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頸椎不適很複雜,內調外養幫助TA!

你是否:

①長期開車,有時候感到四肢無力,走起路來發虛?

②在最近的幾個月裡,反覆落枕?

③除了頸部難受之外,還有頭暈、眼花、心慌?

④在辦公桌前坐了一天之後,有時胳膊突然酸痛、抬不起來?

⑤長期頸背酸痛,經過按摩之後,情況略有好轉,可是沒過幾天情況又出現了?

⑥最近視力下降,同時眼睛還特別容易疲勞,怕見光,愛流淚?

這些都是頸椎病的早期信號。頸椎病早期通常是比較單純的頸型頸椎病,患者自我感覺不舒服、僵硬、疼痛、轉頭時有關節彈響等情況,急性發作起來就是落枕。落枕的原因是由於一個姿勢睡覺太久,或者頸椎有輕度的退行性病變。

針對頸椎的檢查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①檢查頸椎活動度:

把頭緩慢向前後左右旋轉,看頸部是否出現疼痛。

②檢查頸椎出毛病的部位:

微微低頭,充分露出頸椎,從最突出的第7頸椎開始往上,用手輕輕逐節按壓頸椎及其左右兩側。如果出現壓痛,或者摸到條索狀、砂粒狀的硬塊,可能就是頸椎問題所在。這類情況通常頸椎生理曲度沒有明顯改變,即使有也是比較輕的。

接下來的一組求救信號來自肌肉層。這時人會覺得肩背部發沉、發僵、疼痛;另一組信號來自於頸椎附近的神經,通常是肩背部疼痛,從手臂一直傳到手指,出現手麻,這是頸椎綜合征最常見的一種類型;還有一組信號來自頸部血管——椎動脈,表現為頭痛、眩暈、視覺障礙、心慌、失眠、血壓改變等情況。

頸椎病進一步發展影響到交感神經,可出現頭暈、噁心、耳鳴、心煩、心慌、血壓不穩,甚至小便過頻或者是失禁,或者是大便乾燥。這些信號的特點是不穩定,甚至有時信號恰恰相反,如有時候心慌,有時候心率過慢,有時候出現燒灼感,有時候又覺得比較冷,這時候信號就變得複雜起來了。

如果頸椎病進一步加重,就會出現來自脊髓的求救信號,比如走路不穩,腳下虛浮。這個信號需要我們特別注意。

脊髓型頸椎病的典型特徵是間歇性發作,醫學上稱為間歇性癱瘓。不發作的時候跟正常人一樣,發作的時候像喝醉酒似的,搖搖晃晃、步態不穩。如果你的頸椎發出了這種求救信號,就要考慮做核磁共振檢查確定一下了。

面對如此複雜的頸椎病信號,我們如何調理和補救呢?接下來介紹一道治療頸椎的美食——天麻燉魚頭。天麻和魚頭互相配合,對肝腎具有很好的溫補作用,這體現了中醫「肝腎同調」的觀念。中醫認為天麻可以行氣活血,平肝息風,祛風止痛,定驚安神;可用於治療頭痛頭昏、瘀血頭痛、肢體麻木等。從這些作用不難看出,天麻最適用於頸動脈型頸椎病,也就是前面所說的來自頸部血管的求救信號的解決之道。中醫認為魚頭健腦明目,且富含鈣質、膠原蛋白,也有利於脊椎健康。正宗的天麻燉魚頭,用料十分考究,食材有十幾味:鱅魚頭1個(約500克)、整豬腿肉300克、天麻50克、枸杞子3克、山藥20克、玉竹10克、陳皮10克、沙參10克、大棗10克、生薑2克、蔥2克、食鹽少許、雞粉少許。具體做法是:

①先將魚頭劈成2片,豬腿肉切大塊,生薑去皮,蔥切段。

②鍋內燒水,水開時,放入魚頭、豬腿肉,用中火煮去血漬。

③把魚頭、豬肉、玉竹、大棗、山藥、天麻、枸杞子、陳皮、沙參、生薑、蔥連湯一起放入燉盅,燉150分鐘,調入食鹽、雞粉即可。

溫馨提示:魚頭最好不要焯水,防止營養成分流失。水沸時,魚頭在水中會產生少量泡沫,用杓撇去即可。如果沒有鱅魚,可以用肥美的鯽魚頭、鰱魚頭替代;如藥味不全,可僅用天麻和枸杞子與魚頭燉在一起,再根據自己的口味適當加些調料即可。按照食療的規矩,最好不放大蒜和辣椒,這兩味調料是不入葯的。

天麻燉魚頭可菜可湯,簡單易行,適合都市人的生活節奏,讀者不妨一試。除了食療之外,日常還有些保養頸椎的細節需要注意。頸椎在整個脊椎之中有一個劣勢:所有脊椎之中唯有它長期暴露在外,因而最容易受到風寒侵襲。該部位如果氣血運行不暢,就容易造成局部的肌肉僵硬,骨骼錯位變形。因此,防寒保暖是頸椎的一個長期保養之道。

一天之中,早晚氣溫比較低,所以早晚應當注意主動調節溫差。無論什麼季節,都要給自己的頸椎以適宜的溫度。女士為了美麗,也有必要為自己準備一件披肩,或者小外套,以保護頸背部。平常冷氣機的溫度不要調得太低,時間也不要太長。家居睡眠注意將冷氣機定時,以免睡著了以後著涼。

如果意外受寒,可以立刻喝一碗自製溫經通絡湯,方法十分簡單:取紅糖2杓、生薑7片,沸水煮10分鐘,喝下1~2杯就可以快速驅走寒氣。這與治療風寒感冒差不多,重要的是一定要在剛剛受寒的時候喝下去,如果等到風寒長驅直入人體,效果就大大降低了。

同其他脊椎節段相比,頸椎也有一個優勢,它有一個專門的補救裝備——枕頭。人體的脊柱,從正面看是一條直線,但側面看是具有生理彎曲的曲線,為了保護頸部的正常生理彎曲,維持睡眠時正常的生理活動,人在睡眠時必須採用枕頭。好的枕頭必須有適合的承托力,支撐頸部的生理彎曲。因此,枕頭雖然是個日用品,它的保健功能卻引人注目。

對於普通人來講,枕頭的選擇只有一個原則:當你躺下去的時候,你的下巴和額頭必須保持水準。此時,人的頸椎就處在一個比較合適的生理曲度上了。

除此之外,枕頭的高度是一個重要因素。一般枕頭的高度應當是肩膀到頭部的距離除以2,而且這個高度是隨著睡姿有所調整的。

喜歡側睡的人,考慮到肩膀的因素,枕頭比平常要高一些,讓頭顱水準面與床面基本平行。

喜歡平躺正睡的人,可以把毛巾捲成圓筒代替枕頭,放在頸部底下,通常這個圓筒的直徑在9厘米左右。

有些人喜歡趴著睡,趴著睡的時候,為了呼吸,頭部必須扭到一邊,頸椎自然也跟著扭到一邊,如果時間過久,就會發生問題。如果不能糾正這個姿勢,也可以採用一些改良方法。最好是睡前先平躺,用毛巾捲筒墊在頸部半小時,充分放鬆頸部肌肉,使頸椎的生理曲度還原,然後再趴著睡,這樣可以緩解肌肉疲勞。如果肌肉在疲勞狀態下趴著入睡,第二天很可能落枕,脖子不能動彈。

通過以上方法 「內調」補足正氣與能量,「外養」驅逐風寒邪氣,再加上夜晚8小時的睡眠補救,相信可以幫你彌補白天頸椎的疲憊和消耗,塑造一個完美的頸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