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溫斌:德國工業4.0戰略是政府官員搶了一個勝利果實

  “德國汽車為什麽在世界的口碑那麽好呢?就是它的供應商,整個的供應體系都有完整的品質保證,所以造就了德國的汽車品牌非常地強大。”1月12日德國機械設備製造業聯合會北京代表處副總經理溫斌在“2019中國製造論壇:全球產業鏈重構下的製造業挑戰”上表示。

  溫斌介紹,2010年德國機械設備製造業聯合會聯合德國通訊媒體協會、德國電子協會就成立了工業4.0的工作組,到了2013年德國總理默克爾認為這是德國的一個戰略,所以在漢諾威展上由她發布成為了德國的國家戰略。德國政府這些官員搶了一個勝利果實,因為底下的企業做好了,然後他們一宣布變成國家戰略,所以他們輕鬆了。

  溫斌認為,中國製造的強項在於製造成本以及反應速度,德國製造強項在於品質和創新。中國機械製造業領域的積澱還遠遠不夠,不僅包括知識、人才積累,也缺乏工匠精神。

  以下是發言實錄:

  主持人:下面我們就想讓溫總,因為溫總已經在德國機械設備製造業聯合會工作了大約有15年時間,最早的德國的工業4.0,他也是在不遺余力地來介紹到中國。今天早上我們嘉賓已經談到了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德國的製造業企業都是進入了3.0的狀態,然後去步入4.0,可是中國的製造業企業面臨的是1.0、2.0、3.0的補課、普及和示範的狀態,我們中國製造業怎麽去學習德國製造?有哪些路徑嗎?我們想請溫總給大家介紹一下。

  溫斌:大家下午好!很感謝主辦方邀請我來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德國的工業4.0以及為什麽德國企業的競爭力強的原因,我簡單談一下自己的一些看法。

  首先我想介紹一下德國機械設備製造業聯合會,簡稱VDMA,是德文的縮寫,這個聯合會在歐洲是最大的組織,有126年的歷史,這個聯合會有3200家的會員企業,90%的會員企業都是中小型企業,在歐盟成立之前,我們的會員企業基本上都是德國的生產型企業,自從歐盟成立以後,我們有不到5%的會員企業是歐洲地區的企業及這些會員企業,能成為我們會員的有這麽幾個原則:1、它必須是生產型企業。2、二手設備的生產商是不允許加入我們聯合會的。3、它必須在歐洲(原來是在德國)必須有生產。中國隨著這幾年和德國的發展,已經有幾家中國企業實際上是我們會員企業的控股公司,比如咱們佛山的美的公司,因為庫卡是我們的會員企業,還有三一重工,因為它收購了普斯邁斯特這樣的大型企業。我們的會員企業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我們既有像庫卡、西門子、普斯邁斯特這樣的大型企業,但是其它的企業就是中國最近非常推崇的,他們都是隱形冠軍,他們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家族性企業又佔到了80%。我們的副主席部門,他開玩笑地說,我的家族企業成立的時候是中國的明朝,有550多年的歷史,所以我們協會簡單地可以說類別,跟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是相對等的,就是上午的朱森第老師原來的工作部門,但是我們不包括汽車。大家可以知道德國的第一大出口產業是汽車工業,機械行業是第二大出口產業,但是我個人認為之所以德國汽車工業如此地強大,是因為我們這些在幕後的會員企業的產品的可靠性支持了德國汽車工業的出口,大家可以想一想,其實我們中國剛開始推出的汽車也是可以在馬路上跑的,只不過有時候有些小毛病,這些毛病實際上並不是整機廠的原因,有可能是這些部件的原因,但是我們最終用戶可不是這麽想,一旦窗戶搖不下來了,他就說這個車不好。

