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深度工作》| 熬夜能提高工作效率?心理學專家:這是個誤解

生活中,很多人熬夜工作,還有些人主動選擇熬夜工作。主動熬夜工作的人認為,夜深人靜沒有任何干擾,工作效率會很高。

那問題就來了,熬夜真的能提升工作效率嗎?

還真不一定。在《深度工作》這本書裡,作者卡爾·紐波特就認為,熬夜無助於提升工作效率。

卡爾·紐波特憑什麼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呢?在書中,紐波特提出一個「注意力復原」理論。這個理論大致意思是,人的注意力資源是有限度的,用光後,再想長時間保持專註就非常困難了。

舉個生活中常見的例子,看書。剛拿起書時,你一般都能保持高度專註,不會溜號。可時間一長,你就會走神,眼睛雖然還盯著書,心思早跑到別的事情上去了。

你可能會說,那是書中的內容太無趣,讓人提不起興趣。那麼我們再來看看開車這件事兒。

開車時不管有趣無趣,我們都需要集中注意力。但是,開了一段時間後,我們就會感覺到疲勞。這時就會出現視力模糊、反應遲鈍、判斷力下降等現象。如果不休息一下,就有可能因操作失誤,發生事故。

為啥開車會疲勞?就是因為我們在開車時,要時刻保持高關注度,注意不撞到行人、不碰到其他車輛、紅燈亮起時要及時剎車……這些信息都在不斷消耗我們的注意力。當我們的注意力被用光之後,我們的專註度就會下降,遇到突發情況時,就很難做出正確的判斷了。

思維導圖,5秒鐘讀懂本文

理解力「注意力復原」理論,我們就能明白為啥熬夜無助於提升工作效率了。我們在白天已經將注意力消耗殆盡,如果晚上再熬夜工作的話,大腦裡可分配的注意力就會少之又少。這樣的話,即使你意志力再怎麼堅定,如果無法保證專註度,也就不能保證高效工作。

聽到這兒,你或許會問:「晚上不工作,那時間不是都浪費了嗎?就算效率低,也比不做強吧?」

並不是這樣的。晚上不工作,我們並沒有浪費時間,而是利用這段時間補充我們在白天失去的注意力,為第二天白天的工作打下一個好基礎。

心理學家曾做過這麼一個實驗:兩組人員被要求記憶同一組複雜的數據,這就需要他們注意力高度集中才能完成。實驗開始之前,其中一組被安排到學校附近的林間小道散步,另外一組則被安排從鬧市中穿過。最後結果表明,走林間小道的一組比另外一組的準確率高20%。

熬夜工作效率很低

這個實驗說明,「安逸時光」有利於補充注意力所需的能量。啥叫安逸時光呢?就是當你身心足夠放鬆、不需要集中注意力的時刻,比如實驗中第一組人員在林間小道散步時經歷的時光。在「安逸時光」中,因為你不需要主動去調用注意力,你的注意力就會得到大大的補充。

對於我們普通的上班族而言,因為白天需要處理各種各樣的工作,沒有足夠的安逸時光可以利用,夜晚就是我們能夠利用的最好的安逸時光。這個時候,你可以和家人輕鬆地聊天,聽聽音樂,陪孩子玩遊戲……這些活動都可以讓你深度放鬆,補充白天消耗的注意力。

但如果你晚上依然加班趕進度,注意力就很難得到復原。即使你晚上的工作很簡單,只需要查看、回復電子郵件,也會讓你無法深度放鬆,無法復原注意力。只有徹底放下工作,你的大腦才能得到充分放鬆,補充能量。這樣,你第二天才能精力充沛。

此外,晚上的低效率工作也不會產生太大的價值,還不如好好睡個覺。

刻意練習理論的創始人安德斯·艾利克斯在他的一篇論文中指出,每天高度專註的工作是有時間限制的,也就是說每個人集中注意力的時間是有限的。即使是專家,深度工作四個小時也到極限了。

所以,如果你能夠合理安排工作,白天就已經達到注意力的使用極限了。如果你仍然堅持晚上工作,這種沒有效率的工作也不會產生什麼價值。所以,這樣的工作做不做,也不會對你有什麼損失。

因此,最高效的工作方法是:白天上班時,投入最大專註度,認真工作;晚上下班時,利用安逸時光,徹底放鬆,補充注意力。這樣第二天我們就可以完成更多重要的工作,產生更大的價值。

「磨刀不誤砍柴工」,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