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券商股票質押業務訴訟頻發,還有多少雷沒爆?

在此前的中報披露裡,券商股票質押業務的信用減值計提和訴訟糾紛情況已引發市場關注。近期,券商股票質押業務違約依然頻發。

這一輪流動性收緊和股價下跌的雙重衝擊,給券商股票質押業務上了沉重的一課。對於信用業務來說,券商中報的資產減值計提已經顯著增加,拖累業績表現。分析師指出,質押標的已出現股票被凍結的部分券商,未來還需要繼續關注資產減值變化情況,跟蹤業績影響。而就券商資管業務而言,業內人士認為,在多項新規全面加碼的趨勢下,傳統的出借通道、讓渡責任的業務模式已經難以維系。全面提高風控標準,是唯一的應對之道。

質押業務訴訟頻發

滬深交易所公布的數據顯示,股票質押風險整體可控。多位券商人士也表示,無論是按照監管要求還是實際業務處理,涉及股票質押業務違約時更傾向於“緩和”處理,非“萬不得已”都盡量避免一刀切式處置。但儘管如此,股票質押業務訴訟仍時有發生。

券商資管參與股票質押業務的訴訟更為高發。西南證券在9月14日公告,“西南證券互利通8號定向資產管理計劃”的融資人雲南興龍實業就東方金玨的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違約。西南證券作為該定向資管計劃的管理人,按照委託人指令提起訴訟,申請雲南興龍實業償付相關本息和違約金等總計3.33億元。同一周,東興證券也披露了一起定向資管計劃參與股票質押的訴訟糾紛。由於融資方和相關擔保方違反業務協定規定,東興證券作為管理人提起訴訟,涉案金額5.23億元。

上述訴訟中所涉及的券商業務,實際上是券商資管參與股票質押的一種典型通道模式。

“之前,券商資管參與股票質押,承接的大多是銀行資金,包括銀行自有資金和理財資金。券商出讓通道,同時負責後續的盯市、處置拋售等工作。由於通道費非常低廉,不會大幅增加融資成本。”某中型券商資管業務負責人向第一財經表示。

該負責人介紹,資管計劃合約中一般都會約定,在跌破平倉線後的規定時間內,融資方如果沒有補到預警線以上或維持初始履約保障比,委託人將有權對質押股票進行處置。“券商作為資管計劃的管理人,接到委託人的指令後,一般都會經過公證處公證、法院出具執行書,才會進入處置環節。這是對委託人和券商的保護,保證處置過程合規合法。”

今年以來,伴隨股指的震蕩下跌,有關券商資管參與股票質押的訴訟不斷曝出。上述負責人就透露,去年以來對接銀行資金時,已明顯感覺到銀行資金收縮股票質押業務規模,風控標準也調高了很多,整體態度非常謹慎。然而,真正面臨當前的市場行情時,主張以平倉來解決違約的銀行資金反而並不多。

“平倉後銀行資金所承擔的損失將不可挽回,但有些上市公司面臨的可能是臨時性資金緊張,通過經營改善等後期依然有周轉余地。另外,上市公司也是銀行的重要客戶,因為一單業務損失一個客戶並不劃算。”該負責人稱,更多銀行資金可能會被動地采取“緩和”處置的方式,與企業度過特殊的市場行情期。而當前,在融資人、管理人和委託人確定處置方案前也要提前與監管層溝通,並不鼓勵一刀切式強平處置。

就在上月,華安證券公布了此前資管計劃參與股票質押的訴訟最新進展。公告顯示,華安證券作為某定向資管計劃的管理人,按照委託人的指令向融資方提起訴訟。最後安徽省高院判決,被告償還融資本息和相應違約金逾8億元,華安證券對質押股票、現金紅利等享受優先受償權。

對於選擇對簿公堂的部分案例,該負責人分析,一般可能有三種情形。比如,該股票後續依然有較明確的持續下跌風險,委託人要求及時止損;或者是該公司違約風險密集爆發,已經有其他債權人凍結股票或資產等,委託人需要盡早主張權利;此外,若融資方違約後已經沒有履約能力,或沒有做任何資金安排,委託人也會及時發起處置指令。

“在做股票質押業務時,券商信用部門融出的是自有資金;券商資管的通道業務,承接的是銀行資金。在出現違約等極端情況時,券商資管最大的風險就是可能收不回管理費,但按照萬分之幾的費率,對券商業績的影響很小。”上述負責人介紹。