  德國汽車為什麽在世界的口碑那麽好呢?就是它的供應商,整個的供應體系都有完整的品質保證,所以造就了德國的汽車品牌非常地強大,我下來簡單地談一下工業4.0,其實工業4.0的發展,我非常自豪的是我們這個協會是工業4.0的三個發起方之一,我們聯合了德國的通訊媒體協會,德國的電子協會,在2010年就成立了工業4.0的工作組,工作組的秘書處就設在我們聯合會,到了2013年德國總理默克爾認為這是德國的一個戰略,所以在漢諾威展上由她發布成為了德國的國家戰略,由此你可以看看。我老跟中國相關的部門說,德國政府這些官員搶了一個勝利果實,因為底下的企業做好了,然後他一宣布變成國家戰略了,所以他們輕鬆了。而我們國家在德國推出工業4.0以後,組織了工程院、工信部一些方面的專家進行了對德國工業4.0,包括美國現代互聯網,都進行了研究,適時推出了中國製造2025,由此看出來德國工業4.0是自下而上,而中國製造2025是自上而下,不管自上而下還是自下而上,實際上我們代表處在中國的工作主要是尋找中德兩國在這方面的結合點和合作的交差點,這是促進中德兩國在製造業領域,尤其在機械設備製造業領域進行合作。

  大家都知道中國現在已經是世界製造業大國,這一點毫無疑問,德國的特點是製造業強國。為什麽德國要推出工業4.0呢?實際上它是在彌補它的短板,談到製造或者談到產品,我認為有四要素:1、產品的生產速度或者叫靈活性。2、產品的生產成本。3、品質。4、創新。大家可以看出來我們中國同樣佔兩個非常強的要素,就是製造成本以及我們的反應速度,我們的生產的靈活性。德國的強項在於它的品質和創新,德國工業4.0說白了就是傳統製造業+互聯網技術,彌補的短板是把大批量的生產能夠定製化的生產,或者能夠變成定製的生產,這樣實際上就是增加了產品的靈活性,彌補它的短板,大規模的機器人、智能製造的應用,也是減少人工或者減少低端人工的應用,也是在減少它的成本。中國推出中國製造2025,我們沒有完全照搬德國工業4.0,我覺得這一點中國政府做得非常好。我們看到剛才幾位嘉賓和專家也說了,中國並不是一下達到了工業3.0,而是1.0、2.0、3.0並行,所以我們不能夠一蹴而就,完全照搬德國的工業4.0。

  接下來我想深入地說一下,對中國企業怎麽發展,我想提一下自己的看法。剛才幾位專家也說了,中小型企業怎麽發展智能製造?我想給大家介紹一個現象,實際上在德國,雖然我們提出了工業4.0,雖然我們的協會是工業4.0發起方,但是即使在我們協會當中也有很多的中小企業,他得出的結論說我不需要工業4.0,我不需要智能製造,跟它的產品有關係,比如說他的產品是做刀具的,或者做這種傳統的以材料因素為準的產品,這種東西的專有技術是在材料的複合上,對於如何製造這個產品,實際上影響不是特別大,你說你採用機器人自動化也好,對產品附加值的提升其實並不明顯,它又沒有自信,他們認為我不需要,我起碼暫時不需要。我希望中國的企業,尤其中小型企業,因為我們不是大企業,我們沒有大企業這麽雄厚,剛才幾位專家也都說了,我們就要切身地分析一下自己,到底我們需要發展的是在哪裡,我認為德國機械行業尤其德國機械工業,我們的會員企業,他們的競爭優勢實際上就是他們專注。剛才我提到了有的企業都有500多年的歷史,就專注在某一個行業當中,他們的積累、沉澱實際上造就了他們的優勢。

  而我們中國的改革開放到今天也大約就40年,尤其在傳統行業領域,尤其是機械製造業領域,我們的積澱還遠遠不夠,不光是知識的積累包括人才,剛才也說了很多工匠,我們缺乏工匠,實際上我們缺乏工匠的現象,並不是說一直以來就有,其實我們在計劃經濟當中,我們在東北三省也有很多的技術工人,八機技工,當時是很受人尊重的。只不過因為改革開放,大家掙快錢的現象更多了,尤其在廣東,我認為廣東是咱們國家發展最快的,也是最前的。但是你發展得越快,你可能積累得很快,但是你的沉澱或者你的文化底蘊是否能跟得上,這也不是一定的。比如剛才有的發言人說,我們佛山到現在還沒有一個大學或者像樣的大學,像大學就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是我想說你培養一個很好的技工學校,我覺得這個事情是可以馬上辦,而良好的技工學校實際上是對製造業從底層來說最好的支持。中國有句古話叫“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做一點分享,作為一個拋磚引玉,謝謝大家!

  (編輯:文靜)

(《財經》新媒體)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