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無憂診所|抽絲剝繭識痛經(上)

月經,俗稱例假,是女性的生理循環周期,每隔一個月左右,子宮內膜發生一次自主增厚、血管增生、腺體生長分泌,以及子宮內膜崩潰脫落並伴隨出血的周期性變化。這種周期性陰道排血或子宮出血現象,稱為月經。因它猶如月亮的盈虧,海水之漲落,一月來潮一次,故又稱「月事」「月信」等。對於月經,有句最經典的總結:「不來吧讓你操心,來吧又讓你痛心。」有的女子,月經遲遲不來,擔心懷孕或者出了其他問題,搞得心神不安;一旦來了吧,又腹痛得厲害,難受不已。

中國古代中醫,對痛經多有論述。晉代名醫王叔和在《脈經》一書中,第一次提出了「月經」之名,並做了詳盡論述,提出了「經一月再見」的頻發月經、經水3個月一行的居經、一年一行的避年、女子懷孕以後仍按月行經的激經等異常月經現象。明代葯聖李時珍也說:「女子,陰類也,以血為主,其血上應太陰,下應海潮。月有盈虧,潮有朝夕,月事一月一行,與之相符,故謂之月水、月信、月經。」

伴隨著月經的來潮,痛經也成了最常見的婦科病症。痛經,指行經前後或月經期間出現下腹部疼痛、墜脹,伴有腰酸或其他不適,嚴重影響生活的癥狀。按病理分析,痛經一般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類。原發性痛經,指生殖器官無器質性病變的痛經;繼發性痛經,指由盆腔器質性疾病(如子宮內膜異位、子宮腺肌病等)引起的痛經。

痛經,一直是困擾無數年輕女性的問題。每個月那幾天,一些女孩子戰戰兢兢、痛苦難耐,有的還伴有噁心、嘔吐、腹瀉、發燒、頭疼等癥狀,給女性帶來了很大的煩惱與折磨。時下已近寒露,幾場秋雨過後,氣象日漸寒冷,稍不注意,寒氣便易在體內凝滯,痛經的女性也越來越多了。

很多女性覺得這是月經周期的自然組成部分,心想,默默忍受吧,熬過這幾天就好了;還有些女孩子不好意思將自己的隱私給外人說,也不願意告訴自己的爸爸媽媽。痛經,讓不少女孩子深受其苦。

中醫認為,痛經是由生活方式不當、情志所傷或外邪等引起的,並與本人體質、經期及經期前後特殊的生理環境有一定關係。這個時期受到致病因素的影響,導致沖任氣血運行不暢,經血運行受阻,以致不通則痛;或沖任胞宮失於濡養不榮則痛。痛經的種類有很多,我們只有清楚自己的痛經類型,才能真正做到標本同治。

分別講述一下痛經產生的原因及其調治方法:

第一,最常見的痛經,是受寒引起的。這與很多女孩子夏季愛吹冷氣機,愛吃冷飲,愛穿低腰褲、露臍裝,冬季衣著單薄有關。還有的女孩子喜歡在家裡赤腳行走,但地面寒涼,寒氣容易順足三陰經而上襲子宮。女孩子多屬寒性體質,中醫說寒則氣行不暢,氣機不通則痛。寒則血易滯,血滯則成瘀,亦會導致痛經。

受寒引起的痛經重在預防。陰必求陽,女性為陰,非常需要溫暖,所以家有女孩要熱養,具體方法是:

1.艾灸三陰交穴。此穴在小腿內踝上三寸的位置。三陰交為肝經、腎經和脾經三條陰經的交會之穴。艾灸此穴可從陰引陽,使陰陽平衡,一旦平衡了,痛經就能得到改善。經前七天開始灸,每側每次溫灸十五分鐘,可有效緩解痛經發作。正在痛經時亦可灸此穴,能緩解疼痛。

2.借三伏天用灸法,最能溫通陽氣。

3.按摩三陰交、女福穴。女福穴位於外踝下前方約一寸的地方,肌肉微凸,極易辨認,可以用壓痛法取準,即哪裡最敏感、最痛就壓哪裡,每次按8分鐘,酸脹感越強烈越有效。

4.喝熱熱的紅糖水減輕痛經。因為大多數女生屬寒性體質,腹部子宮有很多靜脈纏繞,寒易瘀,瘀則痛,所以也極易引起宮寒痛經。老薑性熱,紅糖熱量高易吸收,每天晨起喝生薑紅糖水溫昇陽氣,雖然只有生薑與紅糖兩味,卻可以預防和緩解痛經。

5.熱敷帶脈。與肚臍平齊的一圈叫帶脈。可以用暖寶寶、暖水袋和鹽袋熱敷,或者吹風機熱吹,都能起到溫暖子宮、緩解疼痛的效果。小腹上受熱會促進氣血循環,幫助起到暖宮活血的作用,氣血通了自然有助於緩解痛經,對於寒氣瘀滯的痛經尤其有效。

6.熱水泡腳。每晚用熱水泡腳,不吃藥也可以緩解痛經。用艾葉泡腳,它能祛寒濕,緩解痛經。怕冷的女性可以放點花椒。泡腳時,水要沒過腳踝,泡到微微出汗即可。泡好後要立即擦乾穿襪,防止著涼。

7.常有痛經癥狀的女孩要重視平時的保養。不要吃太多的瓜果,特別是寒涼性的。不要過多喝牛奶,因其性寒,喝得過多容易傷陽。平時不可穿露臍裝,下肢需保暖,天冷不可穿短裙短褲,經前不要涉水、淋雨,以免受寒。保持心情舒暢。

8.中藥治療痛經。癥狀輕的可以用元胡止疼片。下焦虛寒重的可以用艾附暖宮丸,此方最早見於宋代醫家楊士瀛的《仁齋直指方論》。由艾葉炭、製香附、吳茱萸、肉桂、當歸、川芎等十味藥物組成,煉蜜成丸,主要用於治療婦女子宮虛寒痛經,帶下白濁、面色萎黃等。嚴重的需要找專業中醫四診辨證後開湯藥,比如當歸四逆湯、溫經湯等。

(無憂/文 刊於燕趙都市報2018年10月1日第14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