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皖系軍閥中落水的文臣武將,丟光了段祺瑞的臉面

北洋大時代道德篇(九十一):陷於不義,生不若死。

北洋末年,日軍中的“中國通”阪西利八郎對當時的南北局勢做出判斷:“混亂和困頓的原因,是北方的軍閥沒有所謂的主張,只是不顧一切地擴張地盤、培養自己的軍隊或者搶佔土地等,南方則是賣弄所謂的虛設主義,這也不過是為了擴充地盤的喧鬧而已”。所以,臥榻之側日軍的狼子野心也逐漸膨脹。民國二十二年,日軍進攻熱河前後,板垣征四郎來到北洋軍閥寓居的天津活動,親自登門拜訪這些曾經在北方呼風喚雨的人物,目的不言而喻。日軍原本希望請段祺瑞出山,畢竟“段芝老”的威望,在北洋遺脈中屬於睥睨群雄的存在。要說日軍打過段祺瑞的主意,因為“老驥伏櫪”的“段芝老”,一開始的態度並不明晰。

畢竟,曾經追隨段祺瑞的安福系舊部,一直都在四處運作,為其重回廟堂鋪路搭橋。所以徐樹錚之死,除了私仇,其實還夾雜著刀光劍影的廟堂之爭。而段祺瑞的真實態度,一直讓人捉摸不透。民國十六年,段祺瑞曾應原山東督軍田中玉的邀請,前往日軍控制下的大連居住過一段時間,當時有風聲說段祺瑞將與日軍有新動作。比較有意思的是,段祺瑞在天津時,竟然還和溥儀去拉關係,但這兩人都放不下架子親自到對方寓所拜訪,於是相約在溥儀生父載灃家中見面,不過結果是不歡而散。其實段祺瑞最在意的當屬南方的態度,他願意“隨時就道”,儘管只和那位名“志清”的學生見過一次,而自己的門生王揖唐卻屢次登門拜訪。

但是,王揖唐勸說“老師的事業皆在北方,雖然現在家裡窮,但將來總有出頭機會,千萬不要南下”,言外之意,是拉著段祺瑞一起落水。對於王揖唐的勸阻,段祺瑞十分不滿,他對家裡人說:“王揖唐不懷好意,我要教訓他。”待王揖唐再來,段祺瑞便直言對他說:“你自己也好好想想,不要對不起祖先、父母和祖孫後代,我決計到南方去,以後不要再來多說。”民國二十二年一月二十一日,年近七旬的段祺瑞,攜家人乘津浦特快加掛車離津南下,次日中午抵達南京。與其毅然南下相比,除了多次登門的王揖唐,皖系軍閥中落水的文臣武將有很多。

最終,段祺瑞一直信任有加的王揖唐,雖曾官拜北洋陸軍上將,也是頗有名望的“國學大師”,卻為了附逆而上竄下跳。皖系軍閥中落水的重量級人物還有梁鴻志,此人是一個純文官,認為取勝無望,遂投靠日軍。還有一位地道的蠻橫武夫張敬堯,此人被日軍拉攏後即選擇落水,不過還未來得及出山,就被偵知後清除。此外,還有一位典型的落水軍閥,雖然不算是純粹的皖系軍閥,但是與段祺瑞同輩,七十多歲的年紀,還扮演著“牆頭草”的角色,這個人就是江朝宗。這些曾經托護在皖系軍閥羽翼下的文臣武將,與掌門人段祺瑞的操守相比,實屬丟光這位“北洋之虎”的臉面,那是一種深明大義的倔強,也是一種孑然而行的本真。

參考資料:《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菜根譚》、《日軍炮火下的北洋軍閥》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