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天冷了,醫生緊急提醒:家長們請做好這件事!

這幾天,一股強冷空氣席捲全國,

廣東氣溫驟降,

一夜之間從夏天進入冬天。

廣東人的感受是這樣的…

連續幾天的降溫,

令「老病號」和小寶寶最先中招。

12月9日,記者走訪廣州多家三甲醫院發現,醫院兒科、呼吸內科和急診科就診人數明顯增多,有醫院兒科接診量的增長幅度達到30%以上。

記者走訪多家醫院兒科發現,近期就診的孩子以感冒、發燒、咳嗽、腹瀉等癥狀居多,然而很少有家長給孩子戴口罩。兒科醫生特別提醒,家長帶孩子就診時務必給孩子佩戴口罩,別讓兒科候診區變成「大型交叉感染現場」。

由於持續降溫對門急診的影響存在「滯後效應」,專家提醒,未來一周醫院將迎來「就診高峰」,免疫力差的人群應注意保暖防風,心腦血管疾病等慢病患者要及時複診。

兒科

就診增三成 發熱咳嗽腹瀉最多

12月9日早上七點半,在廣州市婦兒醫療中心兒童醫院院區,儘管還沒有開診,兒內科候診區裡早已人頭濟濟。系統廣播開始叫號,第一個被點名候診的卻是「昨晚的138號。」而在婦嬰醫院院區,由於內科一號難求,甚至有病兒家長「曲線看病」,轉投本應接診健康兒童的兒童保健門診,讓兒保醫生頗為無奈。

「這兩天來就診的呼吸道、消化道疾病患兒,比平時增長了30%以上,兒科醫生已進入『滿負荷』接診狀態。」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兒科主任陳壯桂教授表示,患兒多表現為發熱、咳嗽、喘息、腹瀉嘔吐等癥狀。 他提醒,目前正處於流感高發季,降溫氣象下,家長應少帶孩子去人員密集、通風不佳的地方。

現場

候診區變「大型交叉感染現場」

「這幾天氣象直接從夏天跳到冬天,寶寶咳嗽、發燒了兩天,我也跟著中招了。」在兒童醫院院區16號診室門口,市民肖女士懷裡抱著貼著退燒貼的嬰兒,愁眉不展。記者注意到,不停咳嗽的肖女士戴著口罩,卻沒給孩子戴。她解釋說,寶寶只有六個月大,擔心「戴口罩會憋壞孩子」。

記者注意到,現場候診的數十個孩子,沒有一個佩戴口罩。「孩子到我們科絕大多數是來看發熱,很少有家長注意防護。孩子咳嗽得厲害也基本不戴口罩。醫院提醒也沒什麼用。」一位戴著雙層一次性醫用口罩的護士指著醫院貼出的「呼吸衛生以及咳嗽禮儀」告示,無奈地搖搖頭。旁邊一位護士插嘴:「候診大廳簡直是『大型交叉感染現場』。」

▲圖/視覺中國(圖文無關)

「在呼吸道傳染病高發的季節,帶孩子到醫院就診,給孩子戴口罩是有必要的!尤其是發熱咳嗽的孩子,一方面是自我防護,另一個可以隔離傳染源,以免造成交叉傳染。」陳壯桂指出,醫院人群密集,就診患兒病情有輕有重,病原各不相同,病毒、細菌等病原體會通過飛沫傳播,冷空氣也會刺激孩子的氣道。患兒不加防護會大大增加交叉感染、病情加重的風險。

對於有些家長認為「孩子戴口罩會憋悶」「孩子太小,不願意戴口罩」,陳壯桂指出,帶口罩並不會憋壞小寶寶。「習慣成自然」,家長可以身作則示範配戴口罩,讓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圖/視覺中國(圖文無關)

平時要講究咳嗽禮儀,例如咳嗽時用紙巾捂住嘴,遮擋飛沫。目前市面上有不少兒童型號的醫用口罩,家長也可以將成人用一次性口罩的繫繩打結,臨時改造給孩子救急使用,還可以選擇布口罩。

提醒

這些人群要注意!

