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屈賢明:中國製造業門類齊全 誰想要製裁中國都很難

中國工程院製造業研究室主任、機械科學研究總院原副院長屈賢明中國工程院製造業研究室主任、機械科學研究總院原副院長屈賢明

  新浪財經訊 “2018國是論壇—年中經濟形勢分析會”於7月16日在京舉行,中國工程院製造業研究室主任、機械科學研究總院原副院長屈賢明出席並演講。

  有人認為,中興通訊芯片事件把中國製造打回了原形,認為中國製造不堪一擊。屈賢明指出這不符合現實,“中國製造業門類齊全,誰想要製裁中國都是很難的,現在沒有一個國家有中國這樣一個體量,也沒有中國這樣一個完整的體系。”

  通過了專家多次的分析,17個優先發展方向,中國在世界處於領先的有三個產業,軌道交通裝備,電力裝備和通信設備;有三個產業處於世界先進水準,可能是在世界上排第二第三,甚至第四,比如說我們的航天裝備,我們新能源的汽車,還有海洋工程。

  當然,也有六個產業差距比較大,像集成電路,民用飛機和發動機這兩個產業仍然會有很大的差距。屈賢明認為我們不能死盯著這些差距不放,“我想任何一個國家,不可能把他所有的產品都是世界第一,不可能。”

  屈賢明認為,中國走向製造強國,只要有一部分產業在世界做到領先,相當一部分再做到先進,會有一部分和國外有差距,甚至有比較大的差距,這是一個非常正常的現象。“我們不能夠要求你成為製造強國,你和世界上最好的國家比較都要跟它一樣強,這是不現實的。”

  以下為演講實錄:

  屈賢明:中美貿易摩擦直指“中國製造2025”,所以首先我想對這個問題談一談自己的看法。大家知道,在301調查報告當中,指責中國強製美國公司技術轉讓,市場準入限制,內外資不平等等待遇,對外投資並購,更集中於對“中國製造2025”的指責,和對“中國製造2025”重點領域,技術路線圖的特別的關注。我在機場看到書店,綠皮書變成熱賣書了,在熱賣的那個裡面,所以美國首先下手的正是我們“中國製造2025”重點要突破和發展的十大領域,特別是航空航天器,化工和資訊技術,為什麽會出現這樣一個情況,為什麽要對準了“中國製造2025”呢,其實說起來,這次貿易戰是以知識產權為引子,實際上是阻礙中國走向製造強國,發展高技術的製造業。

  有這麽幾個情況。從“中國製造2025”開始實施的時候,就引起了各國的高度關注,認為對他們在國際上主導的地位是一種威脅,將對國際的產業分工,經濟格局帶來重大的影響,比如說我們接觸到的日本、韓國、德國,對一些專家和企業的認識,他們就說很難掩飾他們對中國走向製造強國的一種擔心,在中國、日本、韓國工程院的一高峰論壇當中,在我介紹了“中國製造2025”存在的一些問題,幾大問題的時候,會後韓國的一個院士就向我提出,如果你們中國的製造把所說的五大問題已經解決了,那我們韓國還有活路嗎?所以這種情緒是確實有的。

  當然解決的辦法也不盡相同,比如說像德國、日本他們還是通過積極地和中國合作,適應中國製造業發展的需要,智能製造現在就很火熱,企業普遍由機器換人來替代日益增長的勞動成果,這樣一個強烈的願望,但是中國現在推行智能製造所需要的元器件,像芯片、像傳感器,各種製造裝備,軟體,在這方面我們現在主要還是依賴進口,所以像德國的西門子,美國的機翼,日本的三菱電機等這樣一些從事自動化的公司都積極參與各地的機器換人,發展智能製造。從這當中擴大市場,因為他們也看到了,中國發展智能製造這條路是必須要走的,是擋不住的,積極擴大它的市場,這是一種適應。當然美國政府就采取了另外一種措施,設定障礙,阻礙你由大向強的轉變,阻礙高技術的發展,這是一個原因。

  第二個原因,這幾年我們大量的企業趁著金融危機帶來的許多企業生存遇到的一些問題,再加上國外的一些百年企業,子女們不願意乾製造了,缺乏接班人了,所以這種情況下,近幾年來中國的工廠到國外並購,還在國外投資設廠,在國外設立研發中心,這個發展很快,所以這個引起了發達國家的關注,前幾年還比較容易,但是現在比較一些高技術含量的,你要搞並購就受到了各國政府的阻礙,當然,從這當中我們也還是有一些值得我們吸取的一些經驗和教訓,我們目標是不是可以更隱諱一些。

