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藥師說葯】葯之國老——甘草

甘草是葯之國老,有「十方九草」之美譽,又名國老、美草、蜜甘、粉草、甜根子、棒草等。對於甘草「國老」一名的由來,古人雲:「諸葯中以甘草為君,功能調和諸葯,遂有國老之號。」梅堯臣《贊甘草》詩雲:「去與秦人采,來扶楚客衰。葯中稱國老,我懶豈能醫?」《本草綱目》曰:「甘草協和群品,有元老之功,善治百邪,得王道之化,可謂葯中之良相也。」張景嶽《本草正》記載甘草「得中和之性,有調補之功……服氣葯入氣,隨血葯入血,無往不可,故稱國老。」

甘草味甘,性平,歸心、肺、脾、胃經。其功效為補脾益氣、祛痰止咳、緩急止痛、清熱解毒、調和諸葯。主治脾胃虛弱、食少便溏、咳嗽氣喘、腹部或四肢拘攣疼痛、葯食中毒等。甘草生用性微寒,長於清熱解毒,如單用生甘草水煎,分數次服用,可以解食物中毒或藥物中毒;蜜炙藥性微溫,並可增強補脾益氣、緩急止痛以及潤肺止咳作用。一般宜煎服1.5-9克,或入丸、散。

甘草雖然應用配伍廣泛,但中藥配伍禁忌「十八反」中言「藻戟芫遂俱戰草」,即甘草不宜與大戟、甘遂、芫花、海藻同用。對於濕盛中滿者,或使用排鉀利尿劑的患者,不宜大劑量久服,因會導致水鈉瀦留,引起水腫。

炙甘草配伍黨參、白朮、茯苓,主治脾氣虛弱、食少便溏,如四君子湯;配人蔘、桂枝、生地黃,治療氣虛血少、脈來結代、心悸、短氣,如炙甘草湯;配伍杏仁、貝母、桑葉用於肺熱燥咳,如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等引起的咳嗽,痰少,難咯或乾咳無痰,如桑杏湯;配伍白芍組成芍藥甘草湯,

治胃痛、腹痛、四肢拘攣疼痛屬肝陰不足者。而生甘草配伍金銀花、蒲公英,可用於瘡癤腫毒;與桔梗、玄參、麥冬同用組成玄麥甘桔含片,治療陰虛火旺之咽喉腫痛、口鼻乾燥;配瓜蔞、黃芩主治咳嗽痰黃而稠屬肺熱者;配烏賊骨、陳皮治療胃及十二指腸潰瘍;配滑石組成六一散,治療夏季中暑,表裡俱熱、煩躁口渴、小便不利、嘔吐、泄瀉;配茵陳蒿治療傳染性肝炎屬濕熱者。

甘草為豆科植物甘草、光果甘草或脹果甘草的乾燥根及根莖。甘草根呈圓柱形,表面紅棕色、暗棕色或灰褐色,有明顯皺紋、溝紋及橫長皮孔。質堅實而重,斷面纖維性,黃白色,有粉性,橫切面有形成層環紋和放射狀紋理,有裂隙。

根莖圓柱形,表面有芽痕,斷面中部有髓。氣微,味甜而特殊。甘草主產於內蒙古自治區、山西、甘肅、新疆等地。以外皮細緊、有皺溝、紅棕色、質堅實、粉性足、斷面黃白色者為佳。

光果甘草根及根莖有的分枝,外皮灰棕色,不粗糙,皮孔細而不明顯。

脹果甘草根及根莖木質粗壯,有的分枝,外皮粗糙,多灰棕色或灰褐色。質堅硬,木纖維多,粉性小,根莖不定芽多而粗壯。

甘草主要成分為甘草皂苷、甘草黃苷、甘草素、甘草醇、甘草多糖及7-甲氧基香豆精、傘形花內酯、β-谷甾醇、氨基酸等。其藥理作用包括腎上腺皮質激素樣的作用,增強免疫,抗變態反應,抗炎,抗病毒抗菌,抗潰瘍,抑製胃酸,

保肝利膽,鎮咳祛痰,降脂和抗動脈粥樣硬化,解毒,抗腫瘤等。臨床可用於治療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傷風感冒、慢性肝炎、高脂血症、冠心病、腫瘤或配合腫瘤化療等。

甘草不僅功效甚廣,而且味道甘甜,故以下分享幾首有關甘草的葯膳。

1 甘草飲 原料:甘草10克。製法:以開水沖泡。代茶飲。功效:補脾益氣。常服可治療咽炎。

2 紅茶玫瑰粥 原料:甘草、紅茶各6克、金銀花10克、玫瑰花4克、粳米100克,白糖適量。製法:甘草、紅茶、金銀花、玫瑰花加水適量煎煮,沸後去渣,加入粳米同煮成粥,可調入白糖。功效:補益脾胃。常食能消食化痰,清心明目,尤其適用於急慢性咽炎。

3 甘草蜜粉粥 原料:甘草9克,蜂蜜20克,米粉5克。製法:先用水煎煮甘草,去渣取汁,加入米粉和蜂蜜,煮成稀粥。功效:益氣養胃、安蛔和胃。適用於吐涎、脘腹疼痛而脈弱者。

◆聲明:本平台部分文章、圖片和資訊系來源於互聯網,轉載僅供傳遞資訊或供個人學習、交流,並非贊同其觀點和對其內容真實性負責。轉載文版權內容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如轉載稿涉及版權問題,請立即聯繫我們,以便及時更改或刪除。中國藥房雜誌社對原創內容擁有版權,任何人或部門若需複製、轉載、摘編,須完整註明出處及標明作者,否則本社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本平台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

◆網文投稿、合作、意見或建議請致電023-68586827或E-mail至[email protected]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