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愛他,請給他快樂的童年

「愛玩的孩子健康,會玩的孩子聰明,常玩的孩子善於與人合作。」遊戲,是孩子童年的棉花糖,是兒童成長的精神沃土。在孩童階段,幼兒教育「小學化」,這種違背成長規律的做法會深深傷害可愛的孩子。

生命是一個需要慢慢積累的過程,孩子的幼兒階段應如何度過?今晚,我們一起讀讀,南京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黃進的這篇文章

知時·順時·適時

為何學前教育要「去小學化」

小學化的學前教育是一種逆時的教育。其最明顯的弊端就在於這樣的學習是低品質的,無效甚至是有害的。在這樣的課堂上,我們最為明顯觀察到的,就是兒童普遍缺乏學習動機和興趣,走神、發獃或者被動、抗拒,對學習任務缺少意義感。即便學會了幾個詞語或者幾道算式,卻隻使用了機械記憶的方式,並沒有產生體驗和理解。

更為隱蔽、但更為嚴重的後果,是破壞了兒童和成人之間的關係。在這種背離了兒童身心發展自然規律的教育中,教師和父母會發現孩子學不會、記不住、寫不好,會歸因於孩子「貪玩」、「注意力渙散」、「笨」,使得很多兒童小小年齡就處於焦慮和壓力之下,對生活和生命都失去了積極的感受。

關於兒童發展,我們需要「知時」,這意味著要去了解兒童身心發展的自然規律。兒童身上,潛藏著人類進化的智慧和秘密,值得成人去了解和研究。兒童的思維是從動作開始的,由動作而具體形象。因此,小一些的孩子用動作去表達想法和情感,做了再想,邊做邊想,通過做來想,是很自然的事情。稍大的孩子喜歡玩假裝遊戲,假裝爸爸開車、媽媽照顧寶寶,扮演警察和廚師,正是將他們具體的生活經驗進行創造性地表達。孩子按照自己的想像和幻象來講故事、畫畫、搭積木,並不是完全遵照現實的邏輯,也是這個時候的恰當表現。另外,雖然兒童發展有著比較一致的順序和階段,但每個兒童又都有自己更為特別的時間地圖,並不是在同一個時間到達同一個地點,更何況還存在氣質和性格上的差異,並不能相互進行簡單的比較。

我們需要「順時」,這意味著要尊重兒童自身的需要和興趣。陶行知先生說:「人人都說小孩小,小孩人小心不小」,生命本就具有積極主動去建構自身的傾向,是值得敬畏的。兒童的發展情形和他們表現出來的興趣和需要聯繫在一起。教育家杜威說過,興趣往往是能力的徵兆。對兒童的興趣和需要投入關注,就意味著我們會發現更多的發展時機,這種時機是自主湧現的,因此蘊含著生命內在的力量和豐富的可能性。學齡前階段的兒童並不適合於一種被成人切割、控制得過於精密的時間安排,他們需要有時間去遊戲、去運動、去幻想、去交朋友,這樣才能讓生命自如地呼吸。順應兒童的發展時間,順應兒童的天性,不僅能保護了他們與生俱來的天賦和本能,而且能讓他們有能力建構一個完整的自我,奠定一種積極的人生。

我們還需要「適時」,這意味著要將發展的時機轉化為教育的契機。學前教育並非對兒童發展的袖手旁觀,讓它自生自滅,而是要提供一種適宜的教育。兒童需要成人,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幼稚園可以為兒童提供的,是一種有準備的環境,兒童能夠參與其中,感到自由和安全;是一種遊戲化的課程,教師提供充足的資源,支持他們順應自己的興趣和需要,去發展遊戲中蘊藏的經驗;是一種認真、有尊嚴的生活,能學習照顧自己、服務他人,建立平等、公正、分享的觀念。盧梭說:「我們的才能和器官的內在發展,是自然的教育;別人教我們如何利用這種教育,是人的教育」,可見,並非來源於人的,都是人的教育,甚至可能還是非人的教育,只有對「自然的教育」的利用,才屬於人的教育。所謂教育契機,是指成人的作為要正好契合兒童發展的時機,當兒童能力出現的時候,給予它合適的引導和方向。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