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子宮腺肌症和子宮內膜異位症是一樣的病嗎

抽出一點時間,專門來提供這些知識,讓各地子宮腺肌症患者來學習。子宮腺肌症和巧克力囊腫過去都歸屬於子宮內膜異位症範疇,隻不過近十年分別將它們稱呼罷了!它們的發病機理是差不多的!目前仍然有些醫院的醫生稱子宮腺肌症仍然為子宮內膜異位症,而將子宮異位症稱之子宮腺肌症。二者基本相通的!

下面則是轉自西醫的病理知識對子宮腺肌症的闡述,一併整理給各地子宮腺肌症患者去瀏覽和了解,來增加對子宮腺肌的認識:

我們知道子宮內膜異位症是婦科的常見病、多發病,指具有生長能力和功能的子宮內膜組織種植在子宮腔以外部位而引起的疾病,為生育期婦女常見的一種良性浸潤性疾病,屬婦科疑難病之一。子宮腺肌病是由子宮內膜侵入子宮肌層引起的一種良性病變。病理上見子宮肌層肥厚,肌壁間有呈島狀分布的子宮內膜腺體與間質,伴平滑肌纖維增生。是臨床上常見的婦科疑難病症,其主要臨床表現為進行性加重的痛經和月經周期量增多。

專家介紹:

①真正的子宮體的內膜異位症是指盆腔子宮內膜異位累及到子宮的病變,存在於子宮體的漿膜面及漿膜下肌層,是宮腔子宮內膜異位症的一部份。

②而子宮腺肌病則指子宮內膜腺上皮和間質異位在子宮肌層內可累及宮頸肌層,即稱宮頸腺肌症。

③又如在鏡下僅見到子宮內膜間質而無腺體則稱為間質性子宮腺肌症。因其生物學行為類似惡性,屬於低度惡性,有別於子宮腺肌症的良性特點,所以子宮腺肌病目前被認為是一種獨立的子宮疾病。

④有的超音波醫生根據影像的改變有時也稱之為「子宮腺肌瘤」。子宮腺肌瘤在臨床表現差異很大,有些婦女並沒有明顯的癥狀,但多數患者都深為此症所苦,因子宮肌層中異位的內膜組織一到月經周期周期時也會出血,經血積在肌層無法排出,引起劇烈的痛經,另一方法肥厚的子宮收縮不良,造成經血過量,在有些婦女甚至造成慢性貧血,引起健康的嚴重受損。

⑤超音波醫生稱之「子宮腺肌瘤」也是根據以下3個方面的依據 A、子宮內膜異位症在肌壁時或異位內膜在子宮內; B、同時合併肌瘤或合併外在性子宮內膜異位症; C、或內膜異位症在肌瘤內故均簡稱為「子宮腺肌瘤」;

⑥超音波影像特徵有以下5個方面以便患者了解。 A、子宮呈非對稱性增大, 但一般不超過孕3個月大小,失去正常子宮形態,呈局限性隆起; B、腺肌瘤內部回聲不均勻,邊界欠清晰,無包膜邊緣不規則,該部宮腔線前移; C、有的病人在月經周期期或月經周期後在腫物內有散在的小暗區(描述為點狀回聲) D、部份病人合併有卵巢「巧克力囊腫」; E、在與子宮平滑肌瘤的區別上,主要是在超聲波檢查表現不同。肌瘤大多數呈現規則外形的腫塊,而子宮腺肌瘤則是邊緣不規則的子宮壁肥厚。

子宮腺肌症及子宮內膜異位症的臨床癥狀都基本一樣,沒有多大的區別,所以,在不同醫院內的在超音波檢查結論中出現子宮內膜異位症或子宮腺肌症時,二者並不衝突,不必過分介意到底是哪一種,應該給予積極的先嘗試保守治療,然後再考慮選擇全切子宮治療的思路!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