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區塊鏈監管:一場新生與舊權的較量

文 | 小派克

“所有創新都發生在事物的邊緣,它不會發生在事物的中心地帶。”凱文·凱利在《失控》一書中這樣寫道。

很顯然,加密貨幣和區塊鏈就是一次邊緣性的創新。

自2008年中本聰公布比特幣白皮書的那一刻開始,全球197個主權國家集體陷入惶恐狀態。這場惶恐持續了十年之久。

十年之間,從剛開始的封殺和妖魔化,到如今的支持技術、反對炒幣,主權與加密貨幣之間一直經歷著無聲的較量。

一方面,監管似乎在以不費吹灰之力將加密貨幣置於絕境;一方面,加密貨幣又在倒逼監管改善。

而如今,除了監管之外,還有一種更有效的方式:用技術監管技術,用區塊鏈監管區塊鏈。

也就是說,以數治漸漸取代人治。

他們會以這種方式握手言和嗎?

01、強勢屠殺

在這場較量中,政府處於絕對強勢地位。

歷史上,政策上的任何一次風吹草動,加密貨幣的價格都要經歷一次過山車似的跌宕。

在比特幣價格跌幅歷史上,有三次跌幅超過70%。而這三次大跌都與政府監管脫不了關係。

(數據來源:陀螺財經)

2017年12月17日至2018年2月6日,比特幣跌破6000美元的背後,是多國政府宣布將采取一系列監管措施。

如中國表示將取締、處置境內外虛擬貨幣交易平台網站;印度尼西亞禁止比特幣支付;在全球交易市場佔半壁江山的韓國,準備立法禁止加密貨幣交易;美國證監會出手宣布暫停區塊鏈概念股UBI Blockchain Internet的股票交易;美國、英國等大型銀行禁止客戶使用信用卡購買比特幣……

那段時間,很多人在手機輸入“CD”開頭的詞,都會出現“抄底”二字。

2013年11月30日至2015年1月14日,跌幅高達87%,差點一夜回到解放前。

此次大跌的背後是中國政府公布了《關於防範比特幣風險的通知》系列檔案,俗稱“國五條”,其後許多主流媒體群起攻之對比特幣大肆妖魔化。

一時之間,“比特幣是騙局”的言論佔據各大新聞頭條。如果一對情侶中的男方持有一些比特幣,他可能得賣掉這些“非法”的東西才能挽回愛情。

2013年4月份的大跌也離不開監管的身影。

央行2013年289號文並要求,提供比特幣登記、交易等服務的互聯網站應切實履行反洗錢義務,對用戶身份進行識別,要求用戶使用實名注冊,登記姓名、身份證號碼等資訊;如發現與比特幣及其他虛擬商品相關的可疑交易,應當立即向中國反洗錢監測分析中心報告,並配合中國人民銀行的反洗錢調查活動;對於發現使用比特幣進行詐騙、賭博、洗錢等犯罪活動線索的,應及時向警察機構報案。

即要求交易所建立用戶實名機制(KYC)、反洗錢機制(AML)、網絡安全機制。

在一次次的大跌中,政府用一系列措施宣布自己的主權不容侵犯。雖不見彈林槍雨,卻也血肉橫飛。一夜清倉,幾十年積蓄瞬間蒸發是種常態。

然而加密貨幣,這股自下而上的力量並不溫順,它的桀驁不馴倒逼監管要麽提升監管能力,要麽做出讓步。

02、倒逼與讓步

即便目前的監管工具已經和冰淇淋的口味一樣花樣繁多。但監管機構還在探索如何提高監管能力以適應這種新技術。

沙盒監管、穿透式監管,用技術監管技術、用區塊鏈監管區塊鏈是監管者找到的應對措施。

近日,美國亞利桑那州首推“監管沙盒”,監管區塊鏈和加密貨幣。

“沙盒監管”顧名思義是讓被監管對象在沙盒之內進行創新。它的好處在於,企業在規定的環境中進行小規模創新,這使得可以在創新的同時將風險減到最小。

區塊鏈技術日新月異,以後的區塊鏈和現在的區塊鏈不一樣,且不同應用需要不同沙盒技術,所以用技術監管技術的需求會愈加迫切。

另一方面,在眾多監管機構中,每個機構都有自己的規定。這在造成高昂的合規成本同時,也會造成項目方的混亂。

區塊鏈的分布式、不可篡改、等特性似乎可以解決這一問題。

首先,分布式可以使區塊鏈項目方在不同監管機構使用同一套監管規定,也能使不同的監管機構共同享用一個數據账本。

不可篡改又保證了數據的可追蹤性,使監管能夠對歷史數據進行調閱, 實現監管政策全面覆蓋。同時,監管機構也能將自己的規定寫進智能合約,實現智能監管。

這對於監管者來說節省成本,對於項目方來說,一個透明、規則明確的監管環境有利於行業健康發展。

不過,想要在監管體系中接入區塊鏈技術,監管體系必須改變當前監管模式。從某種程度來說,這也是技術對監管的倒逼。比如,去年9月,區塊鏈監管沙盒研討會上,國家互聯網應急中心聯合多方機構發布了區塊鏈備案平台。

該平台通過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等技術手段,為投資者提供一個了解查證項目資訊的視窗,為監管部門提供一個集中管理項目的平台。

去年11月,中央財經大學黃震教授提出,有效監管亟待從沙盒試點破局

用區塊鏈搭建一個監管區塊鏈項目的平台,這一做法頗有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意味。

於此同時,剛剛過去的兩會上,前央行行長周小川“鼓勵技術、反對炒幣”的表態則可以看做是監管對區塊鏈的或者接納,或者說是對加密貨幣的讓步。

畢竟,幣鏈無法分離。

所謂支持技術,反對Token,實際上是對區塊鏈技術的閹割。但反過來講,也是監管的讓步。

03、監管科技突起

基於區塊鏈的監管科技,早已出現。

他們主要為政府和各大銀行等金融監管機構提供監管科技解決方案。

比如,國外有一家位於愛爾蘭的區塊鏈金融監管解決方案公司GECKO Governance,它主要為基金公司提供基金監管和合規要求監督解決方案。已於在2018年1月18日,獲得科西莫風投100萬美元的種子投資。

而國內,也有金丘科技,眾享比特等公司專門推出基於區塊鏈的監管體系。

2017年7月15日,金丘科技與銀聯商務共同建設了全球區塊鏈監管科技領域的第一個商用平台。

眾享比特也早已研發出監管體系,幫助監管機構在面臨多層審核時,實現穿透式監管。目前已經和銀聯、南京銀行、交通銀行獲得合作關係。

這使不為大眾所熟知的金融科技細分領域 “RegTech”(監管科技)進入大眾視野。

RegTech指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區塊鏈等的新技術,用來解決監管合規問題,減少合規費用。比如上面講到的區塊鏈備案平台、基於區塊鏈的監管體系等都屬於RegTech領域。

而這一領域,也在煥發出新春般的潛力。

據悉,僅僅在2012-2016年間,監管科技企業總共通過317個交易籌集23億美元。專注RegTech行業的投資機構有15家之多。而他們的主要客戶是政府、大型銀行等金融監管機構。

在監管和區塊鏈的這場較量中,目前看似一方做出讓步,一方做出妥協。但Happy ending 並不會那麽早的到來。

新生與舊權,會是一個長篇巨著般的話題。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