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深圳叫停新增共享單車,一刀切真的好嗎?

最近兩年,你會發現共享單車是最不受歡迎的新經濟模式。幾乎所有媒體都譴責共享單車。浪費資源,擁堵路線,這些都是常見理由。政府限制網約車,通常會引起輿論反彈。可是管制共享單車,幾無阻力。去年9月,深圳就禁止共享單車投放,媒體風平浪靜。我是今天才知道這條規定。

共享單車為什麽不受歡迎?罪名之一是資源浪費,罪名之二是佔用公共太空。

第一個罪名似乎顯而易見。在媒體上,我們見到的共享單車遺棄破壞,簡直不要太多。單車被拆掉輪子,卸掉後座,掛在樹上,扔進河裡——這時你會佩服有些人搞破壞簡直富有創意。堆積如山的“單車墳場”,是密集恐懼症者的噩夢。單從鋼鐵支架的廢棄而言,確實是浪費。

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資源浪費。且不說廢棄單車大多回收利用,只是這些單車滿足騎車人的出行需求,這項福利往往被忽略。衡量一項產品是不是浪費,看這個行業是否賺錢就可以。只要共享單車賺錢,這項產業的“資源浪費”就是值得,就像我們不能因為輪胎廢棄就拒絕汽車。

共享單車賺錢嗎?目前來看,前景還不明朗。大概判斷,這個行業有利可圖,前景值得期待。因為它是一條產業鏈條,涉及出行收費,地圖周邊,智能設備,單車製造,還有海外市場,這些都是金礦。誰能在市場站穩腳跟,後續將是很賺錢的生意。各路巨頭資金湧入,也許就是證明。

共享單車有沒前途,說句難聽話,這不是許多膚淺的媒體所能判斷。投資者比他們更關心這個問題。共享單車的投資者,並不是數量眾多的“散戶”,而是中國最頂級的幾個投資巨頭。

共享單車的第二個罪名是佔用公共太空。這一條更確鑿,也是政府管制單車數量的主要理由。

一個城市該擁有多少共享單車?這是很難回答的問題。深圳共享單車的數量大約是89萬輛,夠多吧。事實上,從擁有20萬輛共享單車起,深圳“共享單車過多”的爭議就沒有停止。

去年7月,深圳共享單車數量接近60萬輛,媒體一番報導,這是觸發政府限制新車的主要原因。新的品牌被禁止在門外,隻留兩家巨頭。即便只有兩家競爭,他們也在積極增加投放。政府禁令把尾隨競爭者截斷在門外。

一些區域,共享單車堆積如山怎麽辦?這是產權缺失的問題。產權明確的社區和公園,這種情況就少見。他們會畫出停車區,或乾脆禁止單車進入。很多城市執法者也在這麽做,效果顯著。那些混亂的車輛堆積場所,欠缺的是治理能力。

騎車人不守規矩,亂停亂放,擾亂交通秩序,這個問題也有治理方法。共享單車都已進化成了智能鎖,系統裡都有個人資訊。說白了,這是類似於違章停車的抄牌治理。哪些人違章,系統記錄很方便。

去年年底,深圳上萬人因闖紅煤等違章行為,被禁止騎共享單車。這項處罰將記載入檔,影響個人的品格紀錄。針對違章者的處罰,利於提高公眾的道德水準。

一條街上該有多少餐廳酒店,外界尚且難以估計,更不要說一個城市的單車數量。決定單車數量的,只能是市場需求。

每一輛單車投放,都有很高的成本。沒有哪家公司會在一個城市裡無限投放新車。一旦數量太多,單車騎乘率就會降低。迫於成本壓力,他們只好收回車量,投放到更急需的城市。

共享單車拚到最後,一定是大數據公司。誰投放得更精準,單車利用率最高,控制成本的效率更高,誰才能賺到錢。這個行業拚得如此激烈,原因很可能是:先發優勢不重要,真正的壁壘是技術和運營。誰家大數據實力強,擅長控制成本,誰就有機會勝出。

“押金去哪了”,這是共享單車廣受質疑的地方,甚至被認定為龐氏騙局。有人因此斷定,沒有押金收益,共享單車不可能賺錢。可是一些新興品牌崛起,打消很多人的顧慮。比如說,滴滴的青桔單車喊出全面免押金,進入成都一個多月,就拿到當地管理部門組織的考評第一名。主攻二三線城市的HelloBike也對芝麻信用分650以上用戶免押金。押金沒有了,只能拚實力。

深圳禁止新共享單車品牌進入,有的人支持,我的態度則很審慎。從經濟學觀點看,這是人為製造壁壘。一個市場該有幾個競爭者,是兩家還是更多,我不敢確定。也許共享單車只能有一個巨頭,那也應該是競爭的結果,而不是禁令。

認定市場已經飽和,無需更多品牌,這是對競爭的無知。中國互聯網若滿足於“四大門戶”,哪來後來的BAT?BAT 的提法據說過時了,因為還有強大的挑戰者。共享單車大戰的結果是什麽?競爭遠未結束,我沒有答案。我對市場保持敬畏。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