正如其所言,券商信用部門的股票質押業務,在風險來臨時受到的衝擊更為劇烈。剛剛結束的中報披露裡,多家券商都不同程度計提了信用減值,對業績造成一定影響。

申萬巨集源在上周發布公告,披露了三起涉及股票質押業務的訴訟,涉及融出本金3.72億元。具體來看,今年5月,湖南高新創投財富管理公司質押的7234萬股新五豐跌破最低履約保障比140%;6月,江陰中南重工質押的1360萬股中南文化履約保障比跌至133%;4月,自然人彭朋、韋越萍質押的3099萬股東方網絡跌破最低履約保障比。上述三方均沒有及時提高履約保障比,也未如期付息,構成違約。三起案例目前均被上海金融法院受理。

此外,太平洋證券在今年7月也連發三起質押業務訴訟,涉案本金達15.09億元。太平洋證券在公告中稱,相關標的證券已質押給公司,公司已向法院申請並采取財產保全措施;相關訴訟對本期利潤尚無重大影響,對期後利潤的影響暫無法預計。

業績表現與業務開展雙承壓

流動性收緊和股價下跌的雙重衝擊,給券商股票質押業務上了沉重的一課。全面提高風控標準,是唯一的應對之道。

中報數據顯示,券商股票質押業務規模出現回落;由於信用風險事件的爆發,上半年上市券商合計計提減值損失高達44億元,同比增長超過八成,多家券商業績表現受拖累。而這種影響在未來或仍將持續。

東北證券非銀分析師表示,除目前已大量計提減值準備的業績“地雷”之外,可能還有一些質押標的風險尚未引爆。其中就包括上市公司在券商出現股票質押違約且質押股份已被凍結的這類情況。“如果質押股東的股份沒有被凍結,資金融出方都可以進行相關處置減少損失。但若是被凍結,融出方在操作上處於被動的情況,潛在損失就將大概率增加。”

質押標的被ST,是券商股票質押業務的另一大風險點。上述分析師稱,正常情況下,券商不會接受ST股票質押;但可能會出現的是,標的公司完成股票質押後因經營情況惡化或其他原因而戴帽。這種情況下,雖然質押股東的股份並未被凍結,券商在損失的控制上仍處於主動地位,但交易成本卻增加,標的物價值出現改善的可能性減少。

不完全統計上述兩種業務的風險敞口,該分析師稱,西部證券、東興證券、太平洋證券、第一創業證券、國海證券、中原證券、山西證券、東吳證券目前融資資金規模都顯著高於中報利潤,需要進一步關注其資產減值準備變化的情況。

就券商資管而言,壓力更多來自於業務開展難度的提升。傳統的出借通道、讓渡責任的模式已經難以維系。

上述券商資管負責人介紹,近一兩年,資管新規、減持新規、股票質押新規等陸續頒布,對券商資管參與股票質押業務的影響明顯。以通道業務為例,由於難以取得銀行證照完成業務流程,在之前操作中,銀行資金會先通過基金子公司或信託,再投向券商資管計劃,最後完成股票質押融資。

但當前,資管新規明令禁止多層嵌套、抑製通道業務,銀行理財資金按照傳統模式投向股票質押,已不再符合新規要求。考慮到投資收益與風險的不確定性,銀行自有資金直接做股票質押的很少。此外,減持新規對風險爆發後的股票處置形成很大約束,極大影響了銀行資金參與股票質押的熱度。“儘管我們也會跟銀行交流,認為當前點位上這類業務的風險小了很多,但銀行方面還是謹慎。”

以主動管理形式開展股票質押業務,難度也不小。該負責人就稱,如果券商資管以小集合產品參與股票質押,按照資管新規的要求,委託人和管理人的風控標準要完全一致,不同委託人之間的風控標準也要一致,這在實際操作中很難實現。

“綜合來看,券商資管各種形式參與股票質押當前都面臨一定難度。”該負責人強調,各種新規對於券商作為管理人提出很多要求,在盡調、資金監管等方面也比之前嚴格很多。但股票質押是上市公司股東很有效的一類融資工具,未來仍有較大的發展太空;之前業務中出現的諸多問題,是可以通過提高風控措施等來逐步化解的。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