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李雅軒太極拳精論評賞(四)

文|網路 編輯 | 禪音

古箏太極音樂純音樂

1

太極拳的功夫,不外乎是動靜開合而已。它雖是靜,但靜中藏動機;雖是動,但動中存靜意。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其特點是靜中之動,雖動尤靜。動,所以活氣血,靜,所以養腦力。動靜結合,身心皆練,內外一體,剛柔相濟。每一動,其身勢、腰腿、氣息、神識,無不配合恰當。其運用不尚拙力而用技巧,以柔克剛,逆來順受,故可以變化自如,此皆由於沾、粘、綿、隨,不丟不頂,故可以隨心所欲。功至極深,能使對方來力盪空,如捕風捉影,無用武之地。

[評賞]此乃太極拳總綱。太極拳的運動特點、效用、練功方法、攻防技巧,乃至最高境界,皆敘述完備。太極拳之特點,雅翁高度概括為「動、靜」二字,若真正悟出動靜之關係者,即入太極拳之門也。靜藏動,動存靜,動靜互根。老論曰:「靜中觸動動猶靜,因敵變化示神奇。」靜即是動,動亦是靜,和諧了這似乎矛盾的對立概念,即入道也。

2

太極拳的練法,其最重要的是身勢放鬆,穩靜心性,修養腦力,清醒智慧,深長呼吸,氣沉丹田等。假如練時動作散漫,氣意上浮,那就對身體無甚補益,所以太極拳的功夫,對氣沉丹田這一規則是很重要的。然而太極之氣沉丹田怎樣可以作到呢?那就必須先松心,後松身,心身俱松以後,其意氣則自然可以達到丹田了,而不是使硬力將氣意壓到丹田去的。如果用硬力將氣意壓下去,那就會弄得周身不舒服,甚至身體發生疾病,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學者應當多加註意。此外,尚須平時注意精神上的修養,以作功夫的輔助則更好。

[評賞]何為丹田?中國曾經是最大右派的章乃器先生在他著的《科學的內功拳》一書裡,專門把一般人視為神秘的「丹田」作了說明。「在道學和內功拳裡面,丹田是認為很重要的。關於丹田的位置問題,有種種不同的說法。」——有說在兩目之間,其餘的有說在臍下二寸,有說在臍下一寸——他認為,「其實所謂丹田,不過是一個注意點或者內部的緊張點」,他並認為,「古書裡「運氣丹田」四個字,是極端有害的。本人愚魯,至今也未理解何為氣沉丹田。竊以為先把小腹自然松垂,不要無意的凸,也不要有意的收,為好。至於氣是否沉到丹田,暫不考慮為妥。」

3

在練時,先將全身放鬆,尤其是兩臂,要松得如繩兒拴在肩上一樣,不可稍有拘束之力。以腰脊之力牽動兩臂,穩靜地出動,將一趟拳演變出來,非四肢之自動也。

在動時,要以心行氣,以氣運身,以腰脊率領,牽動四肢,綿綿軟軟,鬆鬆沉沉,勢如行雲流水,抽絲掛線,綿綿不斷,又如長江大河,滔滔不絕。

在練功之時,要以神走,以氣化,以腰領,以意去,內外一體,心神合一,神氣貫串,上下一致,久而久之,便會養出非常的靈覺來。

[評賞]四肢各節,如繩相系,則轉動自如。若四肢有斷開的感覺更妙,但要做到能斷能接,能停能隨,方如繩相系。腰脊之力牽動兩臂」,這裡要注意三個問題,一是身體變動的源動力是腰脊;二是牽動的「牽」字用得極為準確,要用心體會;三是牽動的是兩臂,不是肩,還要補充一點,還要牽動腿腳。所以有「非四肢之自動也」。四肢自動是練拳大忌,切記切記。後條明確提出了「腰脊率領,牽動四肢」,也是對上條的補充。「神走、氣化、腰領、意去」太極拳就是這樣動的!注意:沒有用「力」喲。

4

為了功夫的增進,要經常不斷思悟其中的道理。每練功時,如何有虛無的氣勢,如何才有鬆軟沉穩的情形,如何才有丹田之沉勁,如何才有綿綿不斷的味道,如何用意不用力,如何身勢經常保持中正,如何有滿身輕利頂頭懸的意思,如何才有入裡透內之勁道,如何打松凈之勁,如何以心意之去,如何以神經之動,如何能來之不知,去之不覺,打人於不知不覺之中。在出動時,心裡應如何作想,如何形態,如何神氣,如何出手,若無所為而又有包羅萬象無所不為之氣勢,這也是很要緊的。假若是出手有所為,心裡先有一個主觀的定見,那就恐顧此失彼,掛一漏萬,流於外功之明勁,成了多著多法之硬功拳的情形了,此理不可不知。

