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監管趨嚴 區塊鏈平台脫離代幣後該如何生存?

  在談及區塊鏈時,不可避免的就會讓人聯想到ICO(首次幣發行),因為區塊鏈技術的火熱要得益於虛擬貨幣的風靡。而所謂的ICO,是一種加密貨幣項目常用的籌措資金方式,初創者通過向愛好者和投資者公開預售加密代幣來籌集資金。一般來說,炒幣者通過代幣交易獲取利益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挖礦,另一種則是投資。上述的公眾號和貼吧被官方平台封禁的原因,是由於初創者利用公眾號等相關管道非法集資以獲取利益,而相關區塊鏈、代幣等傳播管道的關閉也表明了區塊鏈代幣市場的亂象橫生。

  監管之後,ICO披上羊皮

  事實上,關於虛擬貨幣的禁令,2017年9月4日中國人民銀行領銜網信辦、工信部、工商總局、銀監會、證監會和保監會等七部委發布的《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的公告》(以下稱《公告》)中就指出,代幣發行本質上是一種未經批準就公開融資的非法行為,並對各類代幣發行融資活動做出封禁要求。

  公告一出,幣圈的初創平台面臨兩種選擇,一種是“出海”,在監管政策較為寬鬆的國家繼續進行ICO項目,如火幣在監管之後就搬到了新加坡,並在香港設立子公司,同時還上線了韓國版;另一種則是像上述平台一樣,以潛行的方式繼續在國內市場生存,冒著法律的風險繼續進行ICO項目。而這些發幣者願意冒著如此風險繼續進行ICO項目的原因,不外乎有三點。

  其一,抓住投資者想“一夜暴富”的心態。比特幣無疑是幣圈中眾所周知的最為成功的ICO項目,比特幣從2009年的1美元可以兌換1300枚比特幣到如今最高市值達到2萬美元。以史為鑒,比特幣近幾年產生如此巨大的差額利潤,讓不少投資者分外眼紅,紛紛投入各類ICO項目。在他們看來,當前的虛擬貨幣市場已經相對成熟,在這樣的大浪潮下,明知道自己是韭菜,但總奉承著“先人一步,賺錢就跑”的信條投入市場,而後入場者則試圖通過努力讓自己變成浪頭。

  其二,以區塊鏈技術打掩護來發行代幣。發幣監管政策的實施,讓人們把目光從虛擬貨幣轉移到區塊鏈技術身上,而這樣的轉移,同樣給國內的發幣者們提供了潛藏ICO項目的契機。2018年被稱為中國區塊鏈的元年,而據公開數據顯示,從去年下半年至今,新增加的區塊鏈媒體、自媒體高達485家。更驚人的是,目前名稱中帶有“區塊鏈”三個字的公眾號已超過40萬,這個數字甚至已經超過了低門檻的養生類微信公眾號。在這區塊鏈技術大熱的浪潮中,渾水摸魚的發幣者擁有了良好的生存環境。

  其三,ICO無需注冊經營牌照。與股份公司首次向社會公眾公開招股的發行方式(即IPO)不同的是,ICO在融資過程中無需注冊相關的經營牌照,同時ICO平台屬於第三方中立平台,投資者在項目中存在的所有風險均由自己承擔。此外,平台上的大部分支持者對虛擬貨幣並不專業,跟風盲投的行為更是讓ICO平台肆意瘋長。

  在這三點市場條件下,發幣者紛紛披上“區塊鏈”的羊皮,在這空手套白狼的灰色地帶中瘋狂割韭菜。知名度較小的發幣者通過公眾號、貼吧等門檻較低的傳播管道來獲取市場流量,而知名較大的重量級人物們則利用自身的IP,即使項目白皮書內容一般,都能在短短數日之內獲得動輒千萬的市場融資,更有甚者僅經過幾個小時的講座就能籠絡一大批投資者入局。

  在《公告》監管之後,發幣者從炒幣轉向炒鏈,再通過組建群聊等方式進行發幣,一時間五花八門的代幣也出現在市場上。面對這樣瘋長的代幣平台,有人曾這麽形容幣圈的熱度,“幣圈太火,鏈圈不夠用。”

  區塊鏈不是避難所,灰色地帶迎來至暗時刻

  眾多ICO在監管之後能在國內市場繼續生存,是利用虛擬貨幣的底層技術--區塊鏈技術進行續命。ICO平台將區塊鏈當做避難所,在這片灰色地帶中掛著“區塊鏈”的羊頭,卻賣著“虛擬貨幣”的狗肉。而隨著來這個避難所中“避難”的平台越來越多,避難所出現的亂象讓“避難者”們迎來了第二波監管的至暗時刻。

  一來,發幣者們急於求成,市場出現假鏈泡沫危機。對於貨幣而言,能在市場上流通才能實現其真正價值。早期的ICO平台,是通過區塊鏈技術去不斷完善貨幣的管理和流通,並且這些發行的虛擬貨幣在市場上可以兌換成法幣來實現其價值,如比特幣在初期可以用來購買披薩,而以太坊則可以用於購買航空保險。

