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在外流亡長達十九年,終成霸主

晉文公,名為重耳,為春秋時期晉國第十二任君主。父為晉獻公,母為狐姬。晉文公在治國理政方面,能力突出,是春秋五霸第二霸主。早年時期,晉文公尚為公子,為人聰敏好學,謙遜知禮,喜愛結交英才之輩。

受驪姬之亂影響,他在外流亡長達十九年,至公元前636年,終在秦國支持下奪回政治大權。

晉文公執政期間,任用賢能,重視人才,先後提拔狐偃、先軫、趙衰等賢臣,制定並推行通商寬農、明賢良、賞功勞等政策,另設三軍六卿,這些改革舉措,極大推動了晉國發展,短時間內國力達到鼎盛。縱觀晉文公一生,功績卓越,聯合秦、齊伐曹攻魏,平息周室之亂並受到天子賞賜,後來,率軍擊敗楚國,召周邊諸國踐土會盟,確立了春秋五霸的地位。

晉獻公一生有八子,最受寵愛的有三人,即太子申生、公子重耳、夷吾。晉國覆滅驪戎,晉獻公得妃驪姬。驪姬姿色美豔,晉獻公對其十分寵溺,逐漸疏遠了三子。不久後,驪姬生下一子,名為奚齊。晉獻公想要廢掉太子重生,另立奚齊,在他的施壓下,太子重生自殺而亡。重耳、夷吾自知身處危機,選擇逃離晉國。

自此,重耳開始了長達十九年的流亡生涯。

由於,重耳賢德之名遠揚,在流亡期間,引來許多人追隨。甚至晉文公處於無糧境地時,追隨者介子推毅然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以餵養文公。

流亡初期,重耳先抵達的諸侯國為狄國。當時晉國傳來消息,裡克等人誅殺了太子奚齊,希望重耳能回國為君。重耳覺得自己在晉國內根基尚淺,不足為君,選擇了婉拒。晉國只好召夷吾回國繼位,同年,夷吾返回晉國繼任為君,是為晉惠公。夷吾雖然當上君主,但心中卻憂心忡忡,他擔心將來重耳回歸,自己的王位將難以保住。

為了解決禍患,夷吾私下派人前往狄國刺殺重耳。重耳提前得知消息,逃往齊國,此刻他已在狄國生活十二年。抵達齊國後,受到齊恆公優待禮遇,同時,齊恆公還賜予他妻子、馬匹,生活倒也富足。次年,齊恆公去世,齊國內部爆發動亂,殺伐不斷。重耳習慣了這裡的生活,並沒有離開的想法,齊國這一待就是四年。

後來,趙衰、狐偃等人把重耳逼走,舉目無親下,重耳只好投奔楚國。此刻的他流亡在外已有十六年,內心有了回歸晉國的想法。來到楚國後,受到楚成王的熱情接待。楚成王其人雄才大略,抱負遠大,他十分敬佩重耳品德,特意國君之禮迎接。在後來的宴席上,楚成王問道:“如果您未來成為了晉國國君,將怎樣報答我呢?”

重耳笑言:“若我真能成為晉國君主,一旦晉楚兩國軍隊對峙,我必會令晉軍退避三舍,以報楚王知遇之恩。”楚令尹子玉認為重耳口出狂言,勸成王誅殺。楚成王卻認為“公子重耳聰敏好學,直率而不諂媚,天下三材皆追其左右,乃是天賜福運之人,將來必然有一番作為,誰能廢之?”尹子玉見楚王堅決,便不在多說。

秦穆公聽聞重耳身在楚國,便邀請他訪問秦國。重耳來到秦國後,受到秦穆公厚待。公元前637年,晉惠公身死。晉國朝臣皆盼望重耳回歸,最終,重耳同意回國。他臨走時,秦穆公派軍隊一路護送,第二年春天通過黃河入晉。重耳登上國君之位,是為晉文公,這年,他已經62歲,各地仰慕其威望,紛紛主動歸附。

但是,晉文公歸國為君侯分封群臣時,卻唯獨忘記了介子推。介子推不願誇功爭寵,攜老母隱居於綿山,後來,晉文公親自到綿山請介子推,介子推躲避山裡,不願出來。晉文公手下放火焚山逼介子推露面,結果介子推抱著母親被燒死在一棵大柳樹下。為了紀念這位忠臣義士,晉文公下令介子推死難之日不生火做飯,要吃冷食,稱為“寒食節”。

晉文公即位不久,國內即發生叛亂,呂省、郤芮意圖謀權篡位。危機之下,晉文公向秦穆公求助,秦穆公答應出兵鎮壓叛亂。實力懸殊之下,呂省、郤芮不敢對抗,倉皇外逃。秦穆公設計把二人引誘至黃河旁誅殺,叛亂得以平息。事後,為防止晉國再遇內亂,秦穆公特贈送給晉文公三千衛兵。

晉國經過幾十年內亂紛爭,終於迎來難得的安定局面。晉文公統治時期,大力整頓國家積弊。像整頓官職,他要求各級官員恪盡職守,盡忠盡責。同時,對民間減輕賦稅壓力,積極發展農業生產;興修水利、路線,減少關稅,大力推動商貿發展。為政方面,晉文公選用賢能,獎罰分明,重視精神面貌建設,禮遇賓客,贍養老人,培養積極向上的社會風氣。

更為重要的是,在他執政時期,社會等級結構與分封制度,得到進一步加強與明確,“公食貢,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皂隸食職,官宰食加”。晉文公經過勵精圖治,文治武功,終於使晉國逐漸強盛。

