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晉楚城濮之戰,晉文公退避三捨的路線是怎樣的?

城濮之戰的導火索,是楚國入侵宋國。

幾年前宋襄公小霸,泓水之戰,宋軍被楚軍所敗,宋襄公身負重傷,不久身亡,宋楚結下大仇。宋成公身背殺父之仇,對楚國恨之入骨,卻只能含恨與楚國結盟,加入楚國大同盟圈。

隨著晉文公即位,晉軍在東周大發神威,奪得河內郡,晉國與楚國地緣衝突明顯,宋成公撕毀與楚國的盟約,轉而投向晉國。

圖-晉文公流亡時從宋國來到楚國

當年晉文公流亡宋國,宋襄公以諸侯之禮相待,讓晉文公在宋國過三年瀟灑舒服的日子。宋國有大恩於晉文公和他的追隨者,這是宋成公投向新靠山的重要原因。

面對宋國的背盟,楚國上下怎能坐視,不然其他諸侯紛紛效仿,楚國的同盟圈就會土崩瓦解。

公元前633年,楚國令尹鬥得臣,親率楚國大軍,殺奔宋國。面對志在必得,咄咄逼人的楚軍,宋成公一面堅壁清野,一面頻頻派人向晉國求援。

晉文公和他的一乾大將,大多都在宋國呆過三年,對宋國軍力非常了解。宋國肯定不是楚國對手,但若據城堅守,楚國也討不到太大便宜。

但宋國必須救,因為這是晉楚大戰很好的一個借口,當年晉文公流亡楚國,楚成王對他也相當不錯,晉文公似乎沒有任何好理由主動找楚國開戰。而眼前這個救宋的機會,便是開戰的好借口。

晉文公並沒有立刻救援宋國,而是調動三軍,開赴楚國的盟國,衛國和曹國。

戰爭進行到這裡,楚國再圍攻宋國就沒有任何意義了,要麽北上與晉軍決戰,要麽撤圍退兵。

楚軍如何選擇,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令尹鬥得臣,他既是前線指揮官,又是楚王之下最高指揮官。鬥得臣對於晉文公等人,其實早就看不順眼,欲與之一較高下。

當初晉文公流亡楚國,與楚王狩獵,晉文公手下的人射藝精湛,楚成王不斷稱讚:“公子的諸位豪傑,文武俱備,寡人國中很難有這樣的英雄人物!”

當時楚成王說這麽一番話,一半是實話,一半是客套,但是說者無意聽者有心,楚成王身旁的鬥得臣可不甘心楚成王這麽貶低楚臣,直言道:“我王誇晉臣之武,臣願與之比試騎射。”

楚成王只好敷衍道:“晉人是客,我們當敬之。”說罷轉移話題,命人準備野外大宴,這才化解一場爭鬥。

另有一次,楚成王大宴,問晉文公道:“公子若回國,如何報答寡人?”

晉文公先客套一番,最後說道:“若兩國交戰,兵車會於平原廣澤之間,晉軍當退避三舍。”退避三舍,就是撤退九十裡,以示尊重對手。

圖-城濮之戰

事後鬥得臣找楚成王提出不滿道:“重耳出言不遜,楚、晉若交鋒,何用晉軍退避三舍。”

當然楚成王並沒有怪罪晉文公,始終厚待他和一乾追隨者,只是鬥得臣對晉國君臣,早就欲除之而後快。

公元前632年春天,陳兵在外一年的鬥得臣,又從國內調來援軍,兵車一千多乘,北上尋找晉軍主力決戰。

晉軍的主力,本來集結在曹國南部,聞楚軍來襲,果然退避三舍,後撤九十裡,到達城濮。

城濮這個地方,地形開闊,一馬平川,確實很適合春秋車戰。雙方擺開陣勢,晉軍兵車七百乘,兵力超過五萬;而楚軍兵車超過千乘,總兵力超過八萬。

晉國分三軍,中軍將先軫,中軍佐郤溱;上軍將狐毛,上軍佐狐偃;下軍將欒枝,下軍佐胥臣。

與晉國三軍類似,楚國也分為三軍,分別由鬥得臣、鬥宜申、鬥勃統領。

比較雙方的將領,最大的不同,楚軍三位主將,全都是楚國宗室成員,而晉軍的六位大將,無一是晉國宗室,全都來自各大豪族。這種配置,也是晉楚內部權力鬥爭的一個縮影,楚國是宗室內鬥,晉國則是豪族互毆。

兩軍對壘,楚軍的右軍,對壘晉軍的下軍,戰爭首先從這一個方向發起。

春秋車戰,與春秋賽馬的規則相似,講究下駟對下駟,中駟對中駟,上駟對上駟,順序和位置不能亂。也就是說,晉國下軍對楚國右軍,晉國上軍對楚國左軍,晉國中軍對楚國中軍。

此戰楚國中軍,刨去傷亡和掉隊的軍士,依然還有十之六七,而申息之師則折損嚴重,只剩下十之一二,以至楚國用了好幾年才恢復元氣。

鬥得臣倒也是英雄人物,他領敗軍安全撤回楚境,便引咎自殺,一了百了。

晉軍方面,全軍尚存十之七八,繳獲楚軍戰車幾百輛,俘虜對方數千人,戰果頗豐。

晉軍回師路過東周洛邑,周襄王率領大臣出洛邑三十裡外迎接,晉文公將繳獲的戰車一百乘,步卒一千人贈送給周襄王,另有器械衣甲十餘車。得到這麽厚重的禮物,周襄王喜不自禁,命晉侯為方伯。賜方伯之華服,彤弓一把,彤矢百支,同時還有虎賁之士三百人。

晉文公重耳,繼齊桓公之後,成為春秋第二位霸主。

更多春秋戰國歷史地理,請訂閱微信公號,地圖帝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