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白虎通義》裡將宋襄公列入五霸之一的原因

說到春秋五霸,一般給出的答案是: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莊王。這種提法,見於《白虎通義》。然而,在《白虎通義》裡,其實還有另一種答案: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吳王闔閭。

關於“五霸”是誰比較合適,眾說紛紜。古代文獻至少有七種提法,其中齊桓公、晉文公是公認的霸主,無論哪種提法,這兩人都不可缺少。其余三霸裡,秦穆公與楚莊王出現的次數比較多,鑒於這兩位君主的傑出成就,入選並不意外。選擇宋襄公為五霸的並不多,偏偏被大家記住了。

宋襄公的功業,與齊桓、晉文、秦穆、楚莊四位相比,根本不是一個檔次,如何也被列為五霸呢?這裡就必須說明,春秋時代的“霸”與今天我們說的“霸主”,還是有所不同的。《白虎通義》裡說:“霸者,伯也,行方伯之職。”春秋五霸又稱為春秋五伯,伯就是“伯侯”,或者“方伯”,意思是諸侯之長。

那麽宋襄公是不是當過諸侯之長呢?應該說有過。

在齊桓公稱霸時,宋襄公一直是當中原諸侯聯盟的二把手。在齊桓公主持的十五次諸侯大會中,只有宋國每次都參加,宋襄公因此成為齊桓公霸業最忠實的助手。不僅如此,齊桓公還把自己的兒子、繼承人公子昭送到宋國,托付給宋襄公。應該說,宋襄公是深得齊桓公信任,而他也用實際行動不負所托。

易牙、豎刁等奸臣害死齊桓公後,立公子無虧為國君。宋襄公糾集宋、曹、衛、邾四國聯軍,發動討逆戰爭,擁公子昭為齊國國君,是為齊孝公。由於齊孝公長期生活在國外,在齊國根基甚淺,很快被其他公子趕下台,灰溜溜回宋國。宋襄公再次伸出援助之手,宋國軍隊二度進入齊國作戰,擊敗了反政府軍,齊孝公得以複辟。

由於晉、秦等國與中原諸侯不結盟,一時間,宋襄公成為中原諸侯的領袖,平定齊之內亂更使他聲名遠揚。這時的宋襄公,的確可以算是中原諸侯的帶頭大哥。

為了樹立威信,他幹了三件事:其一,找了個借口,逮捕滕國國君滕宣公;其二,他以鄫國君主的血來祭祀。有兩種說法,一種是說宋襄公殺了鄫國國君,另一種說法是割破鄫國國君的鼻子,把血塗在祭品上。其三,出兵攻打曹國。

這時候的宋襄公頗有幾分霸主的樣子。但是,隨著楚國勢力深入中原,宋襄公的方伯地位就保不住了。周襄王十四年(前638年),宋襄公與楚成王戰於泓水。宋軍大敗,宋襄公也挨了一箭,次年箭傷複發去世。

如果用“伯”的標準來看宋襄公,勉強可以算得上。在齊桓公去世後,宋襄公能安定齊國,扶立齊孝公,這確實算得上是一樁豐功偉績。同時,由於齊國霸業凋零,他狗尾續貂,濫竽充數地當了一回中原盟主。

不過,《白虎通義》把他列為“五伯”之一,主要原因是:“宋襄伐齊,不擒二毛,不鼓不成列。”宋襄公打仗是比較文明的,不會殺掉已經受傷的敵人,不俘虜頭髮蒼白的敵人,不對沒擺好陣勢的敵人發動進攻。這點有人說他迂腐,但另一角度看,他是有人道主義精神的,而且有古代中國武士的道義與精神,是值得尊敬的。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