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金李:如何才能守護好自己的錢袋子?

  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金李

  “你看上了人家的利息,而人家看中了你的本金”是理財中最痛的領悟。如今,理財產品是個人投資者管理財富的重要方式。然而,此前民生銀行30億元“假理財”等事件,依然讓人感到唏噓、背後發涼。選擇理財產品時,究竟該如何將風險降至最低?在大資管背景下,打破剛兌成為大勢所趨,“躺著賺錢”的時代即將終結,我們又該如何提高甄別能力呢?

  在我看來,你需要堅持以下三個原則。

  原則一:不盲目追求高收益率

  收益率是大家購買理財產品時最關注的指標,然而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感受:“為什麽實際到手的收益會低於之前承諾的收益?”這裡我們需要厘清一個概念,那就是預期收益率。所謂預期收益率,是根據已知信息預測得到的收益率,重點在於“預測”,千萬別誤以為是承諾。如果你以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來計算未來收益,那就是刻舟求劍了。

  銀行的一些低風險理財產品可以達到甚至超過預期收益率,而一些互聯網平台上的理財產品雖然打著高收益旗號,背後卻同時存在著“負收益”的巨大風險。比如,前兩年很多不法分子借著“P2P”“區塊鏈”噱頭非法集資,預期收益率達到10%甚至20%,起初他們讓你嘗點甜頭、賺點小錢,後來大筆資金進來後就卷款消失。很多人為此損失了多年積蓄,甚至是傾家蕩產。高收益往往意味著高風險,既要高收益又要低風險,是一個無解的難題,畢竟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在以前的剛性兌付環境中,理財產品相對風險較低。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自身發行的理財產品,尤其是大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實際的違約概率幾乎等於零。因此,一直以來我們習慣了銀行理財產品的“神奇”。比如,“中信理財之惠益計劃成長系列5號3期”這款產品,在存續期內發生账面虧損41%,最終卻向投資者支付了6.2%的收益。不過,這樣的“奇跡”隻屬於以前了。未來,隨著資管新規的實行,打破剛性兌付成為必然,這些虧損最終將全部落在投資者身上,“沒有風險,只有收益”的時代已經過去。

  原則二:從源頭上尋求信任

  投資任何一個理財產品,都不能在一無所知的情況下莽撞進場,否則就很可能成為被收割的“韭菜”。大家在選擇理財產品時,一定要考慮機構的資質和實力,仔細查看合約和理財說明,弄清楚募集資金的流向。畢竟,底層資產的保值增值能力是保住本金、產生收益的源泉。

  資產新規實行之前,資金池模式讓銀行資金端有了銀證信以及基金子公司通道,這樣一來幾乎可以繞過一切限制,銀行理財也就存在了影子銀行、龐氏騙局的可能。此外,為了躲避監管,很多金融產品都設計得非常複雜,中間嵌套很多層,比如銀行用部分理財資金買了信託產品,形成第一層嵌套;信託公司又把這筆錢投向了資管計劃,形成第二層嵌套;資管公司又用這筆錢去投資保險,形成第三層嵌套,依次類推。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中,監管層既無法識別最終投資者,也無法判斷底層資產,造成風險在金融體系內不斷積累。2018年4月27日,央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聯合發布《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資管新規”用新的規則對整個資產管理行業進行了規範約束,其中“規範資金池”和“消除多層嵌套”就是主要兩點。

  未來,大家在選擇理財產品時,既要關注理財產品收益,又要關注理財產品的投資標的和風險。這樣一方面有助於個人降低投資風險、養成良好的投資習慣,另一方面也利於整個金融市場的健康運行。另外,大家可以通過在“中國理財網”輸入理財編碼來查詢理財產品是否正規。

  至於那些民間高息理財平台,往往通過編故事、利益誘惑來讓個人投資者乖乖掏錢。大家有沒有想過這樣一個邏輯:平台給了你8%甚至15%的利息,它要從哪裡賺取更高的收益呢?為什麽平台不從銀行低成本貸款,而跑來向你高息借貸呢?市面上的高息理財產品存在不少將爆未爆的雷,我不鼓勵、不建議你盲目進場投資。

  原則三: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美國經濟學家威廉·夏普認為,風險互相抵消所帶來的波動性降低,是資本市場不多見的、真正的“免費的午餐”之一。資產組合通常具有這樣的特點:一種資產升值時,一種資產可能貶值,這樣一來升值和貶值的部分會有一定概率互相抵消,從而降低整個資產組合的風險波動性。我們平時常說的風險分散化原則,就是指把相關性不高的資產放在一起,在不改變平均收益的情況下,使風險互相抵消。

  因此,個人或者家庭所擁有的財富不應該集中在單一資產上,否則不論這個資產看起來多麽完美,都意味著喪失了資產組合抵消風險的機會。大家千萬不要為了多2%或3%的收益率就把所有資金都投到一個理財產品上,萬一真的看走眼踩到了“雷”,就會傷筋動骨、影響到正常生活,實在得不償失。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人對“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中的“籃子”有著不準確的理解。P2P等龐氏騙局頻現的時候,網上有個段子流傳甚廣,說自從一個人學會了分散投資,知道雞蛋不要裝在一個籃子裡,他就“聰明”地把資金分散到了多個P2P平台,結果後來的所有維權群裡都能看到他的身影。其實,這裡的“籃子”是指更廣譜的大類資產,在具體實踐中往往包括銀行存款、銀行理財產品、房地產、股票、債券、信託、P2P、公募基金、陽光私募、PE、VC、保險、外匯、海外資產、商品(黃金、白銀等,也包括古玩字畫)以及供應鏈金融等。

  俗話說“財不進急門”,判斷、選擇理財產品時,你一定要保持理性、慎之又慎,不被利益所誘惑,不被話術所洗腦,為每個投資決策負起責任。只有規避了市場中魚龍混雜的陷阱,將投資風險控制在可接受、可處理的範圍內,才能最終獲得理想收益。

  (本文作者介紹:)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