[評賞]這些是原則要求,非此即不是純正的太極拳。但練拳時最好不要想得過多,把這些要求當作檢驗標準,偶爾用這些標準檢查一下自己的拳架和推手就行了,不要太著意。在這裡雅翁提出要區分內功拳與外功拳的問題,內功拳是無所為而又無所不為,出手沒有主觀的定見,而外功拳是「多著」「多法」的名勁,即講求招術技巧的更功拳了。

5

練體以固精,練精以化氣,練氣以化神,練神以還虛,這是太極拳的四步功夫。學者宜本此方向細細體會,才能練到妙處。

[評賞]這四句原是道家內丹修鍊的功夫境界,雅翁將此移入太極拳的修鍊過程,所以其藝必獨標新於武林也。練體以固精,即是練架子的功夫。在筋肉方面,使其增強彈力。在關節方面,使其增強活動。在骨骼方面。使其堅實,精髓充滿。練精以化氣 練精以化氣,即是行功養氣之功夫,使其飽滿之精髓,化成充實之中氣。練氣以化神 即是養氣藏神之功夫。在練得氣足精滿之後,再朝夕鍛煉下去,即會發現神明的靈智。有了這種靈智,無論用之於任何事務,都可以達到適當之處,不獨是打拳推手而已。練神以還虛 即是在靜極默篤之後,養虛靈之功夫。在練出了神明靈智之後,又將它藏於內心骨骼之中,含而不露,從表面看來,似乎什麼也沒有,然而在實際上,它是包羅萬象的,無所不有的,無所不為的,無所不然的。如以絹裹明珠,光澤內藏,能普照一切。(疑是雅翁自注。)

6

在呼吸方面,務須深長,使呼吸趁著緩和的動作而鼓盪,又要使緩和的動作,趁著呼吸的鼓盪而開合,並須作得自然而順隨,這才是正確的練法。穩靜安舒可以蓄神,呼吸深長可以養氣,久而久之,則神氣自能充實,身體健康也自然增進。

[評賞]呼吸方面,不必過多注意,至於與動作相配合的開合鼓盪,須要「久而久之」才能「自然而順隨」,不可免力為之。

7

太極拳所講的柔軟,是指周身均勻,配合一致合度。而不是腳翹得特別高,腰折得特別彎,這樣不合生理的局部的特殊的柔軟。在太極拳的功夫方面,只是有些軟活柔動還是不夠的,雖要在這些軟活柔動中作到均勻有沉著的心勁和雄偉的氣勢才夠味。這種雄偉的氣勢及沉著的心勁,是在身勢氣魄之內含而不露的,不是擺在外面的。

[評賞]「局部的特殊的柔軟」在競賽套路的太極拳中卻是優秀標準,雅翁斥之為「不合生理」,習那類太極拳者,可深思。特別要注意「只是有些軟活柔動還是不夠的」這句話,雅翁要求必須作到均勻、有沉著的心勁、雄偉的氣勢,而且要含藏不露,不要擺在外面。這是切中時弊的,可能許多太極拳家還沒有認識到它的重要性。「軟和柔動」是因為肢體放鬆而成的。但當「松」成了太極拳的特色和普遍追求的密訣時,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已經走錯路了。雅翁此處為何把「只是有些軟活柔動還是不夠的」這句話提出來呢?因為松只是太極拳的手段和結果,決不是目的。單純求松恰恰得不到真松,這是相當一批太極拳愛好者走入的最大誤區。難道太極拳不需要松嗎?非也,太極拳的松的境界是無限的,但是,它不是為了松而松的,太極拳更為重要的是穩靜,只有穩靜才能「均勻」、才能「沉著」、才能「雄偉」又「含藏」。

8

練剛勁不如練柔勁,練柔勁不如練鬆軟,練鬆軟不如練輕靈,練輕靈不如練虛無。虛無的氣勢,才是太極拳最上層的功夫。其主要的練法,是以心行氣,以氣運身,以意貫指,日積月累,內勁自通,拳意就能上手。四肢是外梢,不可自動;胯為底盤,務須中正,以思想命令於腰脊,以腰脊領動於四肢,尚須以神氣相配,上下相隨,完整一氣,否則非太極拳功夫。