晉文公在國內安心搞建設,周室卻發生了政變。天子周襄王的異母弟太叔帶,聯合外族奪取了王位,周襄王在士兵守護下駭客入侵,倉皇逃至最近的鄭國。他命令鄭國君主,立刻起兵反攻,幫他奪回王位。然而鄭國君主卻找出各種理由推脫,並沒有派兵滅敵的意思。

期間,也有多位諸侯前來拜見,但是,皆沒有人願意領兵平叛。最後,有人對周襄王說:“這些諸侯王中,最有實力對抗太叔帶的,只有秦、晉兩國,別人去了也打不過。”周襄王便找上了秦襄王,誰知秦襄王狡猾,把周襄王忽悠到晉國。晉文公得知請求後,並未猶豫,當即召集大軍東征,一路橫推,連敗叛軍,把周天子護送回京。太叔帶與外族軍隊,皆被晉軍剿滅。

大概是各諸侯覺得晉文公仁義,每次遇到事情必然找晉文公解決。比如:有次,楚國大將成得臣率領五國人馬攻打宋國,危機時刻,宋襄公之子宋成公趕赴晉國,請求晉文公援助。朝臣們都認為楚國仗著實力強大,經常欺負諸侯小國。眼下宋國求援,何不趁此機會出兵,樹立晉國威望。晉文公正有此意,本身他就有中原霸主的野心,而要實現此想法,必須要打敗楚國。

確定援助後,晉國組建三軍,氣勢如虹開赴前線。

公元前632年,晉國滅了兩個親楚的小國——曹國、衛國,並抓獲了他們的國君。消息傳到楚國後,楚成王並未覺得意外。其實當他得知晉國出兵後,心裡便已經萌生退兵想法,他不想與晉文公交戰,既然曹、衛已丟,他也可以順勢退兵。撤退命令傳到大將成得臣耳中,令其十分不解。成得臣覺得,宋國已經奄奄一息,不待多日就可攻佔。

他派人向楚成王說:“我不敢說此戰必勝,但我一定要拚一把,哪怕死在戰場上。”楚成王懶得搭理他,把大部分軍隊調回,僅留給成得臣少量軍隊。成得臣在攻宋時,向晉文公喊話,讓其釋放曹、衛兩國君主。晉文公私下與兩君主見面,稱只要他們與楚國斷交,就會恢復他們的君位。曹、衛兩國君主同意了晉文公的要求,當即選擇與楚國斷交,並公示天下。

這下把成得臣氣的夠嗆,本來他一腔熱血來拯救二人,反倒沒戲耍了一把。成得臣覺得曹、衛兩國君主一定受晉文公脅迫,怒氣之下,下令向晉軍進攻。楚軍剛行軍到晉軍駐扎地附近時,晉文公下令全體將士後撤。楚軍再進,晉軍再撤,一來二去,晉國將士有些不明白,自己這邊是君主親征,對面只是楚國臣子,哪有君主退讓臣子的。

狐偃向將士們解釋道:“當初主公在外流亡時,受到過楚成王恩惠。主公答應楚成王,一旦兩國軍隊對峙,晉國會主動退避三舍,以報恩情。今天后撤,就是為了報恩,同樣是為了信守諾言。我們退了兵,若楚軍還是步步緊逼,那就是他們壞了規矩,我們再攻擊也不遲。”成得臣可不知道楚王與晉文公的約定,他看到晉軍再三撤退,以為對方是膽怯懦弱。

驕縱自大的成得臣,當即命令全軍出擊,追殺晉軍。在他不顧一切追趕時,兩側突然殺出無數晉軍,這是晉文公布下的伏兵。突如其來的一幕,令楚軍陷入慌亂,更為糟糕的是,先前倉皇潰退的晉軍,此刻已調過頭來,將楚軍反包圍在陣中。成得臣自知中計,奮力衝殺,仍不得果。晉文公無意趕盡殺絕,下令撤退,成得臣率領殘兵逃出。

潰逃路上,他覺得愧對楚王,選擇了拔刀自殺。

晉國這一仗,奠定了晉文公的霸主身份。周襄王得知後,親自到踐土慰勞晉軍。晉文公借此,在此地為天子修建了一座行宮。同時,約召各路諸侯至踐土,訂立盟約,晉文公成為當之無愧的中原霸主。“踐土之盟”上,晉文警察定了黃河之南各諸侯國。其後,他渡過黃河,返回晉國。公元前628年,晉文公去世。

《左傳》對其評價道:“文公其能刑矣,三罪而民服。《詩》雲:‘惠此中國,以綏四方’。不失賞刑之謂也。”晉文公墓位於山西省曲沃與絳縣交界的安嶼鎮的下村側,墓高40米,圓形,周長200米,為省級文物保護部門。

縱觀其一生,執政時間不過九年,大多都處於流亡階段。但是,他對春秋時期的歷史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晉國所作出的改革,影響了後世數百年。晉文公的治國理政的能力,並非天生具有,更多的是在流亡生涯內鍛煉出來的。常年的流離生活,磨煉了晉文公的心性,培養了他的政治才能,使他在面對不同形勢時,都能從容應對,接受政治鬥爭的考驗。

毋庸置疑,晉文公是春秋時期的霸主,是他讓晉國邁向強盛,同時,亦加快了統一中國的步伐,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也是客觀規律。

晉文公之後,中原一帶暫時保持相對安定,促進了社會生產的發展。

參考資料:

『《史記·晉世家》、《左傳·莊公二十八年》、《左傳·僖公五年》』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