在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急診科,有不少老病號已感受到降溫的威力。市民黃女士陪著75歲的母親就診。「我媽有早起鍛煉的習慣,每天四五點鐘就起身做操散步。今天早上氣溫那麼低,她練了一會兒就說頭暈、噁心想吐。」黃女士說,因為母親有高血壓,擔心血壓波動,她馬上陪母親到醫院來檢查。

出診的醫生表示,有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和中風病史的病人以及呼吸道疾病的老病號,要特別注意保暖防風,按時吃藥或及時就診調整藥量,低溫、下雨時盡量待在室內,不要外出或不要在外逗留時間過久,高齡老人外出要提防滑倒。

▲圖/視覺中國(圖文無關)

陳壯桂指出,根據往年經驗,降溫後一周醫院將迎來「就診高峰」。針對即將到來的 「就診高峰」,陳壯桂呼籲家長做好家庭護理工作,輕症可考慮首先到社區醫院就診,避免到大醫院扎堆就診。如果孩子在三月齡以下,或者發熱39攝氏度以上超三天且精神萎靡不振、面色蒼白、呼吸急促、哭鬧不休,抽搐等則應儘快到醫院就診。

另外,秋冬季節氣溫低,許多家庭較少注意室內空氣流通,尤其是家裡有呼吸道感染的家人。在氣溫適宜的時間段如早上十點到下午四點半之間,盡量多到室外活動,以增加孩子的體質。

那麼,要安然度過這個冬天,

我們需要注意什麼的地方?

下面,

廣東省名中醫、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主任醫師孫升雲教授

從中醫角度分析冬季特點,

為你打造全方面過冬秘笈哦。

精神宜安靜

有助養精蓄銳

孫升雲介紹,冬季是一年中最為寒冷的季節,這時候陽氣潛藏,陰氣盛極,草木凋零,人體的陰陽消長代謝也處於相對緩慢的水準,因此冬季養生之道,應著眼於一個「藏」字。

為了保證冬令陽氣伏藏的正常生理不受干擾,首先要求精神寧靜。而想獲得精神安靜,應該學會控制情志活動,少讓情緒大悲大喜,學會在安靜中尋求到內心的平和滿足,這種穩定的精神狀態有利於養精蓄銳,以待來年春天的陽氣萌生。

不過,由於日照時間縮短、草木枯零,這個時候一些人會產生季節性情緒失調,即「冬季抑鬱症」。孫升雲建議,為了避免沉溺於冬季抑鬱的情緒中,主動乾預十分重要,可以適當增加戶外活動,加強身體營養的補給。冬天的活動中,集體活動比較重要,如果是已經退休的老年人,可以選擇修習一門新的技藝,如琴棋書畫,或者尋找當地的活動組織,尋找新的寄託,為退休生活設定新的目標和人生方向。

▲圖/視覺中國(圖文無關)

可適當進補

黑色護腎食物

根據中醫理論,冬季應注重補腎。孫升雲介紹,中醫的腎臟概念與西醫的概念有所不同,腎不僅是一個身體器官,而是一個系統。這個系統主骨、生髓、納氣、生殖,如果冬季做好護腎工作,身體系統的運行便會暢快。

「冬天是進補強身的最佳時機,可以結合食療進補。」孫升雲介紹,秋冬季陰長陽消,陰氣當令時,因此飲食上要注意養陰,不宜生冷,也不宜燥熱,最適合滋陰潛陽,熱量較高的膳食為宜,同時還應多攝取新鮮的蔬菜水果。

在《素問·藏氣法時論》中,「腎主冬……腎欲堅,急食苦以堅之,用苦補之,鹹瀉之。」孫升雲解釋,冬季陽氣衰微,湊理閉塞,很少出汗,因此《素問》中建議減少食鹽攝入量,這樣可以減輕腎臟的負擔,可以適當增加苦味食物堅腎養心。此外,可以多吃一些黑色的食物補腎,如黑米、黑棗、黑枸杞、黑豆、黑木耳、黑蕎麥、烏雞等。

