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蓋碗沖泡春白茶,出湯上有什麼訣竅?請留意這三大細節!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一點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今兒艷陽高照,路面上都是斑駁的樹影,邊走邊看,心想著,春風總算是給滿城的樹啊,花啊,茶啊都綠了。

乘著春風,找老友喝茶去。

這位老友是個北京人,滿嘴的京腔,沒事還愛哼兩句,奼紫嫣紅開遍……只是別人唱的牡丹亭,在他嘴中就成了「花下鬼」了。

每回跟他喝茶,也跟坐在老北京的茶攤上似的,尤其是看他拿蓋碗出湯的時候,跟過去老北京沖茶湯的師傅像神了。

不過此茶湯非彼茶湯,老北京師傅做的茶湯是用糜子面衝出來的。

在沖製時,非熟手不可,那些老手,開水出口,碗口和壺口距離有時在一二尺的地方,開水全部入碗,點滴不外溢,而且說止即止,一次沖熟,厚薄合乎要求,從來沒見過加水再沖,或沖壞一碗再換一碗。

若是碰上個技巧嫻熟又愛炫技的師傅,那一套功夫行雲流水下來,能讓列為看官們嘆為觀止。

這位老友在用蓋碗沖泡白茶時,也愛炫技,但無奈技巧不夠,皮厚來湊,常常燙的齜牙咧嘴,也不肯說,硬忍著。

每次看他那副囧樣,都忍不住笑話他兩句,無奈他仗著皮厚,不怕燙,就是不聽,且隨他去吧。

不過茶友們在泡茶時,可別像他這樣,泡茶時,技術到位,求穩便好。

蓋碗泡茶,說難也不難,但又不能說它簡單,尤其是在出湯時,一個不小心可能一泡茶湯就毀於一旦。

出湯時,到底有什麼訣竅呢?茶友們趕緊搬來小板凳,端來一杯茶,村姑陳這就來跟各位說說出湯那些事。

《2》

首先,選擇大小合適的蓋碗

蓋碗泡白茶,首要條件是要選擇體積大小適合的蓋碗。

有許多喝普洱的老茶友,家中多的是160毫升或者220毫升的大蓋碗,這種大蓋碗泡普洱自然是沒什麼問題,但十分不適合泡白茶。

泡白茶時,選擇100-110毫升的白瓷蓋碗足矣。

這種標準白瓷蓋碗,胎壁薄,散熱快,端著不燙手,而且重量輕,裝滿水也不重,即使是體弱如黛玉,嬌嫩如飛燕的女茶友,也可以毫無負擔,輕輕鬆鬆的駕馭。

不像那些粗陶茶具,為了看起來古樸,有質感,一層一層的在胚胎上糊泥漿,外面還要雕刻上花啊朵的,看上起滿是古韻,但一用起來,就極為不適,燙手必然是躲不過的,總之不實用。

反觀白瓷蓋碗,不僅輕便,而且是敞口器形,口大沿寬,很輕易的就能握在手中,出湯容易。

沸水倒入碗中,蓋上碗蓋,食指按在頂端的帽鈕處,稍微讓蓋子傾斜一點,蓋子和碗沿呈30度角,端起來出水,湯水便呈瀑布狀傾倒出來,有點飛流直下三千尺的意思,乾淨利落。

可見,標準的110毫升的蓋碗,使用起來快捷方便,有不至於坐杯,也不會使茶湯苦澀,影響後面幾沖茶湯的口感。

而且白瓷蓋碗的價格很親民,即使是泡茶技巧不熟練的茶友,也能放心的拿它練手,磕著碰著了也不會心疼,但是一定要注意安全,別燙傷了自己。

詩經有雲: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於歸,宜其室家。

蓋碗也一樣,不需要高貴典雅,宜茶宜家最重要。

《3》

其次,注水方式要用對

在跟大家講注水方式前,先來跟大家講講泡茶時的準備工作。

前些日子,受邀去一位剛入門的新茶友家中喝茶,她才剛入茶門不久,好容易學會了泡茶,特地讓村姑陳去看看她的技術如何。

剛坐到茶桌前,就被驚呆了。

她家的茶桌,簡直就是災難現場,上面擺滿了化妝品、零食、還有一些外賣盒子,她卻毫不在意,將這些定西一股腦的推在一邊,收拾了一塊狹小的空地出來,擺上茶具,便開始燒水泡茶了。