  還有比如說,各國把國家戰略支撐委員會發布的“中國製造2025”重點領域技術路線圖,我們稱它為綠皮書,非常地關注,他們進行了詳細的研究分析,從這當中他們也提出了一些疑問,比如說在我們的路線圖裡面,提出了發展目標,發展重點的產品,重點要解決的技術,其中對目標提出了希望,我們到哪一年國內的市場佔有率能夠達到什麽樣的程度,當然我們在2017版裡面做了一些修改,希望有這種供給的能力,並不是說一定要佔有這麽一個市場,在這點上雖然這個綠皮書是一個自身的東西,不代表政府,但是還是會引起一些公司他們的看法和意見,認為你這是要把我們外部的公司擠出這個市場,所以像這樣一些提法,我們曾經和美國大使館,對他們提出了一些問題,做過一些對話,解釋了他們的疑惑。最後他們提了兩條建議,希望第三版編的時候提出美國和國外企業的專家參與,這樣我們非常讚成,事實上我們現在在制定的智能製造發展戰略的時候,就提出了德國、美國、日本,多位專家參與,所以這樣一種開放型的形式,第二他們建議,你不要光出中文,也要出英文,所以在這方面,確實有一些我們值得在用詞方面,是值得可以改進的,以免引起誤解,這是第一個問題。

  當然,現在由於中興通信芯片的事件,對於中國製造業現在的水準也有很多的看法和誤解,就是比如人家很多人的說法,芯片事件把中國製造打回了原形,認為中國製造不堪一擊,先不說中國製造業怎麽樣,門類齊全,誰想要製裁中國都是很難的,現在沒有一個國家有中國這樣一個體量,沒有這樣一個體系完整的,這是一點,第二點,中國製造,特別是我說的那十個領域,我們把它歸結為17個方向。我可以告訴大家,通過了專家多次的分析,我們把17個優先發展方向,在世界處於領先的有三個產業,軌道交通裝備,電力裝備和通信設備,有三個產業處於世界先進水準,可能是在世界上排第二第三,甚至第四,比如說我們的航天裝備,我們新能源的汽車,還有海洋工程。

  當然,我們也有六個產業差距比較大,其中還有四個產業,除了國外先進水準的差距巨大,再經過8年到了2025年像集成電路,民用飛機和發動機這兩個產業仍然會有很大的差距,其他的差距大的經過8年的努力,是有希望達到或者接近世界先進水準的。我想任何一個國家,不可能把他所有的產品都是世界第一,不可能。

  所以作為中國走向製造強國,我們只要有一部分產業在世界做到領先,相當一部分再做到先進,會有一部分和國外有差距,甚至有比較大的差距,我想這是一個非常正常的現象,我們不能夠要求你成為製造強國,你和世界上最好的國家比較都要跟它一樣強,這是不現實的,所以總的來說不要對以一個芯片的事件就把中國的製造打回原形了,或者差距很大了,這是不符合事實的。

  最後提我的一個想法,面對這樣一個中美的貿易摩擦,對於中國製造業由大變強的戰略,這樣一個戰略我們旗幟還是應該高高地舉起,繼續培訓,當然我們是要保持戰略的自信,要做好長期準備,練好自身內功,補短板,增長板,補什麽短板呢?掌握核心技術,掌握芯片,傳感器,發動機等核心的元器件,掌握核心的製造裝備,這是我們必須要加快的一塊,同時要揚長板,我們要增強在世界的話語權,其實我剛才說的那三個,我們現在處於一個領先的水準,當然,對於這些長板,我們也還要解決它的短板問題,通訊設備,我們的芯片,我們的作業系統,譬如說我們高鐵的軸承,比如說我們電力裝備還有一個短板,就是重型燃氣輪機,我們國家風電、太陽能發電等等都是處於領先的地位。總的來說就是補短板,揚長板,補短板中的長板,這樣不斷地促使我們製造業的轉型更新。

  新浪聲明:所有會議實錄均為現場速記整理,未經演講者審閱,新浪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責任編輯:謝長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