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春捂」有益養生,該怎麼捂才好?

小編導讀:

這幾天,大地回暖,讓人好想馬上「輕裝」走進這大好春光裡。但冬春交際,氣象喜怒無常,此時,一些疾病很容易找上門來。俗語有雲:「二月休把棉衣撇,三月還有梨花雪」;「吃了端午粽,再把棉衣送」;「春捂秋凍,一年無病」……這都是有一定道理的。

「春捂」不是「不減衣服」這麼簡單,學會正確的「春捂」,不但養生效果事半功倍,還能幫你把疾病擋在外面!

「春捂」的最佳時間?

從時間上來講,「春捂」最重要的是要把握時機。許多疾病的發病高峰與冷空氣南下和降溫持續的時間密切相關,比如感冒、高血壓、心臟病、消化不良、心肌梗死、腦中風等。當晝夜溫差大於8℃時,就是「春捂」的信號,所以,「春捂」的最佳時機,應該在天氣預報冷空氣到來之前24~48小時,晚了則猶如雨後送傘。應多關注天氣預報,根據溫度走勢決定是「捂」還是「脫」。

要「捂」到什麼時候?

寒潮過去,待氣溫持續回升後,也要再多「捂」1周左右,老年人及體弱多病者應持續2周為宜。當氣象溫度達到15℃時,就是「春捂」的臨界溫度,此時就是捂與不捂的臨界氣溫,氣溫持續在15°以上,並且相對穩定時,就可以不捂了。「春捂」的時間一般持續1-2周為宜,「捂」的時間短,易使人受寒生病,這段時間內的衣物不要突然減的太快。

要捂哪些重點部位?

「春捂」的重點部位是後背、腹部和雙腳。捂背部是為了防止風寒侵襲人體,捂腹部是為體內的臟腑保暖,捂腳可以有效防止寒氣通過雙腳進入人體。「春捂」要特別重視對這些部位的保暖,不要很快就摘掉帽子,取下圍巾、口罩,脫掉厚襪及手套,尤其是早晚應多穿點,如果過早脫去冬衣,穿著單薄,一旦氣溫降低,身體就會難以適應,身體抵抗力下降,否則很容易導致疾病入侵。

「春捂」也需要憑感覺

「春捂」並非一概而論,也是因人而異的。年輕力壯的人可以適當凍一凍,而老年人大多經不起寒冷的刺激,還有一些慢性病患者則對寒涼的刺激更加敏感,稍不注意就會引起疾病發作。因此如果「捂」時不覺得咽喉燥熱,身體冒汗,即便氣溫稍高於15℃,也不必著急脫衣服。如果覺得「捂」了身體出汗,則需要早點換裝,不然「捂」出了汗,被風一吹反而更容易著涼。

「春捂」不要捂過頭

「春捂」時間的長短很重要,千萬不要捂過頭,不能出汗,如溫度超過15℃,還穿著棉衣,就會超出身體的耐熱限度,否則會使人生「內火」, 所以「春捂」並不是衣服穿得越多越好,而是強調脫衣要「遞減」,即衣物增減既要根據氣象溫度的變化情況而定,也要根據自身的體能素質。

春天是萬物的開始,也是一年的開始,春夏秋冬,養生當然不能落下!小編給大家推薦一本四季養生好書——

《 春夏秋冬日日安》

(點擊封面,立即購買)

2016年11月30日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十一屆常會上,中國申報的「二十四節氣——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而形成的時間知識體系及其實踐」,正式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春夏秋冬日日安》這本書以春夏秋冬四季為線索,串聯起各個季節養生需注意的關鍵知識,通俗易懂、簡便易行,熟讀此書,能幫助您避開日常生活中對身心不利的各種致病因素,從而獲取健康、幸福的人生。

▼ 往期精彩回顧 ▼

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有幫助,歡迎轉發給更多的人。您的轉發、點贊和評論是我們前進的動力。

版 權 聲 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