找上下相隨,是初步的練法;找輕靈綿軟,是中乘之功夫;找虛無所有,才是最後的研究。蓋輕靈仍有物也,如到虛無則無物也,則一切無不從心所欲,以達通玄通妙之境界。

[評賞]此條把太極拳練法之秘訣已經說透。但是,前四步功夫可以說是遞進功夫,一步比一步高級。但雅翁並非要求練拳者必須要經過這幾個階段,而是要求直接追求「練虛無」最上層的功夫。老子曰:取法乎上,得乎其中。虛無乃太極拳之最高境界和最高標準。照此方向努力,由上下相隨——輕靈綿軟——虛無所有,循階而進,「以達通玄通妙」的最上乘功夫。竊以為練太極拳始,即應以練虛無為目標,,不必退而求其次也。上下相隨(初步練法)、輕靈綿軟(中乘功夫)、虛無所有(最後的研究)、通玄通妙(從心所欲),是四個階段目標。具體練法雅翁說的也很簡單,胯必中正,腰脊領動,四肢不自動,上下相隨,完整一氣。做到這幾點,就可以說是「以心行氣,以氣運身,以意貫指」了。

09

太極拳的功夫,要細細體會功夫中的精微奧妙。所以太極拳的功夫,只靠操練還不行,需要用「悟」。用悟就必須緩慢,必須穩靜,如不緩慢穩靜,就悟不進去,悟不進去,就找不到太極拳的味道。如練時太快,非但不能蓄神養氣,即內外各部之配合亦必難作到恰到好處,故發勁不充實,氣勢亦不驚人。

[評賞]「精微奧妙」道出太極拳的高難度,拳論有言:「差之毫釐,謬以千里」,決非危言聳聽。太極拳是一個非常細緻的活動,不是靠「操練」而成,需要用心去「悟」,就是要多用思想,多用智慧。在練拳過程只有在「穩靜」中才有可能多用思想,所以穩靜是練太極拳的最佳方法。只有穩靜,才能品味,才能蓄神養氣,只有穩靜,才能做到周身一家,才會有充實的內勁,驚人的氣勢。

10

練太極拳神氣內斂,收藏入骨,虛靈之氣布滿全身。要輕有輕,要重有重,輕者如百無所有,重者似泰山立崩,此言其虛靈之妙用也。但虛靈必先從實在處做起,輕快也必在沉穩上著手。功夫日久,始能得到真正的輕快虛靈。若初學講輕快,必致一身零亂不整。若初學講虛靈,必致流於漂浮,毫無作用。

太極拳是無為無不為之功夫,出手虛妙無比,包羅萬象。萬不可專於一手一勢之作用,否則必掛一漏萬。蓋大道一以貫之,得其一而萬事畢。

[評賞]雅翁把太極拳最上乘功夫「練虛無」的效果展現出來了,「出手虛妙無比,包羅萬象」,也就是「要輕有輕,要重有重」。輕重這一對矛盾雅翁把它融為一體,成為一枚分幣的兩面,既能區分,又不能分割。所以,輕靈有實處,輕快有沉穩。否則即「零亂漂浮,毫無作用」。非功夫日久,不能悟也。「一手一式之作用」即外家功夫,其病在掛一漏萬,若隻注意一手一式,則丟棄其餘,無整體也。太極「大道一以貫之」的一,指要用「無為無不為」的理論來貫通太極拳的全部和始終。「得其一而萬事畢」的一,即貫通太極大道的「無為無不為」的思想理念,此為老子思想的核心和精華,懂得並實踐這一個理念,就「萬物皆備於我了」。東方思維即是整體思維,全局觀念。另解「一」,即整體之一致,也通。

11

上有虛靈之神,中有腰脊之勁,下有丹田之氣,三者合一,內外一體,動作無不適宜矣。然一切皆由自然中求之,不可在局部上找。若專想沉氣必為氣滯,如專想提神必為神拘,非大道自然之功矣。

功夫不外神、氣、體三者之修練,然以練神為主,練氣次之,練體為初步。所謂神者,周身虛靈之氣勢,莫測之動作,輕快變化之謂也。所謂氣者,呼吸沉著之氣,非強行呼吸之謂。所謂體者,穩靜安舒,動作輕靈之謂。練神者不離氣,不離體,不過以神為主。練氣者,亦有神,亦有體,不過神的成份少。練體者,亦有神,亦有氣,不過不知神之妙用耳。

[評賞] 清劉熙載曰:「學書通於學仙,練神最上,練氣次之,練形又次之。」雖談書法,但學書與修道,其理一貫。練太極拳者,若同時習練中國書法,不僅有文武互補之益,兼得異曲同工之妙,不亦樂乎。如何修鍊,雅翁強調,神也好,意也好,體也好,既有主次之分,更要「不可在局部上找,由自然中求之」。「專想提神」則必為神拘,「專想沉氣」則必為氣滯,太極拳最忌「專想」,一有專想,則掛一漏萬矣。太極拳追求的是「大道自然之功!」切記。未完待續......溫馨提示:《太極》微信公眾號部分內容文章通過網路整理,如有侵權請您聯繫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理或刪除;貴在分享,感恩支持!投稿郵箱:viptaiji@126.其他平台轉載請註明:(來源:《太極》)。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