦爾登大學的梅利莎·米勒博士表示:「鍛煉在老年時才起步,也並不晚。」

米勒指出,老年人鍛煉身體的短期益處有:放鬆身心、緩解壓力和焦慮、改善心情等。長期益處有:減肥降脂、增強力量和平衡能力、改善慢性病癥狀、促進心理健康、提高歸屬感、改善整體生活品質等。其中力量強弱是長壽的指標之一。

生病更要鍛煉身體

「不要因病不敢鍛煉身體,要向醫生和教練顧問,尋找屬於自己的鍛煉方式。」米勒介紹說:「很多老年人都有心臟病、高血壓和關節炎等問題,他們認為一旦鍛煉,就會傷著自己或加重病情。而事實上,幾乎所有的疾病都可以通過鍛煉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在所有人群中,只有1%~2%的人鍛煉存在某些方面的限制。大多數人包括老年人在鍛煉時也需要科學指導,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

老年人鍛煉前先估算運動量

運動醫學專家指出,製訂運動規劃前,一般要先做體質測試,了解身體狀況,以便在確定運動項目、運動量和強度上更有針對性。

在全面身體檢查的基礎上,老年人也可自己估算運動量,用這兩個公式:(220-年齡)×60%;(220-年齡)×85%。這兩個公式所得的數字之間的範圍,就是鍛煉所要達到的指標心率範圍。比如一位老人今年70歲,(220-70)×60%=90,(220-70)×85%=127.5≈128,那麼,這位老人鍛煉後的心率要在90~128之間。

心率的測量可在體育鍛煉進行時或者結束後,馬上測自己的脈搏。如果心率在鍛煉時低於自己通過上述公式估算出來的指標,那就要加大運動量;倘若高於這個指標,則必須減小運動量。另外,也要考慮運動前後的血壓和自覺癥狀,適時調整運動量。當然,最好是在全面查體的基礎上顧問醫生來制定鍛煉方案。

鏈接

老年人鍛煉八忌

1忌急於求成

剛開始鍛煉時,每周 3 次為宜,每次不要超過 20 分鐘,以後可逐步增加次數和時間。

2忌單獨鍛煉

特別是患有心臟病的老人,最好不要獨自鍛煉,要確保發生意外時有人幫忙求救或施救。

3忌不做準備活動

要做好彎腰屈膝、放鬆肌肉、深呼吸等準備活動。

4忌穿皮鞋鍛煉

穿皮鞋鍛煉容易受傷。

5忌過大強度負重鍛煉

由於老人肌肉已開始萎縮,韌帶的彈性減弱,骨骼中鈣質減少,關節活動範圍受到限制,強度較大的負重鍛煉容易發生骨折,損傷關節、肌肉和韌帶。

6忌進行屏氣鍛煉

老人的呼吸肌力量減弱,肺泡的彈性降低,如果在體育活動時屏氣,易損壞呼吸肌,導致肺泡破裂而發生咯血。

7忌快速運動鍛煉

老人心肌收縮力減弱,血管壁彈性下降,管腔狹窄,快速運動勢必使心臟負擔加大。加之呼吸系統功能已經減弱,肺活量和通氣量又會減少使得供氧不足,易出現缺氧、頭暈現象。

8忌進行對抗和競賽

競賽和對抗活動會引起神經興奮,而老人情緒激動容易發生意外。(鏈接選自《中國醫藥報》,有刪改)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