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長恨歌》之後,王安憶這部上海新傳的“幸”與“不幸”

王安憶筆法冷靜,果敢,克制,又疏離。小說中陳書玉始終是一位旁觀者,時代的變遷都以身邊人的遭遇來作為一種反射,映襯著社會大潮的起起落落。

冰川思享號特約撰稿 | 姚崢華

作家王安憶最新的長篇小說《考工記》在《花城》雜誌上連載後,最近出了單行本。一如既往王安憶的烙印,筆風細膩,風格鮮明。

《考工記》封面介紹該書是“《長恨歌》後又一部低回慢轉的上海別傳”

讓人好奇的是,小說從上世紀30年代到21世紀的2000年,時間跨越大半個多世紀。對歷史的各個節點,王安憶會如何處理?

1

將小說題作“考工記”,是王安憶的本意,她說,顧名思義,這是圍繞著修葺房屋展開的故事。又以《考工記》官書的身份,反諷小說稗史的性質。

眾所周知,《考工記》是春秋戰國時期的一部手工業技術文獻,記載了各種工藝的規範及體系。如,攻木之工有七種,攻金之工有六種,攻皮之工有五種,設色之工有五種,玉石之工有五種,陶藝之工有二種。分工細密,人盡其能。這本文獻對“工”的見解非常卓越。

歷史上的《考工記》(圖/網絡)

因了“工”,王安憶將男主角陳書玉,在動蕩的大時代背景下,其鮮活個體與祖上老宅溫情脈脈又若即若離相互偎依虛實參照,描劃出一部與春秋《考工記》相呼應的營造史。

面對半個多世紀的世事滄桑離合聚散,王安憶筆端輕輕一挑,用一句“上海的正史,隔著十萬八千里,是別人家的事,故事中的人,也渾然不覺”,這麽雲端夢裡的,就稀松平常地讓男主人翁走過了人生的歷程。

故事梗概是,出生世家的陳書玉,歷經戰亂,回到考究而破落的上海老宅,與合稱“西廂四小開”的三位摯友,奚子、大虞、朱朱,憧憬著展開安穩人生。然而,時代大潮一波又一波襲擊而來,四小開猝不及防,被裹挾著,倉皇應對,各奔東西。奚子成為黨的幹部,朱朱到了香港,大虞退避鄉下,只有陳書玉在學校裡當老師。

“百姓的日子,似乎有恆常的性質,像水一樣,無論從誰家岸邊過,都一逕向前去,這裡斷了,那裡又續上”。書中充滿了王安憶哲理般的句子,就像這幢祖傳的老宅,“木結構的宅院,追究起來,哪裡是個源頭!榫頭和榫眼,梁和椽,鬥和拱,板壁和板壁,縫對縫,咬合了幾百年,還在繼續咬合”,世事的纏繞和生活的膠著,都聚合於木之“工”裡,人之“工”裡,時之“工”裡,物之“工”裡,情之“工”裡。

2

這裡邊的面目,其實又是模糊的。

先是人物面目的模糊,不單單陳書玉的祖父,還是他的伯父,還是他自己的父親。以及奚子到季處長,還有總在關鍵點出現的“弟弟”,瓶蓋廠的老廚子……都在行文中裹著面紗般若隱若現。

作家王安憶(圖/圖蟲創意)

接著是事件面目的模糊,大虞父親因“敵產”被抓又戴罪放回、財產充公,舉家遷回鄉下;朱朱因歷史問題被抓收監,關進虹口的提籃橋,判了刑。最劇烈的鏡頭,是成為瓶蓋廠的老宅屋簷下吊著一個模糊的身影——街道辦汪同志;還有紅衛兵抄家,聖母石膏像被掠,及至上課時他報告學校書記,昨天抄家了,言語中一抹靴子落地後的輕鬆……然則具體都是些什麽事件,又點到即停適可而止。

也因此,時代的各種節點面目也是模糊的。陳書玉、大虞、譚小姐到外灘看解放軍的鑼鼓秧歌,預示著解放;大虞家變和朱朱的下場貌似一筆帶過大時代中接踵而至的各種運動;香港的郵包,豬油拌飯,還有浮腫,點明了大饑荒;大字報,學生大串聯,知青下鄉又昭示了“文革”;接著就到了上世紀七十年代中期,陳書玉回歸教書匠,市面流行補課、考學,筆端隨之撲面而來的是改革開放的氣息……

3

有意思的是,不知是女性的視角,還是同類的相惜,小說中的女性,相比男性反而個個爽朗豪氣。

鏘鏘如女烈士般的采采,凜然仗義到了香港也不忘在饑荒年代寄食物的朱太,利落應對的女幹部奚子夫人,還有大虞結實質樸的鄉下妻子,陳書玉所在學校歷經革命風雨的女書記。儘管落筆不多,也都有型有款。

她們是配角,卻佐證、補充也豐富著主角男性們的模糊形象,讓“別人家的事”因此隔了十萬八千里,“正史”反而如開篇時潛回老宅的陳書玉,疲憊中在大床上躺下,“更聲敲響,不知是夢裡還是醒裡,過去還是將來,他鄉還是故鄉,再有,打更的人,是原先的一個,或是另一個?”

作家莫言(圖/圖蟲創意)

記得莫言獲諾獎後曾接受採訪說,“許多文學手法有政治包袱……可能有些尖銳或敏感的議題,不希望去碰。作家可以注入想象力,讓他們脫離現實世界……我真的認為這些限制或審查非常有利於文學創作。”當時很多人聞之詫異。王鼎鈞老先生則表示讀懂了,甚至說這種“限制”是中國文學的大幸。

不知道王安憶的《考工記》是否也在“大幸”之列。不管怎樣,它或許可算作《天香》的余韻,拿日常打底色,以小人物為對象,取旁觀的姿態,將個體創傷書寫嵌入巨集大歷史敘事,終究如一座被遺棄的年老失修舊宅,隱秘在車輪滾滾的歷史隧道中夾縫穿行。

“知者創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謂之工也”。 這是春秋的《考工記》,也是眼前的《考工記》。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