水燒開之後,她慢悠悠的提起壺,再慢悠悠的將水注入蓋碗,再慢悠悠的把壺放回去,正準備慢悠悠的出湯時,碰到了桌邊的化妝品,她又慌不擇路的去收拾桌面,之後出湯。

茶湯入口,滿嘴的苦澀,那鮮爽的滋味早就不復存焉。

所以,在泡茶之前一定要將茶桌上零零碎碎的雜物規整好,再將蓋碗,水壺,公道杯,茶巾等,都需要擺放在自己最為趁手的位置。

之後再燙壺溫杯,稱茶取茶,燒水泡茶。

水沸騰後,立馬端起水壺,揭開杯蓋,將滾燙的沸水注進蓋碗。

這時,茶友們就要注意注水方式了。

【低處注水,將水壺靠近蓋碗】

沖泡白茶時,需要將壺嘴盡量低的靠近蓋碗和茶葉,讓茶葉均勻的浸泡在沸水中。

一定不要懸壺高沖。

懸壺高沖,是從高處將水注入,受重力的影響,從高處湍急而下的水流,重重的跌在乾燥的茶葉上,會水花四濺,容易濺濕桌布。

而且如此滾燙的沸水,濺到自己或者客人手上或者身上,將人燙傷,可是得不償失之事。

另外,若是沖泡粗枝大葉的壽眉,壽眉乾茶很容易就能將110毫升的蓋碗內部空間佔滿,如此密集的枝葉,用懸壺高沖的方式,很難沖泡開。

總之,一定要從低處注水,讓每一片茶葉都可浸泡在水中。

【環壁注水法】

環壁注水法,是主要針對白茶散茶的注水方式。

在注水時,提著茶壺靠近碗沿,沿著蓋碗內壁畫圈似的注水,不過這個圈是螺旋狀的圈而不是圓圈,正常情況下,畫兩圈半到三圈即可。

環壁注水,旨在均勻的讓熱水淹沒茶葉的枝和茶梗,讓每一片茶葉,茶葉的每一處都可以被均勻的打濕,讓茶葉釋放出最完整的滋味。

尤其是沖泡壽眉,白牡丹這類枝葉相連的散茶,更是需要環壁注水才能讓乾茶均勻的接觸到水分,釋放出鴉片內蘊藏的營養物質。

這樣一來,沖泡出的湯水,口感醇和甘甜,香味濃鬱芬芳。

【注水速度要快】

注水時,可千萬不能像上述的茶友一樣,慢悠悠的倒入,必須要快。

第一滴水接觸到茶葉時,注水結束,時間要盡量快,否則茶與水的時間延長,就會使茶湯變得苦澀。

光景不待茶,茶友們還是要快些注水。

《4》

最後,完美出湯

注水完成後,先別急著將壺放回去,最好一手拿著壺,一手抓起蓋碗就出湯。

這樣快速出湯,能夠減少白茶與沸水的接觸時間,從而保障茶湯口感清爽甘和,不苦不澀。

許多茶友在出湯時,都會因為調整不好杯蓋,而耽誤出湯時間,或者怕燙了手,出湯緩慢,總之出湯時,手法掌握不熟練。

這時,茶友們就要好好看看下文的出湯手法,勤加練習。

出湯前,抓緊時間調整還杯蓋,食指按住食指按住杯蓋蓋鈕,大拇指和中指,抓扶碗沿,這樣,三個手指間,能形成穩定的三角形,將蓋碗抓牢。

之後,提起蓋碗,快速將蓋碗翻轉120度,手心朝外,對準公道杯,將茶湯盡數倒出,讓茶湯順著碗沿開口,迅速的落入公道杯中,最後,調整出湯方向,將蓋碗底部的茶水,徹底倒出。

若是不在最後調整方向,隱藏在重巒疊嶂般葉片深處的茶湯,不會輕易瀝乾,就會導致前一泡茶湯風味不夠,後一泡茶湯分為過於濃鬱。

而且快出湯,還可保證茶葉內的物質有規律的釋放,每一衝析出的物質都是剛好的,茶湯滋味也是適宜的,中國人講究中庸之道,不多不少,適合就好。

於茶湯也一樣,不濃不淡,合適最好。

是以,在出湯時,一定要保證快準狠。

不僅出湯要快,還要趕緊利落的全部倒出,還要準確無誤的倒在公道杯中。

這樣泡出的茶湯,才是香的,鮮的,甘的,活的。

《5》

泡茶,能將茶泡出好滋味,方是愛茶之人的追求。

只需將茶桌收拾趕緊,備上素凈大方的白瓷蓋碗,注水時將每一片茶葉浸泡在適中,這時,便可出湯了。

出湯時也一定要快、準、狠。

老話說: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這句話同樣適用在白茶身上,尤為是出湯。

出湯晚了,茶葉與水長時間接觸,茶湯就會苦澀,還會影響茶葉內物質釋放的規律,因此,在出湯時一定要快,在出湯前,一定要選好茶具,用對注水方式,方可順利出湯。

只要沖泡手法掌握之後,買上好茶,細細泡上,隨時都可品茶白茶的鮮爽淳和。

春風解惱詩人鼻,非葉非花自是香。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