很多人有疑問:冬天是否適合大魚大肉進補呢?對此,孫升雲表示,進補的度應該根據個人體質情況而定。對於一般人群來說,冬季為了保陰潛陽,可以吃穀類、羊肉、鱉、魚等食物,適合熱飲熱食保護陽氣。如果長期手腳冰涼,可以煲當歸羊肉湯適當進補。不過,對於陰虛火旺的人不宜用太補的食材,否則火氣越補越旺。對於有高血壓等慢性疾病而又體質虛弱的人,可選擇循序漸進的溫補方式,例如想喝羊肉湯進補的,可以先喝一小碗,看身體是否有不適反應,如果有應立刻停止飲用;另外也可找中醫根據體質給出個性化建議。此外,冬季喝茶宜喝溫性的熟普和紅茶,減少喝綠茶。

警惕冬寒加重原有疾病

他介紹,冬季是麻疹、白喉、流感、腮腺炎等疾病的好發季節,除了飲食運動鍛煉外,還可以在醫生指導下用中藥預防,如大青葉、板藍根對流感、麻疹、腮腺炎有一定預防作用。冬季由於穿衣較厚,運動不宜大汗淋漓,否則一出汗汗液悶在身體裡,風一吹容易感冒著涼,這時候生活起居也要注意多開窗通風,老人小孩少去人多封閉的密集場所。

此外,冬寒時常誘發身體原有疾病,如支氣管哮喘、慢性支氣管炎、心肌梗塞等心血管、腦血管疾病,因此患者一方面要防寒護陽,注意保暖和四肢的保健,另一方面要按時服藥,控制好基礎疾病的病情,以免在冬寒下誘發加重。對於年老體弱的人士,在節氣前後要注意保持情緒穩定,飲食適度,不吃過寒、過熱以及不易消化的食物,保持大便通暢,並且適時增減衣服,隨時攜帶救急藥物。

冬季保健六招

一,精神養生。冬三月,尋求精神安靜,必須控制情志活動,切記大悲大喜,養精蓄銳。

二,起居調養。要早睡晚起,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穿衣要適度,過少過薄容易感冒;過多過厚導致湊理開泄,寒邪容易入侵。

三,飲食調養,宜滋陰潛陽。秋冬要注重養陰,不宜生冷也不宜燥熱。可以吃羊肉、鱉、龜等食物,也適宜吃一些黑色食物養腎,如黑木耳、黑枸杞、黑米、黑豆、烏雞等。手腳冰冷者可煲當歸羊肉湯溫補;陰虛火旺者不宜過補。

四,運動調養。「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冬天懶一懶,多喝葯一碗」,這俗語說明冬季鍛煉的重要性。冬季晨練不宜過早,要避免大風、大寒、大雪、霧露中鍛煉,也不宜大汗淋漓。

五,防病保健。要注意預防流感、麻疹、腮腺炎等疾病,有心腦血管疾病、支氣管哮喘、慢性支氣管炎等患者要防寒護陽,避免受涼誘發疾病加重,同時也要按時服藥控制好基礎疾病。

六,應急藥物要齊備。對於年老體弱的人士,在冬季要保證充足睡眠時間,避免情緒衝動,不吃過寒、過熱及不易消化的食物,保持大便暢通,要隨身準備好救急藥物,以防不時之需。

轉發+提醒!

關注並標星/置頂「警察主持人」

每天打卡看佛山警察新鮮資訊

1、痛心!佛山一男子在沖涼房身亡!天冷了,這個「隱形殺手」千萬要注意...

2、崩潰!順德男子捧10萬現金下定買房!結果房子沒買到,錢也沒了...

3、他們面紅耳赤心態崩潰,只因發現了女友的真實身份……

4、順德71歲阿伯開寶馬醉駕肇事逃逸被抓!還寬慰民警:不怪你們,不打不相識

編輯 | 李漪琳

校對丨黃飛龍

審核 | 曾越杯 楊劍鋒

來源 | 廣州日報、健康有約

警察主持人微信作品

由佛山市警察局指揮中心公共關係科出品

轉發擴散提醒點贊!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