  但隨著投資者逐漸增多,虛擬貨幣的價格也隨著水漲船高,掌握著大部分礦機的發幣者,在利益的驅使下也逐漸迷失。ICO平台從精心準備白皮書到無需白皮書就能輕鬆獲得投資的現象中,就足以看出發幣者的ICO項目已經趨於利益化。

  以“茶鏈”為例,號稱全球第一家具有公信力的、高效率的茶交易平台,7月底曾在上海大規模登台宣傳。莊家利用講座、軟文等形式推廣“茶鏈”的優勢,將茶鏈入區塊鏈防偽溯源,信任交易。然而,項目負責人卻被控訴指使公司員工有預謀地挪用投資人資金,轉移並已經跑路,涉及詐騙金額達上億元。發幣者為了圈錢已經不顧吃相,五花八門的“空氣鏈”成為了他們空手套白狼的圈錢手段。

  二來,炒幣者專業性不足,導致投資市場出現惡性循環。利益驅使的不只是發幣者,高額的收益對於重利的投資者而言更是一個巨大誘惑。但對於這些經驗不足的虛擬幣投資者而言,專業性不足的他們只能選擇盲投。而在入場者達到飽和之後,囤積虛擬幣的大玩家或者發幣者開始拋投,市場上可進行交易的貨幣增加,貨幣的市場價值也隨之貶低。最終大玩家賺得盆滿缽滿,小眾玩家卻遭遇斷崖式下跌,賠得傾家蕩產。即便是比特幣這種在市場上存活了將近十年的虛擬貨幣,在達到了2萬美元一枚的最高市值之後,也已經在短短幾個月內連續下跌,跌破7000美元大關。

  而即便是有這樣的前車之鑒,仍有不少的投資者蜂擁而入。而當他們身處其中之後,熟知自己的需要新的入場者頂替才能最大化減少損失,於是便想方設法吸引新的韭菜。收割愈發頻繁的“韭菜園”已經無法為大玩家創造更多價值,留下來的只有遍地的雞毛。

  面對一地雞毛如何做一名合格投資者?

  投資者往往都是熱衷於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可能也會成為區塊鏈的殉道者。投資者怎樣在代幣盛行的偽區塊鏈投資圈練就一雙火眼金睛呢?

  第一,以法律為底線,遵循國家法律法規。公開數據數據顯示,48.3%的網民認為《公告》的發布對代幣交易平台造成了衝擊,而有47.3%的網民認為這是有關部門整頓代幣市場亂象的開端,將有利於肅清一地雞毛的中國代幣市場。在2017年上半年,國內虛擬幣融資的項目總額就達到26億元,參與的人數也有10.5萬。但是代幣並不是法定意義上的貨幣,沒有國家信譽作為背書,很容易暴漲暴跌甚至出現發行者跑路。因此,投資者在投資時應該以國家法律為底線,保護自己在選擇投資產品時應有權益。

  第二,潮水退去,方知誰在裸泳。這是幣圈最會吹牛的自媒體平台創始者畢偉倫用來忽悠韭菜的一句話,同樣也適用於韭菜們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區塊鏈投資者。據數據顯示,網站上的區塊鏈項目總數將近86000個,如今存活項目只有5%,90%的項目處於非活躍狀態。幣圈的投資建立在區塊鏈的基礎上,偽創業公司利用巨額的投資回報引誘投資者入局。最負盛名的幣圈龐氏騙局應該屬萊特中國,他們宣稱未來微信之間的交易、包括微商都會使用他們發行的“微商幣”進行結算,而後被曝圈錢2億後跑路,公司注冊地址也已人去樓空。投資者在面對擁有華麗外表的投資產品時,應該也要注意避免美麗陷阱。

  第三,警惕幣圈“借鏈還魂”。說到底,在ICO遭到國家的嚴厲監管後,虛擬幣交易平台變換手法,披著區塊鏈外衣行發幣之實的機構不在少數。所謂幣圈的投資,更多的是不法分子打著“金融創新”“區塊鏈”的旗號,通過發行所謂“虛擬貨幣”“虛擬資產”“數字資產”等方式吸收不法資金,侵害公眾合法權益。一名合格的投資者應該警惕發幣者再次上演“借鏈還魂”的戲法,從而避免自己成為一顆待割的韭菜。

  百度、騰訊等大平台對發幣機構的禁令,讓野蠻的幣圈迎來了肅清時刻。但即便實在一地雞毛的現狀中,也不乏想趁機“撿漏”的投資者。而從當前市場上看,截至8月21日,CoinMarketCap的數字貨幣總市值2115億多美元,較最高點已經跌去四分之三。幣圈的泡沫即使美得再斑斕,在陽光的照射下,終究會破滅。想枉顧國家的禁令入場幣圈,瓜分這塊“蛋糕”的投資者,需要理智看待,不要成為偽區塊鏈中莊家待割的韭菜。

責任編輯:唐婧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