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李雅軒太極拳精論評賞(二)

文|網路 編輯 | 禪音

古箏太極音樂純音樂

1、初學時,從學動作入手,細心模仿,一式一式地學會。此時對一般必不可少的規則:如立身中正、安舒松靜、虛靈頂勁、氣沉丹田,松肩垂肘、含胸拔背、松腰斂臀,呼吸自然、動作和順、用意不用力、上下相隨,內外相合、邁步如貓行、運勁如抽絲,分清虛實、連綿不斷、舉動輕靈、運行和緩等,必須要求逐漸的能夠掌握。同時要糾正姿勢:四肢的部位距離、身勢的重心、所向的方向,進退轉換的姿勢,拳、掌、肘、腕,肩、腰、胯、膝、腳,頭頂脊背的規矩,俱要要求正確。

[評賞]首先,雅翁要求初學者細心模仿,一式一式的學會,這是傳統的司機教徒弟的辦法,非常有效。但是,時代變了,現在生活節奏加快,人心也比較浮躁,已經很難做到了。姑且不說初學者急於求成之難免,更因為是太極拳的進步是整體的進步,好則俱好,不可能哪一式做得好,哪一式做得不好。正如書法一樣,儘管有所謂的「永字八法」的學習方法,即寫好一個「永」字,就通曉書法了,事實證明,這種學習書法的方法是不成功的。竊以為對初學者而言,可以先學部分難度不大的動作姿式,反覆練習,以至熟練,再貫串全套。

其次,雅翁對一般必不可少的規則,已經非常具體了,初學者就照此練功吧。但要知道,太極拳需要心悟體證,其周身關要,先賢論述甚多,雅翁所列規則,歷來奉為經典。但是,具體要求往往因派別不同而各置一詞,同一語句又領悟有別,令後學者莫衷一是,無所適從,以致「差之毫釐,謬以千里」。

據說,雅翁對有些規則的提法還是持有異議的,如含胸拔背在晚年他就有否定的理解。至於具體的拳、掌、腕……等細微處,僅一句話而帶過,「俱要要求正確」。但如何才能算正確,就不是用文字語言能說清楚的了。何況,雅翁傳拳,向來不傳「六耳」,即有第三人在場,他就緘口不言。所以對這些具體而微的要求,散見於各種感想和體會之中。對初學者,雅翁不厭其煩的將周身關要一一羅列出來,就是為了說明太極拳是非常精微細緻整體周到的,切不可大而畫之。

各關節要領,先賢論述甚多,各有各的體會和強調。筆者也為避免語詞不精確而產生歧義,根據自己的理解和體會,曾試探性對全身各關節的狀態和心意的運用重新定義,茲轉於下:

形態的要求脊豎、胯正、胸開、背落、目斂、睛藏、鼻直、舌頂、頷收、頸立、頭浮、腹垂、腰旋、臀穩、腋虛、襠圓、肩定、肘懸膀吊、臂垂、腕斷、指舒、腿穩、膝活、踝松、足平。

整體要求:靜輕慢勻、鬆散通空、圓融無礙、平實不奇、正大莊嚴、靜穆祥和、動靜互根、開合約一、氣聚丹田、勁斂腰脊、如立針氈、自爾騰虛。上列各條,是各相關部位的標準,萬不可刻舟求劍、膠柱鼓瑟。凡此皆是意,過河就棄舟,得魚即忘筌,真學者也。最後還應該指出的是,雅翁反覆要求要抓大體,不要瑣瑣碎碎的找,這是非常重要的提醒。

」溫馨提示:《太極》微信公眾號部分內容文章通過網路整理,如有侵權請您聯繫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理或刪除;貴在分享,感恩支持!投稿郵箱:viptaiji@126.其他平台轉載請註明:(來源:《太極》)。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